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震预测的进展、困难与前景研究

2019-10-21郑斐

写真地理 2019年4期
关键词:空区前兆观测

郑斐

摘要:在当今全球上的一项科学难题就是地震预测,是需要通过漫长的探索但同时有具有紧迫性的一项世界性问题。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今历经了大半个世纪的地震预测从中期以及长期的研究进展来看,获取了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研究内容。但通过地震预测具体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处于一个初步的摸索过程,并且从目前的整体水平来看明显处于较低状态,尤其是地震的短期以及临震预测方面,出现严重的与当今社会需求不匹配情况。从地震预测进展实际情况来看,其受到多方面问题的制约,如地球内部的不可入性、非频发性的大地震等。基于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以及科技进步的背景下,地震预测以此为依靠,并在观测地震与其前兆信息方面水平进行加强,坚持以地震预测试验场为主要地点进而合理开展地震预测试验,系统的观测、探测并研究地球内部和地震基础性信息,始终不渝,地震预测前景的实现是非常可观的。

关键词:地震预测;进展;困难;前景

对于作为被世界所公认的科学难题地震预测来说,是一项宏伟的属于地球科学性的核心研究方向。如果能够对未来可能发生大地震的地点、时间以及强度等进行同时且及时又准确的预测,可以拯救世界上生活在地震危险区域内数以万计人民群众的生命、同时也能够极大程度的保障地球的安全性,维护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而且在对地震具体信息进行准确预测的背景下,对此将安全防范措施准确全面,也极有可能有效保障地球上城市建筑物等设施受地震而造成的破坏得到最大限度的减轻,同时也能使得因地震而给经济带来的重大损失得到有效减少,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方面具有极重要的现实意义[1]。

一、地震预测进展

(一)地震长期预测

对于地震长期预测来说,在板块边界大地震空区确认方面是一项最为突出的研究进展。并且地震空区方法进行大地震的预测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得到了高效运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而对于我国来说,在识别板内地震空区方面成功的地震预测案例也有很多。通过地下岩石中应变缓慢积累到快速释放的一个过程就是地震的发生形式,基于地震空区方法的物力基础上正确认知了地震这一产生过程。而在这一认知的背景下通过推断可以知道,通过某一段指定断层发生的地震,有一定准确周期且具备大小以及平均复发时间特征,这就是特征地震。特征地震作为一种地震长期预测方式,在地震预测方面取得了一定显著成效,直观的展现了地震原理,但通过说以及看感觉这种方式能够简单的就实现对地震的准确预测,而在做的方面也看似不难,但对于其广泛应用来说难度很大,主要原因是在特征地震的震级方面很难确定,同时在对复发时间方面进行预估的过程中相应完整的地震记录资料也十分稀缺。

(二)地震中期预测

在地震中期预测方面主要有三种预测方式,即应力影区模式、地震活动性图像、图像识别。基于地震空区模式推知的背景下,以往发生的地震会对地震的发生造成一定影响,导致应力出现变化进而出现加速或减速发生的地震。而一旦发生了大地震就会促使破裂带附近某区域的应力进行一定降低,从而使得该区域可能发生的地震得到有效降低,一直到该区域内应力呈现逐渐恢复的状态,应力影区模式就是如此形式。在进行地震预测的过程中使用最多的预测方式就是地震活动性图像。其得到大量使用的原因一部分是因几乎随处可获取到的地震活动性资料,并且具有一定可靠性。一种增加概率的时间且被称之为强震发生的预测方式就是图像识别,这种预测方式在识别图像的过程中使用到的是计算机,能过对地震将要来临前的信息进行切实有效的识别。

(三)地震短期与临震预测

地震短期和临震预测发展主要体现在地震前兆、帕克菲尔德地震预测试验场两方面。在发生地震的前期通常都会出现一些异常,如地下水位、电场、磁场等多方面出现变化都可以叫做地震前兆。通过一些地震专家多年来的大量研究,在地震前兆的确定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一定程度上获取了较为成功的地震先兆确定案例。地震前兆研究重要的转折点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这个时期地震前兆研究开始向带地震前的暂态滑移前兆的寻求方面进行转移,进而出现了帕克菲尔德地震预测试验场,一些地震专家通过定性考察帕克菲尔德地震现场并通过详细的模拟计算以及实验室滑移实验可以说相应的明确了暂态滑移前兆会发生在一些大地震出现的前期。虽然在长期的检测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帕克菲尔德地震,也因此关闭了相应的预报窗口、但相应的检测工作仍然在进行,而在多年以后帕克菲尔德地震来临之际,基于相应仪器设备基础上记录了相应完整的地震活动性、地下水、电场等多方面信息,加强了对地震的进一步了解[2]。

二、地震预测困难以及前景

地震预测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地球内部的不可人性、大地震的非频发性、地震物理过程的复杂性[3]。地球内部不可入性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的环境使得人类不能深入其中并对相应的观测仪器以及台站等进行设置,因此不能直接观测震源情况。而大地震非频发性得显著问题就是,对比人类寿命和现代仪器观测有史以来的时间,大地震复发时间更长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得对现象的观测以及经验规律认知方面的观测科学地震学认知方面进展受到一定限制和阻碍;地震物理过程的复杂性问题则体现在地震过程的一种复杂现象,以及与具有高度非线性、复杂性地震过程以及复杂的震源區地震环境与复杂且多变的地震前兆之间可能存在一些不确定关联。

在现阶段社会快速发展以及时代的不断进步,使得相应的技术水平也迅速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为地震预测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现阶段至未来,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对科技进步以及科学家群体进行依靠、地震及其前兆观测的不断强化、地震预测试验场的建立、针对地球内部以及地震系统的开展基础性以及综合性的观测探测研究等多种方式,进而促使地震检测有效性的实现。

结束语:

地震预测是一项长久且复杂的科学研究问题,通过现阶段实际情况来看,地震预测的长期以及中期方面取得的进展有重要意义,而在短期以及临震方面的预测水平仍然需要不断提升。而在当今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乃至未来,基于以往大量的研究以及相应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坚持不懈的对地震以及地球内部检测、观测等力度的不断加强,可以明确的是地震预测实现前景是比较乐观且十分可观的。

参考文献:

[1]陈运泰.地震预测:回顾与展望[J].中国科学D辑,2009,39(12):1633-1658.

[2]甘颖,梁意文,谭成予, 等.基于危险理论的地震预测方法[J].计算机工程,2019,45(1):278-283.

[3]贾磊.地震灾害损失预测及减灾对策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2284.

猜你喜欢

空区前兆观测
观测到恒星死亡瞬间
哪些现象是地震前兆
空区群结构力学效应模拟分析
天测与测地VLBI 测地站周围地形观测遮掩的讨论
可观测宇宙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弓长岭露天矿含空区边坡稳定性研究
右肝区不适或疼痛是肝癌表现的前兆吗
地震空区法在大地震危险性初判中的应用——以青藏高原东南缘为例
腾冲地电场震前的前兆异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