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4排螺旋CT对肺内占位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2019-10-21杨键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动静脉螺旋良性

杨键

【摘  要】目的:探析64排螺旋CT对肺内占位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由西门子64排螺旋CT检查发现的64例肺内占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病理结果,将64例患者分为良性占位组(28例)与恶性占位组(36例)两组。64例肺内占位患者均经西门子64排螺旋CT给予平扫、灌注及增强扫描,对比两组患者的平扫CT值、动、静脉增强CT值,比较动、静脉期强化值及动静脉净增值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平扫联合增强扫描期间,平扫CT值、静脉期CT值及静脉期CT强化值无明显差异性,P>0.05;良性占位组在增强扫描期间,动脉期CT值、动脉期CT强化值明显低于恶性占位组,P<0.05;良性占位组在增强扫描期间,动静脉其净增值明显高于恶性占位组,P<0.05。结论:64排螺旋CT对肺内占位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存在明显差异性,诊断结果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64排螺旋CT;肺内占位;肺部良恶性肿瘤;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106-02

作为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肺癌的死亡率在常见恶性肿瘤疾病中占首位[1]。随我国社会发展水平与吸烟人口的不断升高,我国肺癌患者正逐年升高。由于肺癌早期症状并不显著,在影像学检查下,易出现漏诊、误诊情况,因此,加强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就至关重要。我院将经64排螺旋CT检查发现的64例肺内占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析64排螺旋CT对肺内占位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由西门子64排螺旋CT检查发现肺内占位患者64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病理结果,将64例患者分为良性占位组(28例)与恶性占位组(36例)两组。良性占位组28例患者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53.4±5.6)岁,按病理结果分,结核12例,炎性假瘤16例;恶性占位组36例患者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53.4±2.3)岁,按病理结果分,小细胞肺癌12例、大细胞肺癌2例、肺磷状细胞癌例5例、肺腺癌17例。两组患者从性别、年龄及病理结果看,两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存在可比性。

选入标准: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本次研究均已获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医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同意本次研究。

1.2方法

扫描前,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让患者在CT扫描期间保持平稳呼吸,取患者仰卧位,先进行肺部全视野扫描发现病变,随后进行局部扫描。

1.2.1平扫:

从胸廓口至肺底,对患者进行全肺扫描,层厚为2.4mm,采集层为1.2mm×24层,电压与电流分别为120kV、100mA,矩阵为512×512,根据扫描图像,观察病灶大小、形态及范围,同时将病灶最大界面设为扫描中心层面,并将扫描分为调整为4层。

1.2.2增强扫描:

追加造影剂70ml,并以3ml/s的速度进行双期肿块扫描,随后注入0.9%的氯化钠溶液30ml,动脉期扫描在溶液注入28s后进行,静脉期扫描在动脉期扫描节后45s开始,重建图像,厚度与间距分别为1mm与0.5mm。

1.2.3灌注扫描:

根據平扫产生的图像,进行灌注扫描,层厚为2.4mm,电压与电压分别为120kV、100mA,同时,用高压注射器以3.5-4ml/s的注射速度,对患者向肘静脉注射50ml的非离子对比剂,扫描时间为1s/r,曝光时间为40s。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平扫CT值、动、静脉增强CT值,比较动、静脉期强化值及动静脉净增值。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19软件分析,年龄等指标用计量资料( )表示,确诊率等指标用计数资料(n,%)表示,用t与卡方检验,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两组患者CT扫描结果对比

两组患者在平扫联合增强扫描期间,平扫CT值、静脉期CT值及静脉期CT强化值无明显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良性占位组在增强扫描期间,动脉期CT值、动脉期CT强化值明显低于恶性占位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良性占位组在增强扫描期间,动静脉其净增值明显高于恶性占位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目前,肺内占位疾病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有胸部X线片、MRI及CT检查等。X线片由于平片的分辨率不高,易因器官与组织间重叠,影响诊断效果;MRI技术因存在分辨率与空间方面缺陷,难以有效显示肺内部较小结节形态[2]。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具有高分辨率、操作简单的多层螺旋CT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查。

研究显示,两组患者在平扫联合增强扫描期间,平扫CT值、静脉期CT值及静脉期CT强化值无明显差异性,P>0.05;良性占位组在增强扫描期间,动脉期CT值、动脉期CT强化值明显低于恶性占位组,P<0.05;良性占位组在增强扫描期间,动静脉其净增值明显高于恶性占位组,P<0.05。

综上所述,64排螺旋CT对肺内占位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存在明显差异性,诊断结果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朱全新,王庆荣.64排螺旋CT增强对肺部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7(34):127-128.

[2] 张宏亮.用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血管成像诊断肺内肿块良恶性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29-30.

猜你喜欢

动静脉螺旋良性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血透室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效果探讨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影响因素
脑袋里的“不定时炸弹”
The arrow that saved my life救命之箭
呜嗷,怪兽登陆
良性甲状腺结节需要治疗吗?
良性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