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
2019-10-21殷朝晖郑雅匀
殷朝晖 郑雅匀
央视记录片《镜子》,是一部经过十年策划、两年摄制的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实电影。这部影片给了中国家庭教育当头一棒,父母对孩子的爱有时却是伤害,这究竟是为什么?
每个问题孩子背后都有个问题家庭
三个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的家庭,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个问题家庭。
家住武汉的家明(均为化名),15岁,是个网瘾少年,不愿上学,黑白颠倒。父亲对家明的期望很高,孩子却一心想要“自由”。特殊学校老师接家明时,他情绪激动,嚷嚷着不愿受“控制”。听着孩子的嘶吼,父母只能在门外抹泪。好不容易被送到营地,家明却很叛逆,不愿铺床,甚至与教官扭打在一起……
17岁的高三学生张钊,因谈恋爱已经辍学4个月,还不让父母在家里住。见到教育机构的人,张钊的反应也很激烈,直接往门上撞。被制止后,他对着父母破口大骂……
14岁的泽清,一副少年老成的模样。听说有中央台的跟拍,他才接受这个教育机构。泽清沉迷于网上下棋,面对母亲的关心,他却说她“贱”,甚至动手。然而,这些并没有得到父亲的及时制止。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影片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记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等情感问题。
“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家长是不是好家长”
俞敏洪看完纪录片后说:“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家长是不是好家长。”
虽然不能把所有的锅都甩给父母,但父母的确是影响孩子最深的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网友思考发言:这是灵魂的共鸣。
导演卢钊凯说:“在《镜子》讲述的故事背后,也融入了我们创作者对于人性的理解、对于爱和欲望的思考,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今天在什么地方?将来去到哪里去?对这些问题思考的结果,也就是大家要看到的这部片子。”
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单元评委、北京师范大学张同道教授直言:“片中很多场景都将成为电影史上不能忘记的一些片断,太触目惊心了。”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會的一面镜子。每个戾气很重的孩子背后往往有一个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
世界上没有一种教育理念和制度是完美的,中国家长应该首先补上家庭教育这一课。教育改革,应当首先从改变家长入手,让家长明白自己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真正懂得如何引导孩子成长。
影片教会我们一件事:给孩子培养特长,主导权应该在他们手上。我们永远不能强迫孩子成为“完美小孩”,而是让他们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成长为自己本该有的样子。只有无条件的爱,才能给孩子最好的安全感。
综合《社会与法》、搜狐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