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保护地体系下的风景名胜区归属研究

2019-10-21龚道钊

写真地理 2019年4期
关键词: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

摘要:《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发现风景名胜区作为重要的保护区域没有明确纳入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本次研究主要从价值评价入手,以景区为评价单元,指明通过调整归并、保留优化、直接取消等方式将风景名胜区融入自然保护地体系。

关键词:自然保护地体系;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风景名胜区

1、问题提出

《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按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高低逐步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补充、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分类系统,其中自然公园包括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海洋公园、湿地公园等。[1]

风景名胜区作为一类重要的保护区域在《意见》中未明确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使得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前景不明,因此需要在《意见》指导下对其进行归属研究。

2、价值评价

2.1评价依据

《意见》中指出“自然保护地是由各级政府依法划定或确认,对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及其所承载的自然资源、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实施长期保护的陆域或海域。”和“自然公园:是指保护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具有生态、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可持续利用的区域。” [1]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标准》(GB/T 50298-2018)中“3.1.7”综合价值评价应包括景观、文化、生态和科学等主要方面,应进行横向比较和分析,阐述风景区的综合价值特点、优势,明确价值的载体与分布空间,确定风景区综合价值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2]

2.2评价单元

以风景名胜区中的“景区”为主要评价单元。

2.2评价项目

2.2.1生态价值:生物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脆弱性。

2.2.2观赏价值:景观价值、美学价值、游憩价值。

2.2.3文化价值:历史文化悠久性、民族文化独特性、地域文化稀缺性。

2.2.4科学价值:科研价值、科普价值、保健价值。

3、评价结论

通过对风景名胜区评价单元——景区进行价值评价,分析得出自然保护地体系下的风景名胜区通过调整归并、保留优化、直接取消等不同方式构建更加完善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3.1调整归并

在与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存在相邻或重叠状况时,建议风景名胜区进行调整归并。

3.1.1国家公园

与国家公园相邻或重叠的景区,且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建议并入国家公园。

3.1.2自然保护区

依据《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 GB/T 14529-93),与自然保护区相邻或重叠的风景区,其中具有较大面积,确保主要保护对象安全,维持和恢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及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的景区,其生态价值和科学价值评价分值在60分以上,建议其归并至自然保护区。此外,现状未设立自然保护区的不再设立。

3.1.3自然公园

(1)森林公园

与森林公园相邻或重叠的风景区,其中森林覆盖率在65%以上,森林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达到《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二级标准且生态价值和科学价值评价分值在60分以上的景区建议将其归并至森林公园。

(2)地质公园

与地质公园相邻或重叠的风景区,地质遗迹资源具有典型性,地质遗迹资源具有一定数量、规模和科普教育价值,其生态价值和科学价值评价分值在60分以上的景区,建议将其归并至地质公园。

(3)海洋公园

与海洋公园相邻或重叠的风景区,海洋生态景观具有典型性,基本保持自然状态,保存完整,具有较好的美学价值且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在60分以上的景区,建议将其归并至海洋公园。

(4)湿地公园

与湿地公园相邻或重叠的风景区,湿地生态特征显著,且具有重要或特殊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文化价值,在全国或本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具有生態展示、生态旅游等功能,湿地率不低于30%,其生态价值和科学价值评价分值在60分以上的景区,建议将其归并至湿地公园。

3.2保留优化

3.2.1整体保留

风景名胜区中的景区与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不存在相邻重叠问题且其各景区主体资源为自然资源时,建议景区予以整体保留,其范围和面积基本不变,且风景名胜区称号保持不变,将其归入自然公园。

3.2.2局部优化

风景名胜区中的景区在整体保留的前提下当存在保护价值低的建制城镇、村屯或人口密集区域、社区民生设施时,建议对景区进行局部优化,将保护价值低的建制城镇、村屯或人口密集区域、社区民生设施调出景区范围。

3.3直接取消

风景名胜区中的景区其资源主体为人文资源时,建议将其取消,退出自然保护地体系。

参考文献:

[1]《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

[2]《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标准》(GB/T 50298-2018)

作者简介:龚道钊,1990-01-23,男,汉族,湖北省监利县,  工程师,硕士,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乡规划和旅游规。

猜你喜欢

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跨文化视角下中美国家公园建设模式比较
跨文化视角下中美国家公园建设模式比较
科学与美国国家公园发展
境外国家公园社区管理冲突:表现、溯源及启示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我国风景名胜区与美国国家公园管理比较研究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