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美术创作中“特色材料”的应用

2019-10-21陈芹

读与写·中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应用策略创作

陈芹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使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核心教育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美术虽然不是三大主科之一,但也对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美术创作中应该应用“特色材料”,给予学生多元化选择空间,当他们建立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主体竞争优势也会明显增长,能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作;特色材料;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32-0233-01

“特色材料”包括毛线、布料、纽扣、钉珠等,在综合运用“特色材料”过程中,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接受知识效率更高,创作能力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美术教师身上肩负着伟大的教书育人使命,应该利用“特色材料”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鼓励他们突破自我、大胆创新,现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未来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课堂“特色材料”越多,学生美术创作的欲望越强烈,方便教师实施各项人才培养计划,进而揭开素质教育崭新的一页。

1.表现材料特性,渗透奇特思想

“特色材料”的应用,需要渗透各式各样的奇特思想。比如,小学美术教师组织创作教学活动时,可以借助不同材料的特性,锻炼学生表达内心情感的能力,结合具体讲课内容,给学生阐述不同思想观点的机会。或者说,小学美术教师围绕儿童画的临摹,让学生将自己的观点渗透到作品之中,学习儿童画的创作方法,积累一定的模仿经验。无论是怎样的教学,“特色材料”的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会表达、会想象、会创作,相信只要他们一直坚持下去,他们的核心素养会得到很好的发展,他们的艺术品质会得到完美结合,从而成为高素质、全能型的栋梁之材。美术教育拥有特殊力量,推动着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持续加快。

2.激发学生创意,充分活跃思维

小学生可塑性很强,创作能力培养中逆向思维越活跃,独特创意的形成越简单。面对不同的逆向材料,学生可以考虑它们的性能,找到“闪光点”后再具体进行创造;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尝试性学习,帮助学生找到不同材料,变换新的思路,在探索中发现材料的独特性,提升作品的艺术效果。每一种“创意”都是值得的,学生主动参与了创作活动,远比教师直接灌输的效果好得多。课堂教学变得轻松、自在,营造出良好的创作氛围,小学生爱上美术这门课程就更加令人期待了。

3.学会装饰表现,提高综合能力

“特色材料”具有装饰性,秩序感也很强烈,多元化的形式表现,让不同材料具备不同的美化价值。点状、线状、面状造型极具提炼、加工的空间,加入一些新颖元素,大胆地美化图案,学生绘画能力一定可以更快地提高。如,教师巧妙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材料——秸秆,让学生通过探索、实验,体会美术创作的别样乐趣。想一想,如何使用秸秆材料,创造出自己认为最和谐的图案;如何评价美术作品,既尊重了装饰秩序感,还能发现新的表现形式。

4.师生一起探索,鼓励学生创作

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探索“特色材料”,在互动中积极思考,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辅料,制作出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比如,要求学生挑选各种颜色的纽扣,以点状造型为主题,寻找基本的造型元素,再用排列、组合、重叠的方式,创作出富有变化的最佳作品。再如,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多幅儿童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的同时,教师通过提问:“小朋友们,你们从画中看到了什么?”“你们有创作的想法吗?”“如何使用钉珠或者排钻等材料,贴合点状造型主题,在保持细小单位不变的前提下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力?”……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观察、去思考,这样使“特色材料”应用不再突兀,同时也啟发了学生思维的创新力与想象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的作品形式也变得丰富多彩,平面系列作品变成立体系列作品,课堂也因此焕发活力。

5.实现双边互动,引导学生创作

课堂教学本就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必须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主动参与、主动研究、主动发展,习惯逐渐养成,后续学习任务的完成将会变得异常顺利。在美术作品创作中加入“特色材料”,对于师生双边互动提出了更高要求。主要是让学生成为“主人翁”,选择他们喜欢的“特色材料”,在临摹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这不代表教师没有任何作用,本人认为,教师应该做到整体调控,多分享一些成功经验,告诉学生怎样做更好、如何避免失误、不同质感材料如何造型等。比如,应用毛线这种“特殊材料”时,需要有空间方向性。但是,毛线不具备宽度条件和厚度条件,所以,面与面交接形成不同形状是比较困难的。鉴于此,在讲解线的移动轨迹时,教师不妨直观介绍一下线状材料表现曲直、呈现质感的要点,让学生尝试绕一绕、卷一卷、钩一钩,把作品效果完美地体现出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

6.掌握变化技巧,优化视觉效果

教师提供“特色材料”,学生应用材料创作,对于形态变化技巧的掌握会更加熟练。不同的人创作思路是不同的,不论是临摹、想象,还是动手、操作,个体间的差异性都是一直存在的。要知道,同一种“特色材料”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有充实感、厚重感、稳定性等。美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韵律感,灵活运用不同材料,配合剪、缝、卷、贴等方法,丰富画面效果,发现面状造型的特有魅力。

7.结语

总而言之,美术是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学过程中应用“特色材料”,培养学生的临摹能力、创作能力、想象思维以及思维能力,必须引起教师们的广泛关注。实践环节,小学生对于“特色材料”的了解并不全面,所以,要求教师发挥指导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授课手段的更新,教学内容的补充,有效策略的实施,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才更利于整体教学效果的优化。

参考文献:

[1]范春雷.论动画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魅力中国,2015,(10):93.

[2]王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创作兴趣[J].魅力中国,2015,(32):125.

[3]马亮亮.论现代绘画艺术的创新意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小学,2016,(10):136.

[4]姚丽.试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30):290.

[5]宋战男.浅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小学,2015,(2):167-167.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应用策略创作
Jazz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