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中应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探讨

2019-10-21董金芬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术后并发症人性化护理护理满意度

董金芬

【摘  要】目的:观察在麻醉恢复室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全麻手术并转入麻醉恢复室的200例患者,研究时间在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之间,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工作,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术后并发症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32%),P<0.05;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9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麻醉恢复室的护理工作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关键词】麻醉恢复室;人性化护理;苏醒时间;术后并发症;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248-02

麻醉恢复室(PACU)是一个监测、观察和护理麻醉术后患者,保证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稳定的一个场所。麻醉恢复期主要是指患者从麻醉药停止使用到患者苏醒或生命体征平稳之间的一个时间段,由于麻醉药物的残余影响、疼痛、失血等方面的影响,因此也是一个危险性较高的时期[1]。因此在麻醉恢复期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我院通过对200例全身麻醉后转入麻醉恢复室的患者进行研究,发现人性化护理在麻醉恢复室护理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8年5月—2019年5月入院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200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女性=56:44,年龄23-71岁,平均(38.34±2.31)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女性=59:41,年龄24-73岁,平均(38.27±2.3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主要有:当患者进行麻醉恢复室时为患者连接相关的监护仪器,如多功能监护仪等,之后要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人性化护理措施:(1)麻醉前护理:在进行麻醉前,要利用图片、视频资料等形式向患者介绍麻醉恢复室的患者以及术后到麻醉恢复室的必要性,以减轻患者的不安,消除患者的疑虑。(2)麻醉恢复中的护理,在患者进入麻醉恢复室时,护理人员要陪伴着患者身边,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保暖工作,妥善固定好患者的引流管等,帮助患者取去枕平卧位,防止因呕吐而造成误吸。当患者苏醒后,要及时告知患者手术情况,疏导患者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保证患者心理的稳定。应用自控镇痛泵,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保持患者的镇静状态。此外,由于患者术前需要禁食、禁水,因此患者在术后常出现口干等现象,为了缓解患者的不适,可以自制柠檬水进行口腔喷雾。(3)麻醉恢复后护理:在患者符合转出麻醉恢复室标准后,将患者送回病房,做好交接,指导患者家属术后注意事项,并于第二日到病房回访,了解患者情况,询问患者对麻醉恢复室的意见和建议,调查患者的满意度。

1.3观察项目与评价标准

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使用医院自制满意度问卷来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内容包括:相关知识指导,患者出现不适时的处理情况、护士的服务情况,患者的整体舒适情况以及术后注意事项指导等。按照问卷的评分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结果用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描述,组间比较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 )描述,组间比较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准。

2 结果

2.1 对照组患者在麻醉恢复期苏醒时间(44.48±15.13)min,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26.89±13.67)min,两组对比,对照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8.63)。

2.2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2%,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8%,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表1

2.2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它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全身麻醉患者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在麻醉恢复期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低氧血症等,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护。人性化护理由于其全面性、舒适性、安全性等护理特点,在麻醉恢复期的护理中应用较为广泛[3]。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措施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与采用常规护理组的患者,且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这可能与人性化护理能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保证患者的安全,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有關。

综上所述,在麻醉恢复期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措施能够明显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施惠芳.麻醉恢复室患者运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 (41):96-97.

[2] 何启芳.浅论在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5, 13(2):72-73.

[3] 赵柏松,孟凌新.人性化护理在麻醉恢复室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8):745-746.

猜你喜欢

术后并发症人性化护理护理满意度
青光眼滤过手术常见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探讨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初产妇母乳喂养依从性的分析
全程优质护理对食管癌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