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中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2019-10-21李秋萍

读与写·中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制德育有效性

李秋萍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作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期间需要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指导学生们对这一学科的知识进行学习,能够为小学生们在今后道路上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保障作用,不仅有利于学生们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对于学生们道德水平的提高也有着积极的帮助,是促进学生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在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需要教师将优质的教学手段运用其中。

关键词: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德育;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32-0039-01

国家要求小学阶段就要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以便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可以正确引导学生的发展方向,令学生学习关于道德和法治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促进全面发展。但在我国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小学德育教育在教学期间存在着诸多问题,进而导致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持续降低,从而影响了教师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而这其中关于提高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方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对课前准备工作的重视

认真备课是德育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小学德育教学期间需要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实现小学德育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接受教师教学的主体为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小学生,在自身年龄和心理等方面拥有着自身的特点。因此教师在开展备课工作的过程中,就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唤起学生情感”的方向入手进行备课工作,从而通过这种方式,做好因材施教的教学工作,以促进学生们的进步和发展,并且持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指导学生们学习《拉拉手,交朋友》这一课程知识之前,为了保证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进行课前的备课工作,即与学生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加深对学生自身的了解和认识。而教师需要了解的内容,主要以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交友为主,了解学生们的交友数量和质量,并且向学生们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即“你为什么要交朋友?”或者“你认为交朋友对自己有什么好处”。进而在准确把握如何交朋友这一教学重点的基础上,合理运用教材中的知识点对学生们进行教学。从而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了解到交朋友对自身的重要性,进而积极投入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如何与朋友相处,对于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期间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德育氛围的基础。之所以需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主要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们进行课程的教学,并且在教学期间始终以绝对权威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对于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致使学生们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之中深受制约,影响了学生们自身的发展。因此在新课改的形势下,为了对这一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就需要教师将新型的教学模式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即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指导学生们进行德育课程的学习,不仅鼓励学生们在学习期间大胆阐述自身的见解,并且积极通过沟通和交流的方式进行思想的碰撞,从而通过这种方式,为德育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更多的帮助。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们学习《安全地玩》这一课程内容的学习期间,为了让学生们能够积极投入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保证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就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指导学生们进行知识的学习。由于小学生们正处于成长阶段,对于游戏的进行拥有着浓厚的兴趣,进而积极投入其中。但是也因为年龄因素的影响,学生们对于如何安全的进行游戏却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很容易导致其在游戏的过程中受到伤害。为此教师需要积极与学生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对如何安全的进行游戏进行相应的探讨,并指导学生们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安全游戏的阐述,并指导其坚持按照自己的想法在游戏过程中进行合理的使用。

3.做好课外实践教学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教学活动是开展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们所使用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同时也是指导学生个体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尤其是班级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对转化小学生的德育行为有着强大的推动力,对于学生们自身身心健康发展也有着显著的效果。之所以需要进行课外实践活动,主要是因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彼此间加深情感,建立友谊使大家和谐相处,是促进学生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们学习《我的环保小搭档》这一课程的内容时,为保证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可以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和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开展各种各样、活泼生动的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比如“环保活动月”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并且在活动中不失时机的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对环保工作的重视,把道德认知自觉的转化为道德行为。

总而言之,在实际的德育教育过程中,由于以往教师和学生对德育教育缺乏重视、德育教育的开展流于形式、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缺乏合理性等问题的出现,影响了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对于学生们自身的发展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为了对上述存在着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教师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需要将优质的教学措施运用其中,比如提高对课前准备工作的重视、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或者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着积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梁敏燕.联系生活 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J].考试周刊,2018(46):129-129.

[2]林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17(8).

[3]佚名.提升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C]//教育理论研究(第三辑),2018.

[4]佚名.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场未来公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变革[J].中国校外教育,2018(9):18,24.

[5]佚名.道德与法治学习:由“绝知”到“躬行”的转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体验性学习建構[J].教育视界,2018,120(21):66-67.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制德育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的法制意识教育研究
上好《道德与法制》课的思考与实践
让农村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更高效的几点尝试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制生活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