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准确定位议题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

2019-10-21常小湃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议题教学内容核心

常小湃

摘  要:议题式教学以建构真实的情境、引领回归丰富的生活、提升学生学习力为基本理念,通过引入议题、探究议题、提升议题的环节,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培育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从而让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落地生根。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学科核心素养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活动体验是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学设计要反映活动型课程实施的思路,而这一关键的环节在于议题的确立。议题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是引领学生能力和品格发展的导火线,它直接关系着能否点燃学生内心自觉学习的火把,能否推动学习渐次走向深入。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来确定一个适切的议题呢?本文主要从议题选择的角度加以阐述。

1.议题要具有真实性。所谓真实,就是议题要从真实的社会生活,来自于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中发生的真实的事件,而不是教师虚构的生活。当然,这些真实的素材最好是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重大问题或焦点问题。如《文化创新》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从“故宫网红”或“中国诗词大会”等学生耳熟能详的事件中选择加工,教师就可以设计这样的议题:“中国诗词大会”焕发生机的评析和建议”。真实性还表现在,议题要与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相关联。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人,是社会生活中真实的人,议题选择要适切学生的学情状态,如情感、认知、知识水平等,只有这样的议题才能激发学生对议题的参与度,学生才会主动投入学习的过程。如《政治生活》中《便民利民的政府》,教師可选择政府在推进的最多跑一次的改革中的具体事例让展开讨论,让学生通过举例说明、阐述意义、提出改进举措等方面深度思考。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议题:“政府最多跑一次的时代抉择”。

2.议题要具有统领性。所谓统领性,就是议题要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业质量等要素相关联,能统领这些要素,从而确保议题的价值。议题选择不是为了议而选择的,它要体现出教学的重点和学习的难点,要能与学生发展的目标相匹配,要与适切的教与学的方法相吻合,要能基于不同经验、不同视角,表达不同见解、提出不同方案,这样既能体现学习的基本过程,也能实现教学的效果。如在培养学生公共参与这一核心素养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议题:“我为垃圾分类做贡献”。通过该议题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对参与此活动的举措、意义,表达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感受,展示公共精神的美好;也可以通过比较自己参与前后的经历,论述公民参与的责任担当精神;也可以通过在此活动中的贡献,剖析生活中部分人冷漠的思想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案。这一议题有效地实现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业质量等要素的有机统一。

3.议题要具有逻辑性。所谓逻辑性,是指围绕议题设置的相关问题要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要符合学科知识的逻辑、要符合社会生活逻辑。这里谈的议题是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的、体现社会现实生活和学生思想冲突的中心议题。这个中心议题上人较强的综合性,因此,要解决这一议题,就必须设置相互关联的分议题。那么,在选择的时候,就必须思考,中心议题中有哪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围绕这一中心议题展开讨论的逻辑是什么。如在“全面依法行政”教学设计时,将“如何让政府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这一中心议题分解为以下三个议题:①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政府行为?②你认为导致政府出现这些行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③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到政府行政裁量权和监管的有效性?围绕着这些议题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合理地运用学科知识,通过举例验证、理论剖析和问题举措,培养了学生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素养。

4.议题要具有价值性。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普高的培养目标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和沟通合作能力。因此,这就决定了议题的选择上要符合这一要求,要能引领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养新时代担当的时代新人服务。议题选择要能从正面引导为主,体现社会正能量;议题要富有生活性,体现时代感。总之,议题努力体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各领域取得的成就为主,丰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议题教学内容核心
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议题式美术教育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让政治议题“活”起来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