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之创新
2019-10-21侯亚松
侯亚松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32-0287-01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贯彻实施,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本身的革新,现在课堂的教学理念、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颖的数学作业,利用创新数学作业形式来实现学生的发展,却关注的并不多,大部分教师仍然停留在布置一些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应用意识的计算题和应用题,学生也仍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式的作业模式中,这种作业形式已深深的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从创新作业形式入手,深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1.设计童趣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参与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适时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进行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和力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参与者和主动实践者。如: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我设计了一道“帮助小狗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业,即:小狗接到小鹿打来的电话,邀请小狗到它家去玩,小鹿说,它家的门牌号是108号。可小狗到了小鹿居住的小区一看,傻了,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们能帮帮小狗找到小鹿家吗?在这样因势利导下,让学生逐漸陶醉于学习之中,实现学习的内在价值,在日常教学中,为了改变原有计算题枯燥、乏味的现象,我们可以主动设计一些等带有儿童趣味的游戏性作业,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2.设计探索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学生完成数学作业也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积极结合,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的新经验。为此,我在作业设计时,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创新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2.1 观察作业。观察是思维的窗户,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我布置这样的作业:请你在家观察一些蝴蝶、天安门等平面图形的形状,有什么发现?对具有这种特征的图形你有什么感觉?
2.2 实验作业。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和发展能力。如:学习“比的应用“后,可要求学生根据自家中消毒液的说明书自己配置一些消毒药水给厨房用品消毒。
3.设计生活性作业,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最佳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为此,我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性的实景问题,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已知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我让学生做一回装修设计师,深入推进,融汇贯通学习相关数学知识。
4.设计层次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受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新课程提出: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在作业设计时,不能搞“一刀切”,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任何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5.设计自主性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作业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6.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成为应用的创新者
现实生活的问题往往存在于错综复杂的现实情境之中,解决此类问题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性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为此,设计作业时,我选择与现实性和挑战性相结合,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的的开放性作业,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创新者。
通过各种创新型作业,进而转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使学生逐步养成自学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知识决定命运的今天,在小学数学学习这个阶段,不仅我们的学生要学会知识,更要学会创新的方法,逐渐培养学习的能力,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