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沟通任重道远
2019-10-21周齐丁君
周齐 丁君
【摘要】教师和家长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教育者,他们的作用不可替代,缺失一方,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只有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及时沟通加强交流,相互理解相互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家校沟通;教育;育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学校教育要想获得成功,务必要有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而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之上的。因此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需要相辅相成,教师要与学生家长密切配合,促进家长更加主动地参与教育,共同给学生营造出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一、家校沟通的意义
(一)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
每一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因为受教育背景不同,所以性格修养、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都不尽相同。教师往往只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很少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生活状况,学生在校一旦出现问题,教师通常只能看到事件的表面现象,无法追根溯源,不能对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做到全面了解,当然也就难以有的放失地解决问题、教育学生。通过家校沟通,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如家庭人员构成、父母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结构、学习环境等,了解家长的教育方法,这都有助教师全面地了解学生,处理问题时能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二)有效补充家庭教育资源,形成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合力
我们学校的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整体不高,为生计忙碌,拥有的教育资源有限。他们会接受一些网络传播的教育信息,但更多的是继承上一代的教育经验,有的甚至还没真正意识到自己就是教育者,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子女,他们的说教和管束发挥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有限。家校的有效沟通和合作为家庭教育注入了新的力量,开辟了新的途径,家长可以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提高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掌握孩子成长的的最新动态,了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借助教师提供的适当的建议,担负起教育者的职责,配合学校开展教育,用心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从而实现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成为最好的教育同盟军。
(三)助力学生和家长的沟通,充当中间人
沟通是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最好途径,但大多数家长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大多不愿意和家长交流,有心事宁愿向同学倾诉,有麻烦宁愿请教老师。学生常常会在日记周记中诉说烦恼吐露心声,直觉敏锐有责任心的老师批阅后,会在“小事”后写下的适当的评语,开解劝导或是给出适当的建议,会在“大事”后找学生来面聊,积极主动地帮学生排解烦恼解决问题。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的权威慢慢地淡化,家长的要求,孩子往往不会照做,置之不理,有甚者还会对着干,这些都是当下许多家庭的常态。所以,这就需要有人做孩子和家长的中间人,而教师是最佳人选。
二、家校沟通的策略
(一)坦诚相待,耐心倾听
家长对教师的信任是出自于教师对孩子的帮助和关心。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平常心,用对待朋友的方式和家长相处,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工作的责任心、对孩子的耐心和爱心、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家长就会对教师产生信任感,理解支持并配合教师的工作。
(二)沟通及时,评价公正全面,多多鼓励
家校沟通贵在及时,尤其是在教师发现学生有异常情况的苗头或是出现的问题已经造成不好的后果时,更需要通过微信电话等途径及时和家长沟通,了解全面信息,共同帮助学生采取积极措施来认识改正错误,弥补过失。和家长的沟通中,教师掌握着话语权和主动权,对于成绩优秀的孩子,教师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不能“报喜不报忧”。而那些学习成绩不好或是行为习惯差的学生,教師切忌“报忧不报喜”,要先表扬平时捕捉到的孩子闪光之处,并使之放大,然后再适当反馈孩子的某些不良表现,但缺点问题一次不能说的太多,否则给家长的感觉就是“孩子已经无药可救”。
(三)不带偏见,一视同仁
当教师和家长的沟通中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时,或是孩子顶撞冒犯了老师,家长最担心的就是教师对孩子产生偏见或是冷落或是故意为难。因此,教师要尽量避免将个人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要不带偏见、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的孩子。当家长看到教师不带私心,依然对他的孩子关心负责时,孩子能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家长也会忘掉所有的不愉快,依然信任依赖教师。
(四)保持同理心,急家长之所急
教师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应该放弃被倾听被理解的主观愿望,试着将焦点放在理解家长所言之上,想像自己处于家长的位置上。比如,孩子在学校打群架了,家长肯定气急败地坏恨铁不成钢;孩子在学校被欺凌了,家长肯定心疼不已、气愤的向学校讨要说法等等。如果教师都能保持同理心,急家长之所急,家长肯定能感受到教师散发出来的同情之心,情绪慢慢平复。等家长平静之后,教师再进行有效沟通,从而解决问题。
三、结语
家校沟通的过程是教师和家长交心的过程,为了交流的愉悦、为了达到育人的目的,需要运用大量的沟通技巧和策略。家校沟通是一个教师专业素养的体现,运用技巧可以获得一时的成功,但专业素养的展示,才能赢得家长的认同,才能促进学生、教师、家长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许丹红.心与心的交流[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
[2]吴艳艳.教师必备的咨询技能[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3]王濛濛译教师:如何与问题家长相处[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6.
[4]梅洪建著.家校沟通,没有痛过你不会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