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方式探索

2019-10-21文蜀晋曾锦标许楚玲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实践方式实效性基础

文蜀晋 曾锦标 许楚玲

摘  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加强课程建设中的实践环节,突出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提高“基础”课教学功效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目前“基础”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发生的成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基础”课;实践教学;实践方式;实效性;探讨

一、高校“基础”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国家的重视程度不断上升。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教社科〔2015〕2号)要求“注重发挥实践环节的育人功能,创新推动学生实践教学”。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通知》(教社科〔2015〕3号)强调“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统筹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的实践教学、落实学分(本科2学分,专科1学分)”。

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其次体现在育人功能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与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具有许多契合之处,并且能更好地使核心素养内化于大学生的内心、外化于大学生的行为”。“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能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法制观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法制观念。它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是“基础”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让学生把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内化为行为的标准,使学生真正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力求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到知行统一。

目前的“基础”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理论灌输比较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相对薄弱的现象。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尚未稳定,又缺乏社会实践,没有经过艰苦和复杂的环境锻炼,看问题容易偏激、是非观念和信息鉴别能力较差,理解容易产生偏差。他们的经验与阅历还不足以使他们在面对多样化的价值取向时做出正确的选择,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主导性价值观,其价值观念还时常随着社会上各种思潮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只有强化对大学生的社会价值导向,才能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才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将理论教学与社会和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给予他们切实的理论引导和实践技能训练。因此,在“基础”课建设中,除落实必要的理论教育外,逐步探索充实、完善实践教学的环节和内容,提高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自主发展、取得成功的社会实践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高校“基础”课实践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各高校有部分教师在探索如何进行“基础”课实践教学,其中不乏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但是,“基础”课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基础”课的实效性。

(1)观念上轻视“基础”课实践教学:“大部分思政课教师沿袭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思维模式,对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在思想上滞后、动力上不足。”把“基础”课实践教学看成是可有可无,思想保守,嫌麻烦,怕出问题,使得实践教学一直不能很好地落到实处。

(2)“基础”课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建立,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长期以来,在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等思想观念的指导下,“基础”课实践教学普遍弱化,实践教学内容安排未摆上应有位置,教学设施更不完备,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踐;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

(3)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基础”课的实践教学类型无外乎模拟法庭、旁听法庭庭审、社会调查、做校园文明环境的践行者、以及外出参观等,形式陈旧,真正能深入学生内心、引起学生共鸣的形式较少。

(4)“基础”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制度不够严格:一是教学考核方法不够科学,长期以来采用以学习成绩为主的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这种考核制度显然无法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做出公正而又科学的评价,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缺乏独立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一些高校都没有制定专门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三是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一些高校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等基本上不给予相应的学分,严重抑制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三、高校“基础”课实践教学方式探讨

几年来,我院在“基础”课教学中采取理论讲授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创造性地开展“项目”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地丰富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和途径,提高了同学们对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兴趣,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效果。我们通过探索研究,形成以理论授课为主,以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参与实践的实践教学方式为辅的“基础”课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中,我们根据课程特点和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组织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形成了“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案。

1.设计此方案的思路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合格的共和国忠诚卫士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提高形势政策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坚持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思想认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坚持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形势政策通识教育与公安院校的育人特色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为此,我们要确立以学生“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专题调研、“英模事迹报告”、参观访问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课实践教学,试图通过理论探讨和具体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与实践,形成适合学生特点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切实提高“基础”课教学效果。

2.实践达到的效果

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索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并不断完善教学实践环节,推动我校《基础》课程的建设,不断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如下:①有效地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实践教学,将理论结合实践,使大学生从感性上体会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内涵,激发爱国热情,培养爱国主义精神;②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通过实践教学,使大学生在具体的现实社会中和活动中认识到何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法律对于这个社会的重要性,从而反观自身,提升自己;③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本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使未来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受益匪浅,大大提高其思维、态度、习惯、情怀、礼仪、口才等各方面实践能力;④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提升职业素质,有助于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3.实践教学的形式

社会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实践性教学应坚持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导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为此,我们拟通过探索研究,形成以专题讲授为主,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参与实践的实践教学方式为辅的《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将根据课程特点和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组织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具体环节、方式的设想如下。

第一,结合我校各专业的实习活动,利用我校校企合作紧密的优势,以学校实习基地和组织体系为载体,让学生通过了解企业来充分了解微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从企业的发展变化看社会发展的变化。

