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植物的配置分析
2019-10-21付妍彤
付妍彤
摘要:风景园林对城市的贡献表现在很多方面,它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美化环境、减轻自然灾害,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游憩空间,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增加园林稳定性以及维护城市的健康环境意义十分重大。以下就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植物配置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阅。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植物配置
1风景园林在规划设计中必须坚持原则
一是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要以美的形态展现在人们面前,引导教化人们参加健康文明有益的社会化活动。在规划设计园林绿地景观生态系统时,要以植物学、景观生态学、人文居住学、社会学、美学等为基础,遵循生态原则,要始终以人为本,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界的植物,环境等组成有机整体,体现生物的多样性。二是适用、经济、美观三者统一的原则。“适用、经济、美观”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设计者必须遵循的原则。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特点是有较强的综合性,所以,要求做到适用、经济、美观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三是贯彻绿地景观立体绿化的思想。在规划设计园林绿地生态景观时,应贯彻绿地景观立体绿化的思想,以植物造景为主。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要赋予园林绿地景观空间的多样性和立体化。针对园林绿地不同的特点,在其绿化形式上应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复合绿化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地系统的应用功能。如增加立体绿化、垂直绿化和层次绿化,在提升园林景观多样化的同时,有效实现隔热、蓄水、净化空气等功能,采用乔木下面种植灌木,灌木下面种植花草等复层绿化形式。
2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要点
(1)整体规划设计。水是生命的象征,从生态的角度,用模拟自然结合现代园林的包装手法,可以使水产生流动跌落的动感,这样不仅增加了空气湿度,调节了气温,还从视觉上给人以美感,增加了人与水散发的潮气融于空气中的自然感。(2)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必须对古迹、古树名木进行保留。城市的自然遗迹、古树名木是历史的象征,在园林绿化规划设计中应尽量保留、保护好。尤其是具有生命的古树、大树,由于适应了原有的地下水位规律,如果因建设造成地下水位改变,很可能导致树木的生长不良,所以必须统一规划,尽量不要破坏原有的生态体系。(3)地形地貌规划设计。首先要丰富植物景观层次。起伏的地形使植物在层次上有变化,有阴面和阳面,有抑扬顿挫之感。其次是增加绿地面积。这对于绿地面积有限的小园林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向空中发展有利于栽植高大怕的观植物;向地下延伸挖地造湖,增加綠地面积,丰富景观层次。三是有利于排水。起伏的地形对排水非常有利。
3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园林植物的配置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植物材料既是造景的素材,也是观赏的要素,所以正确的树种选择,理想的植物配置应首先是乔、灌、草合理结合,将植物配置成高、中、低各层次,既丰富植物品种,又能使三维绿化量达到最大化。其次是配置高大乔木时,要有足够的株行距,力求给相对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结构打下基础。园林植物是有生命的活植物,在自然界中形成固有的生态习性。在景观表现上有很强的自然规律性和“静中有动”的时空变化,使自然界的微风与植物散发的芳香融于同一空间。植物体在固定位置上随着时间的延续而生长、变化,由发芽到落叶,从开花到结果,以它们优美的形态,绚丽的色彩,自然的声响,迷人的芳香,在园林中独立构成丰富多彩的景观。具体通过以下搭配形式来表现:(1)花坛。花坛作为主景,多设在大门、广场、主要道路交叉处,表现形式为带状花缘和花径。由于花坛的色彩艳丽明快,表现形式多样,所以有较强的景观效果,使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2)孤树。应栽植在开阔空间或视野开阔的高处,表现所在的空间是主景和焦点,体现植物、环境景观的魅力。如黄山的迎客松生于陡壁,枝干苍劲优美,侧枝悬挑在文殊洞顶,如同主人招手迎接四面八方游客,因而知名天下。(3)丛植。按形式美构图,表现树木群体美。植物之间的组合、搭配,在形态上有高低、近远的层次变化,在色彩上有基调、主调、配调之分。群体的疏密错落形成明显的空间划属关系。不同季节、不同树种所表现的观赏期不同,体现四季分明的景象。要一年四季都有变化,形成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的景色,体现了高低起伏、疏密有致的景观艺术效果。(4)群植。以树木群体美为主,采用纯植和混合植方法,由乔、灌、花草共同组成自然式树木群落,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层次分明、立体感强。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环境质量,又可获得雄伟壮观的植物景观。园林植物不仅具有独立的景观表现形式,还能与园林中的山水、建筑、道路、雕塑、喷泉等小品组合构景,作为空间的分隔、过渡、融合等,所采用的花墙、花架、漏窗、落地窗等形式都需借助园林植物来装饰和点缀。山石水体是自然式园林的骨架,有了植物的装点陪衬,才会有“群山郁苍、群木荟蔚、空亭翼然、吐纳云气”的景象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园林道路除必要的路是用硬质材料铺装外,路旁均以树木花草覆盖,游览小路也以条石或步石铺于草地中,才能达到“草路幽香不动尘”环境效果。曲折的道路若无必要的视线遮挡,只有曲折之趣,而无空间之分、通幽之感。因此说,园林植物通过乔、灌、花、草的有机组合,可形成植物障景、框景、漏景等景观。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园林景观建设已经渗透在城市公园、街头、广场等方面的情况下,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处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应以保护原生态环境为建设目的之一,注意合理化的种植设计、突显植物结构的立体化和复层化、选择乡土化的种苗、科学化的植物栽种等,以便后续良好的进行园林景观建设,实现原生态环境保护,同时促进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彭振东.关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植物配置的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4)
[2]齐珊珊.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探讨[J].南方农机.2017(09)
[3]赖柳芬.关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植物配置的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