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高中数学教育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措施

2019-10-21赖玉枝

读与写·中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提高措施思维能力高中数学

赖玉枝

摘要: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想要让学生战胜高考,就需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教师要找到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因素,从而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形成更好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32-0022-01

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重视的都是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反而很少让学生进行思维能力上的训练,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的缺失,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本文将结合高中数学教材中的相关教学内容,对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展开探讨。

1.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因素

首先,学生的依赖心理。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心理比较严重。这里所讲的依赖心理,主要是学生对于教师解题上的依赖。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并不是十分容易理解的课程内容,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的问题或者是难题,尤其是在习题训练中。而每当学生遇到相关问题或者是难点的时候,学生往往不会进行分析和思考,而是将题目空在那,等教师来讲解,然后将教师的讲解步骤吸收下来。虽然说这样的方式,也能够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但是却不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思维,很容易出现遗忘的现象,也影响着学生自己思维能力的提升。其次,教师的不重视。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对于形成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内容,并没有十分的重视。对于高中阶段的教师来说,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更多是从高考的角度出发,为了让学生以更加饱满的姿态应对高考,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采用更加简洁的方式,进行课程教学,从而为日后的轮回复习,更好地节省时间。这样一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便不会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思考,从而学生也就没有自我锻炼思维的机会,自然思维能力也没有办法达到提高。

2.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措施

2.1 形成主题探究。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想要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采用主题探究的形式展开。对于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来说,其每一章节课程的知识内容,都是围绕一个主题来展开,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让学生形成一定的主题,通过这一主题进行拓展,从而形成对这一主题的理解与思考,促进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与发展。形成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在制定主题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主题内容,并通过一定的语言整合表达出发,从而形成更好的主题,让学生展开探究。例如,教师在教授《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三)》的时候,这节课程主要是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三角函数,并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知道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符号以及相关的诱导公式。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形成相关的知识结构与框架,促进学生课程思维的形成。针对这一内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便可以让给学生制定相应的主题,像“定义域与值域”通过让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相关知识内容的探索,从而实现由一个点到一个面的知识内容扩散,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结构化整理,收获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因为相关的知识的探究,都是由学生展开的,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会形成自己的理解,从而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2.2 营造问题情境。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通过营造问题教学情境的方式来展开。所谓的问题教学情境,实际上就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运用一个个问题,从而来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容展开思考,形成一定的学习思维。在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在运用这种模式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提问的方式。因为对于高中数学课程本身来说,因为知识比较难,所以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不容易对知识形成消化和理解,自然教师在问题的选择的时候,也不能上来就提出很难的问题,而是要通过由浅入深的方式展开,最好是能够与学生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够提起学生对于问题思考的兴趣,也能够达到构建问题的情景的目的。例如,教师在教授《任意角》的时候,这节课程主要是要让学生知道任意角的概念,其中包括正角、負角、零角和区间角,并通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建立直角坐标系,从而让学生讨论相关的任意角,形成对象限角的判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的提升。因此,针对这一课程内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想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先通过“角的定义是什么?”这一问题来引起学生对于角的观念的回顾,再问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角是什么?”从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接下来,教师在让学生思考“角和任意角之间有什么区别?”通过这样一个个的问题,从而来引起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2.3 开展合作探究。

在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想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可以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展开。对于高中生来说,这一年龄阶段的他们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应该趋近于成年人的心理,所以学生应该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与思维。但很多时候学生依赖于教师进行解题,主要还是因为学生自己不够主动,因此,为了加强学生自己的主动性,从而实现对于知识的内化,教师可以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从而互相监督展开对知识的分析与探究,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形成学生自身的学科思维能力。

3.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对于人才整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高中时期的教育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时期,高中数学更是重中之重。数学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让学生利用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教师要将数学当作是一种文化教育,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渗透,增加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有青.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学中国人,2017,0(6X).

[2]蒙林.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求知导刊,2017,0(17).

[3]王昌礼.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6,1(14).

[4]王鑫.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求知导刊,2017,0(8).

[5]张明亮.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S1).

猜你喜欢

提高措施思维能力高中数学
中速磨煤机磨损加剧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探讨信息化提高消防监督工作的措施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