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9-10-21赵景胜
赵景胜
【摘 要】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就目前国内学术界的研究来看,已有眾多学者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作了深度研究。当前,如何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加快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学界和政府各级部门关注的热点。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作为典型的农业区县,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就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统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作了一定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县域经济发展;影响
一、产业结构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式,劳动力转移后,土地的流转机制可以从传统的分散性经营转变为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经营,并由传统的农耕方式转变为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从而有效提高农村劳动力生产的能力和效率,从而进入常规的渠道。农业的产业结构和农村劳动力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却又相互制约。现在农用机械使用程度比较低,劳动力的剩余较为充足,会使得农业的生产和发展规模变小,而农民是依靠低商品率和劳动边际产出率来发展的,所以当他们的生产剩余得不到保障时,就无法投入到技术和资本中,加上大部分的农业生产配置并不恰当,使得劳动力生产力的剩余量较大。目前,我国的农产品市场主要以买方市场为主,在消费结构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会给原有的农村产业结构带来巨大的压力,所以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变革的重要机遇。
二、当前劳动力就地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县域经济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不强
现阶段,相当多的县特别是一些传统的农业大县,产业结构单一,工业基础薄弱,加之原有企业机制不灵活,导致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就业空间狭小,吸纳劳动力水平较低。一是从新增劳动力转移来看,目前外出务工已经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增长的主要途径。二是从返乡劳动力情况看,从县域经济返回农业的劳动力逐年增多。
2.农村富余劳动力素质不高、技能不足
汇总有关资料,从文化素质看,目前已转移出的农村劳动力中,仅有20%左右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中文盲劳动力占1.5%,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16.5%,初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61.7%。85%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由于文化素质低,又不具备专业技能,使得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空间狭小,只能选择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造成这些岗位竞争激烈,工资水平低下。随着我国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企业对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而众多低素质、无技能的农村劳动力则无法实现由传统农业部门向现代工业部门和城镇的转移。
3.城镇化发展滞后,影响了城镇集聚劳动力能力的发挥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小城镇数量多、规模小、基础设施不足,难以发挥人口集聚和产业发展作用。二是城镇化进程慢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下降了25个百分点,而城镇人口比重只上升了20个百分点。农村城镇化发展滞后,造成农村非农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延缓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
三、未来一段时期,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工作重点
必须要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短期、局部目标与长期、宏观目标有机结合起来,遵从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本身固有的规律和阶段性要求,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鼓励农村二、三产业和乡镇企业的适度集中,努力扩大小城镇规模,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另一方面,也要充分挖掘并发挥大中城市的潜力和作用,推进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消除农民进城的种种限制性障碍,加快推进我国城市化步伐。
1.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挖掘农业就业潜力
要从资源条件出发,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种植业、养殖业等优势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推进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业带的建设,形成专业化优质高效农业生产体系,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业,提高粮食综合效益,使粮食产业成为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农牧林产品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支持以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重点引导扶持农民、企业发展民间性、自律性的农产品行业协会和以农产品生产或营销专业户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逐步形成专业农户、专业加工企业和流通企业、农产品行业协会构成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2.加快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拓展本地就业空间
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鼓励、支持、引导乡镇企业发展。要进一步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和二次创业,提高乡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建立新型乡镇企业。要按照现阶段我国乡镇企业梯度发展的规律性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做好乡镇企业的空间布局和产业接续转移,促进乡镇企业的产业升级和产品升级换代。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手工业、特色旅游业发展,支持建立农村专业商品交易市场,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发展经纪人队伍。
3.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农民工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一是要加强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应尽快扭转全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局面,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投入,尽快免除农村基础教育费用,减轻农民教育负担。全力推进普及9年义务教育,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普及12年教育试点,大力推动农民职业教育。二是要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继续推进“阳光计划”,不断扩大农民工免费培训规模,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农民工培训。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建设。
4.加快农村改革步伐,尽快消除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障碍,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一是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要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加快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除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外,其他大中城市也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让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得出、留得住、能发展。二是要完善土地制度,推进农民承包土地合理流转,保护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合法权益。要加快小城镇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降低农民进城“门槛”。三是要健全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养老和失业保险制度。四是积极推进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县级公共财政建设。五是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加快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六是改进完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加大对农民工维权的支持力度。
结语
近年来的经济危机使我国的就业形势变得非常严峻,因此怎样解决这些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而探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劳动力的现实意义,从而进一步制定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策略。
参考文献
[1]王瑜,黄蓓,陈传波.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农村金融资本視角的分析框架[J]. 农村金融研究. 2010(12)
[2]蒲艳萍. 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基于西部289个自然村的调查资料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 2011(01)
[3]蒲艳萍,李霞. 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效应――基于对四川省调查数据的分析[J]. 人口与经济.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