第二,结合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创设条件将教学地点设置在热点问题的前沿地带,进行实地教学和现场观摩教学。如,分期分批组织学生到本市的实践教学基地,实地感受党和国家政策在本地区的贯彻执行;组织学生参观郊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社会现象进行正确的认识和分析,形成正确的评价体系和行为原则。

第三,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重大事件发生的时机,结合主题班会或学生座谈会,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参观两个文明建设先进社区、高新科技企业等,了解改革开放中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有代表性的热点、焦点问题展开调查,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

4.实践任务实施方案

(1)给自己的一封信:

第一,项目要求:大学是知识的殿堂,是放飞梦想的地方。进行“我的大学规划”主题讨论,正确理解大学生活的意义和目的,明确各个阶段的奋斗目标,把梦想追求与现实努力紧密结合,更好地思考未来美好人生,科学规划大学生活。

第二,项目内容: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教程》绪论。每个学生总结自己大学入学以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确定自己在大学期间所要达到的目标,并为自己制定一份规划表。

给自己写一封信:三年后的我,不少于600字。

(2)“我与宪法”微视频活动:

第一,项目要求: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实施全国“七五”普法规划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决议,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培育法治信仰,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和2017年国家宪法日营造良好氛围,举办“我与宪法”优秀微视频作品活动。

第二,项目内容:内容要弘扬宪法精神,传播社会主义法治正能量,形式可以是:①朗读类微视频:朗读我国现行宪法文本、与宪法有关书籍和文章;②讲述类微视频:讲述我与宪法的小故事、学习憲法的感悟体会;③图片类:已正式发表、与学习宣传宪法相关的书画、摄影作品。

每个小组交一份作品。

(3)爱国影片观后感:

第一,项目要求:在学习“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时,以小组为单位观看爱国纪录片,从感性上体会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内涵,从理性上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激发爱国热情,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项目内容: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教程》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小组观看纪录片后讨论、发言谈感想,并由小组代表写一份爱国主义演讲稿,不少于600字。

(4)环保计划书:

第一,项目要求:在学习“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时,组织开展环保活动。通过环保活动,让学生树立绿色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心,进一步增强学生爱校、美校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投身环保行动。

第二,项目内容: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教程》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蒂,创造人生价值。

在课后开展环保活动,通过设计绿色环保宣传标语、制作环保小贴士、创建班级“绿色角”等活动,加强环保理念,督促环保行动从个人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活动结束后,学生撰写“美丽家园,你我同行”。每个小组交一份环保计划书不少于600字。

(5)参加公益活动:

第一,项目要求:学生生活中的道德行为与品德养成。

第二,项目内容:学生参加公益社团活动,如献爱心、做义工、慰问鳏寡孤独、公益劳动等,并撰写《公益活动心得》,每个小组写一份《公益活动心得》不少于600字。

(6)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第一,项目要求:能够正确运用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我国高职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等基本知识,充分认识高职学生担负的历史使命以及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初步具备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能力。

第二,项目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在规定时间做出设计方案。每个学生写一份《个人职业生涯设计方案》不少于600字。

(7)传统文化演绎活动:

第一,项目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举办“传承者”中华传统文化演绎大赛。

第二,项目内容:学生根据以下类别进行报名参赛:①民族乐器;②中华礼仪;③说文解字;④经典诵读;⑤其他。每个学生或小组提交参与比赛的现场照片。

四、实践教学考核

(1)实践教学的成绩主要由任课教师考核和教研组综合评定。

(2)每位同学必须完成实践教学中规定的相关内容,任课教师根据完成情况、完成质量、参与态度等方面,综合考核,给出成绩。(如有抄袭者,本项目成绩按零分计算)

(3)实践教学的考核成绩计入该课程成绩,占课程成绩的20%。

五、总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并非是让学生从理论到理论,而是通过理论学习,让学生把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内化为行为的标准,使学生真正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所以,在实践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需要充分的考虑各类影响因素,了解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及在参与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实践形式,教师在实践活动中的角色应该是设计者、引导者、合作者和总结者,学生才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和实践者。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锻炼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培养团队精神以及运用原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曹清.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1):105.

[2]赵嫚.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学周刊,2013(10).

[3]陈述.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推进缓慢探因和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10):64.

[4]杨兴.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探讨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9):175.

作者简介

文蜀晋(1989—),男,民族:汉,江西萍乡人,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主研方向:思政教育。

曾锦标(1963—),男,民族:汉,广东梅州人,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研方向:思政教育。

许楚玲(1967—),女,民族:汉,广东揭阳人,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研方向: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实践方式实效性基础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以微型课题推进初中英语教师的知识管理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自主性游戏角色发挥与实践方式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