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品行教育
2019-10-21陈玲
陈玲
摘 要:小学语文中蕴含了深刻的情感,因此是作为品行储备的最佳学科,通常语文的教学也少不了品行的引导。为了强化学生的品行意识,在语文的各个环节都会适当地穿插品行思想,围绕语文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高尚的品德思想,在理解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获取品行的信息,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品行教育
引言: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中渗透品行教育应注意自然化,避免生硬的插入品行信息,而是自然而然的将品行的问题与语文的信息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语文的思考与品行观念的阐述。目前语文的教材中就存在很多品行的素材,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的品行元素,促使学生的语文理解由浅入深,帮助学生在品行下实现情感的升华,完善思维思想,树立积极的学习与生活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一、总结文章中心思想,渗透品行教育
语文的中心思想总结,能够带领学生走进语文的情境中,通过对文中主题信息的剖析,深思文中蕴含的情感意识,进而在有關的语文理解上,获得情感的共鸣。如《棉鞋里的阳光》不仅宣扬了尊老的传统美德,还让学生懂得有样学样,关爱长辈,体贴长辈。先围绕妈妈给奶奶晒棉被的经过,分析:“被子为什么需要晒?晒之后有什么不一样了?奶奶怎么不自己晒,而是妈妈帮忙?通过晒棉被的故事你还有什么启发?”让学生自由地展开讨论,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反馈结果:“被子没有湿,但是被子经常晒晚上睡觉就会很暖。”还有的学生说:“晒被子对身体好,被子会蓬起来,睡觉就更舒服了。”有的学生说:“奶奶年纪大了,应该由做子女的帮忙照顾。”有的学生说:“妈妈帮助奶奶,我们可以帮助妈妈,以后我们的孩子还会帮助我们。”经过课堂上的讨论,学生们不仅阐述了很多的生活问题,还自然地渗透了品行观念,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具备了品行思维,获得了品行感悟。
二、寓德于写,在作文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作文与做人密不可分,“吾手写吾心”,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积极乐观、与时俱进的思想,对他们的一生发展都有很大帮助。因此,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思想修养、审美情趣、意志品质的引导,挖掘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让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思想,体现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感受生活和发现生活的能力。首先,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感受生活,要求他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生活。有了感受,学生才有素材和情感上的积累。其次,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教育他们正确地认识生活,了解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让他们用心去关注生活、领悟生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高尚品质。
三、弘扬古代文化,渗透品行教育
我们的伟大祖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极其丰富。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历代的诗人、文学家灿若群星,给我们留下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在语文教材中,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篇,这些名篇大都崇尚文采,说理透彻,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语言或幽默或庄重,鲜明地刻画了历史人物的形象,手法灵活多样,感情充沛,简洁明快,颇有气势。教读这些古代优秀文学作品,对于启迪学生智慧,增加学生知识,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弘扬古代文化,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增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涵,具有重大意义。这也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契机。我国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有很多的历史文物和历史建筑,这些都凝结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智慧。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像这样的课文比比皆是,比如万里长城、颐和园、圆明园、赵州桥和马踏飞燕等等,毫无疑问,这些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鲜活的物质财富。
四、从乡情教育进行品行教育
我们还应引导儿童从身边开始,在具体情境中观察、体验。可以发现,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很丰富的。首先可以结合乡土教材。儿童掌握“祖国”这个概念,是从家乡的一片田野、一条小路、一座小丘开始的。因为这是祖国的一角,是儿童最早认识的世界。那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因此,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的光荣历史、家乡的最新成就,都可引导儿童认识祖国的可爱。热爱家乡是热爱祖国的基础,学生对家乡发展前景的瞻望,都可以发展为爱国主义情感。在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中,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家乡的发展变化认识祖国的发展变化。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这样的文章,如《日月潭》《桂林山水》《富饶的西沙群岛》、《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等文章,赞美的都是自己的家乡,其实就是祖国的一角,这些都充分展示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和丰富物产,使学生感到家乡的美丽可爱,进而感受到祖国的美丽富饶,通过对学生进行爱我家园教育,从而达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五、渗透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包括对人生的目的、意义、理想、价值和态度以及人性的看法。最根本的是人活着为什么?人应当怎样活着?在教学中注重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将会受到深刻的人生观教育,更会制约着他们如何选择各自不同的人生方向和道路。世界观则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对人的思想与行为起着最高层次的调节作用,给人生观以观点、方法上的指导。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以古代圣贤或者是近代、现代、当代英雄人物为典范,学习他们的精神,逐步形成他们的高尚情操,只有这样,才能尽到“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抓住一些优秀、典型的课文,有机地进行渗透。
结束语
总之,教育贵在以人为本,语文学科是集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作为语文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品行教育。语文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还应兼顾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必须将品行教育具体化,落实到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中,落实到每一节课堂中。
参考文献:
[1]王艺精.如何更好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品行教育[J].考试周刊,2017:58.
[2]郑格.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品行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10).
[3]朱艳.教书育人润物无声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品行教育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2(43):41-42.
[4]尚丹.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品行教育[J].学周刊,2014(30):16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