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2019-10-21艾晓光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症

艾晓光

【摘  要】目的:探讨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7年1月-2019年6月,从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取74例进行研究,按照姓氏拼音顺序编号,随机分对照组、试验组,各37例,前者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后者进行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比较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治疗后腰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应用更利于患者腰椎功能恢复,并发症率较低,值得推荐。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腰椎功能;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293-02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腰椎功能,导致患者活动能力受限,日常生活受到影响,目前治疗以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后者治疗效果更为彻底,但术式较多,具体选择尚未达成共识 [1]。其中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不断推广,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值得深入探究。本文探讨了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1月-2019年6月,从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取74例进行研究,按照姓氏拼音顺序编号,随机分对照组、试验组,各37例。对照组男24例,女13例,年齡41-75岁,平均(58.43±4.92)岁;试验组男22例,女15例,年龄40-74岁,平均(57.63±4.77)岁。上述资料组间差异对结果影响较小,可比较。

纳入标准:(1)影像学诊断确诊患者;(2)经过至少3个月保守治疗无效患者;(3)对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患者;

排除标准:(1)合并腰椎肿瘤、腰椎畸形患者;(2)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3)既往精神病史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采取硬膜外麻醉,取俯卧位,腹部悬空,常规消毒铺巾,确定病椎间隙中心,切开皮肤,长度控制在6-8cm,充分暴露术野,保护神经,摘除突出髓核,使用椎间孔探头对神经根出口进行探查,冲洗手术区域,留置引流管,术后做好抗感染处理;试验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体位同对照组,使用我院椎间孔镜手术系统,C型臂X线机正侧位透视,确定手术位置,常规消毒铺巾,随后进行浸润麻醉,使用利多卡因,在目标椎间盘中后1/3位置植入穿刺针,注入亚甲蓝注射液联合碘海醇(9:1),穿刺针拔除后置入导丝,设置0.8cm左右切口,沿导丝扩大椎间孔,指腹椎间孔镜,进行持续冲洗,随后摘除髓核组织,对剩余椎间盘髓核进行低温等离子射频处理,观察术野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无异常后缝合切口,做好术后处理工作。

1.3 观察指标

(1)腰椎功能评估,使用腰椎JOA评分,包括:主观症状(下腰背痛、腿痛、步态)、临床症状(直腿抬高、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日常生活受限度(平卧翻身、举重物等),满分29分,分值越高说明障碍越轻[2-3];(2)并发症率统计比较,包括:椎旁血肿、间隙感染、患肢痛觉过敏。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使用SPSS24.0软件,计数资料,表示为[n/(%)],  值进行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 ),t值检验,统计学意义指标:P<0.05。

2 结果

2.1腰椎功能评分

试验组治疗后腰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并发症率

试验组并发症率为2.70%,低于对照组16.22%,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程较长,日常行为能力受限,临床治疗在解除功能受限的同时,还要尽量保持脊柱稳定性和完整性,促进预后更好地恢复,目前微创手术技术不断发展,为上述目的达成提供了保障,其中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应用价值更高[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如下: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方式,使用椎间孔镜,将其放置在椎间盘后侧入路进入椎间隙,随后进行髓核摘除,与传统手术相比,只需将部分关节突结构切除,对关节突、椎板等结构破坏较小,利于脊柱稳定性恢复,从而保证脊柱功能恢复效果理想,此外手术操作采取局麻方式,神经损伤较小,手术操作对周围组织破坏程度较轻,术后不易出现并发症,安全性更高。

综上,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应用更利于患者腰椎功能恢复,并发症率较低,值得推荐。但时有报道术后患者复发情况,为了预防复发,操作时应注重探查侧隐窝,彻底清除病灶,并准确判断手术结束时机,不能单纯讲阳性体征缓解或消除作为标准,因为术中持续生理盐水冲洗,神经根阳性介质暂时性被冲走,但术后炎性介质会再次聚集,若突出椎间盘髓核未彻底剔除,会引起复发,因此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准确把握手术结束时机。

参考文献

[1] 王翀, 姜飞, 宋兴华,等.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7, 40(10):1288-1292.

[2] 蔡进奎, 李章华, 方卫军,等.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 安徽医药, 2018, 22(1):46-49.

[3] 张岚, 田翠霞, 张苏娟,等. 综合性护理干预联合舒适性护理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 14(24):3668-3670.

[4] 杜峰, 王永, 张亮,等.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J]. 颈腰痛杂志, 2016,9(3):189-192.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症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绝对卧床休息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