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福利机构精神病院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9-10-21夏霖琳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护理对策心理状态

夏霖琳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社会福利机构精神病院患者存在的主要心理状态给予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针对社会福利机构精神病院患者的构成和主要特征,分析了社会福利机构精神病院患者存在的心理状态。结果:采用心理护理、药物护理、生活护理、安全护理、康复护理、重视患者家属和社会关系的沟通,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培养等护理措施后,有效地降低了复发率,提高了康复率,减少了再入院率。结论:以有效的护理措施对社会福利机构精神病院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使患者顺利康复及回归社会,发挥社会福利机构精神病院职能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会福利机构;精神病院患者;心理状态;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189-01

精神病人的心理特征具有生物、社會病理等多种因素,社会福利机构精神病院患者因其特殊的医治环境和特殊的生活方式,构成了其心理活动错综复杂和离奇多变。分析这些患者心理状态及其活动规律,研究护理对策,对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使患者顺利康复及回归社会,发挥社会福利机构精神病院职能有着重要意义。

1 社会福利机构精神病院患者构成及主要特征

社会福利机构精神病院是社会福利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同一般精神病院的区别,在于收治对象是无法定抚养人和赡养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三无”精神病人,复员退伍军人中的精神病人以及低保等特困精神病患者。其主要特征是:大部分病人长期住院,小部分甚至终身住院;生活单调,每天按部就班,规律性强;易发生意外事件;生活自理能力欠缺;病情复杂多样,反复发作;具有潜在或现存的暴力行为等。

2 社会福利机构精神病院患者心理状态分析

社会福利机构精神病院患者心理状态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不安心住院,伺机出走;②孤独寂寞,思念亲人;③担心经济,渴望工作;④缺乏自知力,否认有病;⑤心理压抑,情绪低落。

3 社会福利机构精神病院患者护理对策

3.1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主动接触病人,与患者积极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注意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正确认识疾病,消除患者不安心理;要耐心询问病人需求,对其合理要求给予满足;应用心理疏导、心理支持等理论知识采取个别沟通方式,及时疏导病人情绪,使情绪危机得到缓和。也可采用集体心理干预,使患者能够明确认知自身角色,促进社会功能与人际交往能力的恢复[1]。

3.2药物护理

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医嘱,使用正确的给药途径和方法,说服、劝导患者定时定量用药,达到治疗效果。要督促、协助患者服药,防止藏药和假服药。如发药时,可采取“1+1”模式,即“一人发药一人检查”,每位患者在发药后均要其张口检查,看是否藏在口中,观察有无吐药、藏药的反常行为。要注意观察患者服药后的反应,评估病人的生理状况及精神症状的变化,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3.3生活护理

护理人员要合理安排患者日常生活,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加强食品安全检查,按时、按量、按病情给予患者适当的饮食;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培养患者良好的睡眠习惯。护理人员要督促患者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口腔、皮肤的清洁,定期给患者理发、洗澡、更衣,修剪指甲;协助病人保持衣着整洁,定期给予更换,并根据气温变化督促患者增减衣服[2]。

3.4安全护理

建立健全查对、值班与交接班、住院探视、请假出院、病区管理等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并严格检查落实。加强护理人员安全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定时及随时检查并收缴患者及病区内的危险物品,病区办公室、治疗室等场所应随时上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动态,防范意外情况;加强重点时间段、重点护理对象安全管理,做好节假日、夜间等重点时间段的安全管理,对一级患者和重点患者病情、姓名、相貌、特征等做到心中有数,便于防范及护理。

3.5重视患者家属和社会关系的沟通

家属的参与式护理可通过发挥家属职能,提升病人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对提升药物治疗效果、改善病人健康状况提供帮助,通过对患者家属护理干预,提高家属对患者治疗的管理。针对患者家属所关心的问题,定期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活动,帮助他们正确面对和照顾病人。借助多种宣传媒介,呼吁社会的支持,有效防止或延缓病人的精神衰退,提高其社会适应功能。

3.6开展康复护理,改善医疗环境

积极开展工娱疗活动,丰富患者文化生活,如:每日坚持太极拳,每月一支歌,鼓励病人阅读书报杂志、唱歌、下棋、打牌;加强健康宣教、生活技能培训;改善医疗环境,在部分病房问使用一些装饰物,给患者营造“家”的氛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组织患者集体外出旅游、参观,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减少出院后的复发。康复护理作为医疗健康服务模式中最具品质、效率且成本较低的护理方案之一,已经受到世界范围内的高度认可[3]。

4 结果

通过分析这些患者心理状态及活动规律,研究护理对策,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培养等护理措施后,有效地降低了复发率,提高了康复率,减少了再入院率。

5 讨论

通过临床实践,精神病患者在除需要有效的药物治疗外,病人此阶段的心理变化是复杂多样的,采用恰当的护理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引起病人不良心理的应激源,为病人创造一个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环境,我们在护理这些病人时,要用良好的语言,怀着对精神病人的同情,护理人员要主动的接触患者,与患者主动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和心理问题,以良好的护理素质和精湛的护理技术,切实为神病患者做好心理护理,达到心理健康,有效提高患者康复率,并减少复发。以促进病人走向健康,成为有益于家庭、社会的人。

参考文献

[1] 徐琼,梅双燕.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和社会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0):99-101

[2] 陈华琴,谢荣仙.老年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3,18(2):71-72

[3] 徐朝英,胡筱峰,张家美,等.家属参与护理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6,30(18):2238-2239

猜你喜欢

护理对策心理状态
浅谈主持人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教师应关注自己的亚心理健康
谈谈播音创作主体的心理素质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