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阳光18施用缓控释肥的绿色增产效果试验研究
2019-10-21王成超王柏方李宝红吴清涛
王成超 王柏方 李宝红 吴清涛
摘 要:为了减少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探索小麦绿色高效可持续增产栽培技术,利用施可丰牌缓控释肥与当前生产上常用的配方肥、常规施肥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缓控释肥减少了化肥用量,减轻了对土壤的污染,减少了用工成本,提高了小麦的产量与品质。
关键词:阳光18;缓控释肥;比较试验
1 试验材料与处理
试验设置3个处理,处理1:施可丰长效缓控释肥60kg/667m2(氮、磷、钾有效含量分别为25%、11%、11%);处理2:施配方肥60kg/667m2(氮、磷、钾有效成分为26%、12%、12%);处理3:常规施肥(CK),每667m2施尿素25kg、磷肥30kg、钾肥30kg[1]。
2 试验设计和方法
试验设在郯城县种子公司试验田内,地势平坦、肥力均匀、排灌方便、中壤土,前茬作物为玉米,土壤有机质含量1.02%,碱解氮85.9mg/kg、速效磷27.75mg/kg、速效钾116.36mg/kg,pH值6.7。
在耕前玉米秸秆还田,每667m2施商品有机肥100kg作基肥,为了防治地下害虫,用地下“扶手”农药4包/667m2,随整地一次性施入。3个处理的肥料在整地时作基肥使用[2]。于2018年10月12日播种,3次重复,小区面积66.67m2,设8行区,基本苗13万/667m2。在小麦整个生育时期分别调查记载试验项目,收获时取中间6行计算产量,试验结果为2017—2019年2个年度的平均值[3]。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肥料处理对小麦性状等的影响见表1-4。
3.1 肥料对阳光18苗期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处理1、处理2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影响不显著,阳光18苗高、叶龄、单株分蘖和苗鲜重与对照差异不大。
3.2 缓控释肥对小麦中后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从表2、表3可以看出,处理1对小麦中后期的生长促进作用非常明显,每667m2分蘖数、次生根条数、光合面积分别比对照增加8.25万、0.89条、9.33cm2,分蘖成穗率提高了3.7%。阳光18进入起身期后,处理1、处理2对旗叶、倒2叶、倒3叶的生长作用非常显著。处理1、处理2叶面积系数分别为7.03、6.46,比对照增加了1.65和1.08,绿叶面积大、功能期长,增加了小麦的干物质积累,小麦的“库”大而“源”丰,提高了千粒重和容重。
3.3 缓控释肥对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
缓控释肥的施用减少了化肥用量,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节约人力和物力,增加了小麦的产量及品质,达到了绿色可持续增产的目的。
根据表4的考种结果和产量水平可知,处理1的总小穗数比对照多1.1个,不孕小穗数减少了1.5个,穗粒数增加了4.1粒,千粒重和容重分别提高了3.3g、7.7g/L。试验以处理1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小麦产量8.9%,增产效果十分显著;使用小麦配方肥增产4.9%,效果不如缓控释肥,特别在小麦灌浆的后期,处理1的根系发达,绿叶功能期延长,所以籽粒的千粒重、容重以缓控释肥的处理为最高。在试验实施过程中发现,应用缓控释肥的处理减少了化肥用量25kg,减少了用工2个,相应地减轻了对土壤的污染,也是农业向轻简化栽培转变的一个环节。经方差分析可知,产量结果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4 小结
4.1 缓控释肥和配方肥对阳光18苗期生长影响不显著
据试验结果可知,3种施肥处理对小麦苗高、叶龄和次生根条数、鲜苗重的影响不大,以常规施肥的鲜苗重最高、配方肥次之、控释肥最轻,与肥料之间的速效氮含量有关。
4.2 缓控释肥对小麦中后期群体发展有提高作用
缓控释肥能增加小麦的分蘖数,增大光合面积,提高了干物质积累,从而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了平均穗数。小麦生长进入拔节后特别是对旗叶、倒2叶、倒3叶
时,增加了叶长和叶宽,所以光合面积扩大,扩“库”增“源”,使光合产物增加,提高了千粒重和容重,从而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但是配方肥的效果不如缓控释肥,因为后者在灌浆后期仍有有效养分的供应,延长了绿叶功能期和根系活力。
4.3 施缓控释肥的作用
施缓控释肥提高了小麦产量,减少了肥料的用量和人工,减轻对土壤环境的污染,使农业可持续增产成为可能。试验应用缓控释肥处理比常规施肥,减少化肥用量25kg/667m2,减少用工2个,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麦农的经济收入,这也是小麦栽培向轻简化栽培技术发展的方向,解决了农业生产的用工难题,使得小麦生产向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 1 ] 余松烈.山东小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
[ 2 ] 樊小林,廖宗文.控释肥料与平衡施肥和提高肥料利用率.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报[J].1998(4):219-223.
[ 3 ] 蘇胜齐,王正银.缓释复合肥与覆膜旱作对水稻氮素营养的效应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6,20(1):45-49.
(收稿日期:2019-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