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推进法治国家建设

2019-10-21杨沐春

锦绣·下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宪法法治法律

一、对法治、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几点认识

全面推进法治国家建设,首先要清楚法治的理念。

法治是什么?2000多年前,西方学者亚里士多德将法治大概界定为:人人守法,而要遵守的法律必须是良法。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加深了对法治的认识。不只是我国,很多法治比较发达的国家也有这种共识。法治的本质主要体现在:制约公权力、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即保障人权)。法治的基本精神体现在民主、人权、平等、司法公正等价值要素方面。

我國现在要全面推进法治国家建设。法治国家是什么呢?法治国家,从状态上说,就是依靠法律治理国家,所依据的法必须是良法。具体地说,公共权力须在法律的框架下运行和受到监督,公权力、私权利得到很好的协作和运行,社会处于法治状态。这可以体现在:法律至上、立法民主、法治完备、公权力受到约束,人权受到保障。

关于人权保障这一点,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修订宪法的时候专门写了这么一条: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四中全会专门提出一个总目标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十八届五中全会就如何很好地落实“十三五”规划,提到几个原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依法治国。法治国家建设的核心内容必然是法治政府的建设。法治政府指什么?简单地说,就是依法行政的政府。它要求依据法律设定政府的权力,依据法律设定政府的编制,政府机构要按法律规定的程序去行使自己的权力,还要接受法律的监督,出现问题则要承担法律责任。我们平常所谈到的服务型政府、权责一致的政府、诚信协作的政府、高效透明的政府,都是法治政府的外在表现形式,或者说,这些都体现法治政府的特点。

除了法治政府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法治社会的建设。关于法治社会的建设,我们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法治社会?怎么界定法治社会?法治社会是公权力与私权利共同依法治理彼此相关社会事务,通过依法治理社会,所达到的和谐的社会状态。我们把这种和谐的社会状态称之为法治社会状态。当然,从建设法治国家的角度来讲,也包含司法公正、全民守法等内容。

总的来说,这些都统一在法治之下。以上,我们先对法治、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有初步认识。

二、现阶段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为什么要全面推进法治国家建设?

第一个原因,全面推进法治建设是市场经济的要求。

在四中全会《决定》中,我们专门提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怎么去理解这一点?在市场经济中要讲究一种等价交换,要讲究一种商业贸易,那么在进行等价交换时首先要有一个前提条件,也就是产权假定。所以,法律制度也提供了一个最基本的信任保障。

法治能使公权力按照法律的要求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实现“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的协同定位,这实际上也是保障我们每一位公民的基本权利,或者说这实际上最终目的也是为人民服务的,为我们大家,为每一位公民服务的。

市场经济要求在法治国家建设中,第一,要树立法治意识,全民要尊重法律,按照法律办事,要让守法者得到应该得到的,要让违法者得到必要的、应有的惩罚。第二,要把法治建设的目标,都统一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质上。市场经济要求再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全面建设中,第一,要建立法律化的公共服务竞争机制。第二,要注重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出台严厉的法律,制定措施,并严格执法。

第二个原因,新时期政府治理新理念要求全面推进法治国家建设。

新的时期,治理理念发生变化,习总书记也说过,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当代社会治理出现了很多新的表现形式,比如政府向市民、社会开放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生产与供给,社会组织日益介入公共服务的生产和分配。所以,公域和私域的界限变得模糊,甚至出现政府与私营组织合作提供公共服务的情况,还有政府利用私营企业的管理技术和方法改善公共行政内部运作,更强调公众参与、权力下放、责任明确,等等。这些新的特点促使我们对国家法治建设进行全方位的推进,它绝不是政府一家的事情。这是我们说的,新时期政府治理新理念的要求。

第三个原因,现阶段法治建设面临的诸多问题要求加快法治建设步伐。

国家建国以后60多年,法治建设路径走得并不平坦,现在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第一个问题,法治理念仍然非常淡薄。这种法治理念的淡薄不仅体现在部分官员身上,有些掌握公共权力的官员连法治思维都没有,更何谈采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对广大民众来说,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法治理念淡薄,出现问题习惯于找关系、找政府,而不是找法律,通过法律来解决问题。

第二个问题,法律制度不完备,国家机关职权不清。我们虽然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但有些法律有待修改,还有一些领域没有完备的法律。

三、全面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思路与重点。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树立宪法权威。

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最根本保证,在这一点上我们早就形成了共识。同时,我们还要树立宪法的权威。因为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是全体国民的一种价值共识,所以我们要树立宪法权威。而树立宪法权威也就是树立人民的权威、树立党和国家意志的权威,因此,要注重解决好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问题。

第二,建立完备的法律制度。

全面推进法治国家建设,首先要有完备的法律制度。因此,我们要清晰各立法主体,以及立法主体之间制定的法律之间的关系。

虽然有时候我们好像感觉宪法离我们很远,但实际上宪法离我们近,因为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要靠法律的实施来保障。

当然,这些法律又必须符合宪法的精神和价值。不符合的话怎么办?就要用违宪审查制度进行审查。

第三,要以行政法及基本原则规范政府权力运行。

法治国家建设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法治政府的建设,而法治政府建设中很重要的法律就是行政法。特别是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主要就是依靠行政法来进行。

第四,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一体建设。

法治国家建设不是孤立的,法治政府建设也不是孤立的,法治社会建设同样不是孤立的,这些是需要全面推进的一体建设。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它是一种一体建设,实际上也是一种路径。

第五,培养全民法律意识。

要全面推进法治国家建设,最基本的还是全民要信仰法律。因为法律的权威来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我们都尊重法律、信仰法律,同样,如果我们也尊重宪法、信仰宪法,那么宪法就会得到更好地实施。如果大家都有这种规则意识,都按法律的规则要求去做,那么整个法治国家就会实现。

作者简介:

杨沐春(1988—),女,汉族,河南舞阳,助教,硕士研究生,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法律

猜你喜欢

宪法法治法律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道县:学校宪法宣传教育全覆盖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案
涉及网络募捐的现有法律规定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2018年3月26日 《光明日报》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推进宪法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四部宪法
宪法解释机制专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