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析

2019-10-21李俊芬

读与写·中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有效性教学新课程背景小学科学

李俊芬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对于向小学生普及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本文立足于分析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科学;有效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32-0023-01

众所周知,课改对教师的要求实现是“有效教学”。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小学科学摆脱了之前备受冷落的尴尬处境,不再是从前教师口中的“副科”了,公众也逐渐了解到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合理性。而有效教学也是教育的必然要求,它可以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1.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

1.1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教育目标。

当今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早已实现了转换。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也摆脱了曾经的边缘地位。有效教学严格要求教师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对学生的评价标准要坚持多元化,不能单纯以成绩或某方面特长作为衡量标准。教师要坚持把全面发展作为有效教学的努力方向和目标,真正关心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善于挖掘他们身上的潜力。从而促进整个班级学生的共同进步。

1.2 重视提高教学效率。

只有师生配合得当,教学效果才能好,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牢固,教师就可以较为轻松地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得到一个让人满意的教学成果。从而实现师生双赢。但教学效率的提高并不容易,诸多因素决定了教学效率的提高,比如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业务能力等,所以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化进的步,教师必须在备课时就明确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仔细进行课堂问题设计和有效设问,最终以期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1.3 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歸纳总结。

实现有效教学另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就是教师在一段时间内的教学工作结束后,定期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归纳总结,反思前一时期工作中的不足,总结优秀的、值得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发扬的教学优势,从而做到有的放矢,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最终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完备的教学体系[1]。此外,教师要注重锻炼自己的反应能力,以便能够在面对突发情况时不会手忙脚乱,惊慌失措,保证自己能够做到随机应变,圆满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2.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有效性教学策略

2.1 及时更新落后的教学观念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而小学科学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作为课堂教学的执行者和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对于教学目标能否实现的影响不言而喻。所以说,只有教师首先更新落后的科学教育观念,正所谓不破不立,破旧才能立新,摆脱了落后教育观念的桎梏,是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其次,要保证小学科学教师对这门综合性课程有基础、准确的理解,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帮助教师更好理解小学科学这门基础性课程,比如说,学校定期组织小学科学教师参加一些专家讲座,给教师充电,让他们能够接触到日新月异的教学手段,以及学习专家丰富且优秀的教学经验。对小学科学教师的上岗培训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经过层层把关,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扫清了障碍,铺平了道路。

2.2 教师要合理使用教材

因为以往小学科学这门烤肠总是被人冷落,被放置于副科的位置,教师也大多由其他任课教师兼任,教师缺乏专业性知识,所以他们上课只能将书上的内容一字不漏的念给学生,然后圈画一些字句让学生反复朗读背诵。所以说,课堂教材在这些不专业的老师手中根本没有得到良好的利用,可谓是暴殄天物。而现在,今时不同往日,高素质的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发挥教材的正面作用,将课本上的重难点准确讲授给学生,并且要让学生知道科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科学距离我们平常人不并不遥远,教师在上“花的奥秘”这一课时,可以在周末组织学生一起到公园里参观各种各样的花,让他们身临其境,也就会有更好的课堂体验。

2.3 丰富学生课余活动,拓展思维方式

教师要清晰明确地向学生传达这样一个概念:学生可以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取科学知识,但这并不只有这一个途径可以接触到丰富的科学知识[2]。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并不是全部,从另一个角度为学生提供获取科学知识的广阔的学习空间是课堂外的科学世界。教师要始终坚持“开放性”原则,不能把视线只局限于锻造的课堂,要把教学延伸到课外,科学课外活动是一个将小学科学教学和日常生活无缝衔接的载体,同时也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在仔细备课之后,完全吃透教材中的重难点。在课堂之外,也能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打成一片,积极开辟和组织学生亲身体验形式多样的课外科学实践活动。学生在这里体会到的,是学习和掌握科学只是后,前所未有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还可以让学生真正锻炼自己,强化自己的实践能力,不再让高分低能这样的字眼出现在学生身上,进而促进小学科学课量教学的有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课程属于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和生活中给学生带来了深远持久的影响:能够帮助小学生形丰富知识,健全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素质教育进行的如火如荼之际,小学科学教师进行了很多教学策略的改进,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目的,让学生借助新课堂的平台加深对科学的理解,也更加热衷于科学。科学教师付出的努力我们不能忽略,他们立足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骄人成绩的取得,与师生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相信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能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双信.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7,(43).

[2]周文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展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7,(14):84-85.

猜你喜欢

有效性教学新课程背景小学科学
初中语文复习课有效性教学初探
在绘本的芬芳里呼吸数学知识的精彩
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完善小学课程管理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解析与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