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音乐表演中的“虚”“实”之美

2019-10-21王迪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欣赏者乐谱表演者

王迪

摘  要:虚与实是中国艺术思想的核心部分,是音乐艺术最重要的审美原则之一。本文讨论音乐表演中的虚实。从“虚”和“实”的角度对音乐表演进行研究,有助于丰富音乐学科的内涵。

关键词:音乐表演;“虚”;“实”;意境

虚与实是中国艺术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虚实结合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活动的辩证特性。音乐表演中的主体即表演者的虚实指表演主体自身的身心状态和在表演过程中,与客体即音响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所产生的虚实,客体中的虚实是指表演者根据作曲家创作的乐谱通过演唱或演奏以音响的形式展现出来的音响本身这一客体所具有的虚实。二者既相互对立又互相统一,二者的完美结合就是虚实相生的意境之生成。

一、无声胜有声——音乐表演中的“虚”之美

我们在演唱或演奏音乐的时候,会遇到音调由高亢嘹亮突然变到低微甚至无声的情况,这就是音乐由实变虚的现象。白居易在《琵琶行》里曾这样来形容琵琶声音的停顿,“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形容虚之美在音乐上的韵味,无声的时候反而体现出一种绝佳的味道,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即“言有尽而意无穷。”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音乐作品之所以美,不是只在已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虚之美。”虚的表现手法在音乐表演中能够传达无限的意境。陆机在《连珠》中说:“繁会之音,生于绝弦。”意思是纷繁美妙的音乐,是产生于停顿间隔之中。音乐中,“无声”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休止符“无声”、间歇性无声和消失性“无声”等表现形式。此时的声音停顿、休止是无声之处胜有声。

在声乐表演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方式往往会给人意犹未尽的效果,从而使声乐表演的艺术效果更加丰富,在表现上不过分张扬也不过分沉寂,这种表现手法对于表演主体和欣赏者来说都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表演的过程中,静场、停顿,这种表面的静止可以创造出巨大的紧张和刺激,平静中时刻孕育着运动,一段语言或音乐越是宁静,需要注入声音中的内容和情感就越多。

二、润物细无声——虚实之美

音乐表演过程中,表演者依据意念调动身体的各个部位表演发声,按乐谱将无声之乐转化为有声之乐。这个过程是由虚到实,由心到身,我们称之为“得心应手”。与此同时,身体的动作同样牵动着内心,内心体验着动作,并感受着动作的结果,这个过程是由实到虚,由身到心,称之为“十指连心”。表演者把乐谱上的音符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演唱,赋予音符以生命、再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表演者需要在对乐谱的旋律、和声、曲式、风格、强弱、速度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艺术形象思维,将乐谱上的信息内化为思维中的音乐,这个创造的过程是由实到虚的过程,音乐表演主体的社会阅历,文化修养,专业技能等因素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表演者将蕴藏于乐谱中的音乐形象以可视可听的表演表现出来,化无声为有声,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化虚为实的过程。在这个音乐表演的过程中,虚与实是互为前提,对立统一的。

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运用音响这一物质载体来表现作曲家的情感是一个由实到虚的过程,表演者把乐谱上的音符化为客观存在的音响,通过音响来表达作曲家曲谱中的深层内涵。对于欣赏者来说,表演的过程具有客观存在的“实”的意义,而欣赏者本身对表演过程的解读则具有主观反映的“虚”的意义,在欣赏者自身欣赏的过程中,欣赏的结果仍然是虚与实的对立统一,欣赏者对表演过程的客观存在的实际感受是实,欣赏者自身的体会、感悟、想象则是虚,他的想象有可能与作曲家和表演家一致,也有可能截然不同。

三、虚实相生——意境之美

以虚实相生为结构特征的意境是中国艺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王昌龄在《诗格》中指出: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亦。物境,是指心与物的关系,表现在泉石山峰等自然景物,着重写客观存在的物。情境,主要表现娱乐忧愁等思想情感,着重主观抒情。意境,主要强调审美主体的联想和想象。意境是客观实在与主观精神相结合的产物。是情与景的结晶。

声乐演唱存在“呼吸”的问题。呼吸是作曲家或表演者为了达到一种意境而在是音与音之间,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有目的的停顿。短促的呼吸往往表现紧张、激动的情景,悠长的呼吸往往表现抒情、豪迈的情景等,表演中没有呼吸就会给人一种平淡无味、死气沉沉之感,缺乏艺术感染力,好的呼吸会营造出一种虚实结合的美妙意境。如《我爱你,中国》,“我爱你家乡的甜蔗,好像乳汁滋润着我的心窝。我爱你,中国!”“甜蔗”与“好像”之间是个气口,需要呼吸,如果没有呼吸就缺少音乐的韵味,“好像乳汁滋润着我的心窝”是全曲的最高潮,中间不能有间断。《叫我如何不想她》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天上飘这些微云,地上吹这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叫我如何不想她?”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直抒胸臆,音调柔美。“月光戀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啊!这般密也似的银夜,叫我如何不想她?”通过对夜景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思念之情,借景抒情,由实到虚。“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叫我如何不想她?”是借景抒情,此时曲作者通过转调,更进一步深化了诗人思念祖国、思念亲人的情环,给欣赏者一心理上强烈的暗示。作曲家赵元任先生通过大小调之间的相互转化,对歌曲整体的布局,与歌词融合的天衣无缝,每一段都是借景抒情,唤起欣赏者无穷的想象力,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虚实结合的意境之美。

四、结语

音乐表演中,虚与实时时刻刻存在于表演的整个过程,具有普遍性,对于从事音乐表演的人来说,在注重表演实践的同时,也应该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运用我国虚实理论来探索现代音乐表演中的虚与实的问题,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欣赏者乐谱表演者
乐谱:放飞梦想
钢琴表演艺术中审美素养能力提升
艺术欣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
一毛学琴记——乐谱失踪
基因密码乐谱
基因密码乐谱
从日用瓷出发谈理念对欣赏者的意义
课堂朗读中听者角色的正确定位研究
教师听课时身份的转换
手称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