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物理教学思考

2019-10-21谭浩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16期

谭浩

摘要:随着近几年教学目标的变化,高考重点和考试科目限制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新课程改革和新教学目标的改革更新后,高考的考试科目从原来的3+X,变为现在的3+1+2模式。语数英依旧是固定考试科目,除此之外学生们可以在物理、历史学科中选择1门作为加1的选择,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中选择2门进行加2的选择。从新高考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之前实行原有的3+X课程中X模式进行更合理的细分。加1加2的模式是趋于学生的个人喜好和个人学习的特长去进行选择,同时兼顾理综的细分化,占比分值中加1加2的选择制分值也低于语数英的学科分占比,同时总分也因此变得更高。新高考制度下的教学改进,对于老师来说也是很大的考验,需要为之付出更大的教学心血。

关键词:新高考教学模式;新高考物理教学策略研究;新高考物理教学难点

引言:

在新高考模式3+1+2的改革下,体现的是教学更注重学生所需,且更具人性化。学生们由于从小就进行语数英的学习培养,所以语数英仍旧被列入必考课程是必然的。而物理、化学这类课程原来是从初中阶段才开始接触,因此将物理作为加1中的一门,也是充分考虑到学生们或许对物理或其他课程存在有班级学习基础水平不在同一水平线等问题,而进行的更广泛化以及人性化的选择。

新高考物理教学目标下引发的几点教学思考

作为一名高中物理的授课老师,对于现阶段的教育局规定的新高考课程选择的改革制度,有了以下几点重要思考。同时对于新高考模式下的改革,外界也产生了很多质疑。

(一)对于选择或不选择物理作为高考的学生,是否可以进行合理化的分班

由于加1加2的课程选择,使得学生们可选择的课程变多了,同时也兼顾考试科目选择安排的合理性。对于如何对于学生进行合理化的分班学习,势必是对各学校教学能力及分班制度建立造成了极大的难点。有的学校按照前三科的语数英测验成绩名次以此进行分班,例如1-40名的学生列为1班,41-80名的学生列人2班,以此类推每班40名。但有了加1加2的制度后这样的分班方式,语数英的教学排班需要同时结合其他几门课程的选修时间作安排,严重影响了班级分班的合理化实施,学校师资力量极度短缺影响学生学习。

(二)将物理列为高考选考科目,是否会因此被冷落

对于物理等课程作为家加1中的选考科目,像一些思想政治、地理等综合性的学科,被列入了加2的选择竞争中。有的学生对于物理、化学从小就欠缺悟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且加1加2课程的选择人数没有限制,也因此很容易造成学生一窝蜂地去选择其他课程。因为加1选择中还有一门历史课程的存在物理课程可能因此被冷落,造成了有的课程很多学生会去选择,而像物理、化学这类学习上有一定难度的课程没人去上。除了课程被冷落外,物理教师也容易被冷落,造成了教师的教学信心受到影响。

(三)考试科目变多,实则弱化文理课程选择,实际是否加重了学习负担

3+1+2的新高考模式的初衷是从人性化学习的角度,给予学生更大的选择范围,同时对于语数英主考课程的学习也能有更多的精力,但事实真的是这样么?我们都说事物通常具有两面性,新高考的模式改革也同样如此。表面上是给了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给予语数英学科学习更多的关注。实则学生们需要同时对6门课程进行深度学习,因为哪怕是语数英优秀,同样会因为加1加2的三门课程分数而影响总分。且有的学生在进行新高考模式改革发布前尚处于高二的学生来说,如果对于一些课程没有掌握,学生们本来想要复读,但同时又不得不考虑如果选择复读的话,就需要以新模式参加高考,这时自己又应该做出怎样的决定?

二、如何响应新高考制,让学生提高物理学習成效,同时兼顾其他课程学习

古语有云:既来之,则安之。如今各地实行3+1+2高考改革以基本落实执行,各学校也应当及时贯彻新高考模式教学目标,同时对于上述在新高考模式中会遇到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优化。具体可以尝试从以下几点进行解决。

(一)各学校开始制定加1加2学习的选修课制度,选考课程限定名额进行抢课

在大学里我们会让学生们进行网上抢课选修,且每门选修课会进行一定的名额限制,以避免造成选课偏科的现象。这一方式同样可以作用于高考选考课程的上课选择中。

例如,根据全年级的人数进行学科人数的平均选择分配,从而限定课程的选择人数。同时语数英作为必考课程,可以实行授课老师选择制,同样限定名额。根据自己喜欢的老师进行选课,也有助于学习兴趣的增加。合理化分配、公平化选择,为加1加2选考制度的实施作铺垫”。

(二)选考课程采用大班化教学制度,增加物理课程教授中的答疑环节

选考课程可以采用例如大学中采用的大班制上课方式,同时将课时由原本的1-2节连上,调整为3节连上,而第3节新增加的物理课时则可作为为学生们进行答疑使用。这样的设置在利于教学资源调配的同时,可以让学生通过互动的答疑提问范围,深度掌握物理学知识。而且,对于本来就喜欢物理课程的学生来说,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物理学习素养;对于没能抢到其他课程的学生来说,可以有机会针对于自己不懂的难点问题进行及时提问理解,掌握物理学习知识点。

(三)对于班级教室教学配备增加投入,同时对于师资力量进行择优扩张

物理课程是一门需要进行实验的课程,且对于物理老师的教学能力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对于教学优质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可以对外招聘教学能力优质的教师,进行学校教学师资力量的扩张,授课教师间形成竞争制与淘汰制。同时学校对于在物理课程中所需用到实验设备进行加大投入,因为实行了大班制教学后势必会造成教学设备的缺乏[3]。

例如,高三物理的力学实验需要运用到弹簧、打点器、纸带等设备,需要投人资金进行提前准备。让学生们在老师做实验时能悉心观察,自己做实验时能够进一步深化所学的物理知识点记忆。学校投人资金支持教学力量优化,教学设备优化,也有助于日后将本校的物理课程打造成一个有特色化的课程,让学生与家长在中考时也能对学校的选择有一定指向性。

结束语:

对于高考模式转变引发的物理课程的教学问题加以改进、优化,能够更好地适应高考模式的转变,同时兼顾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

参考文献:

[1]李小雯.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实效性的相关思考[D].考试周刊,2017,32(96):152-152.

[2]冯丽丽.浅谈对新高考模式下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8,.87(1):136-137.

[3]黎锦志.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高考物理实验题的思考与教学建议[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7,98(9):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