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中视角看教学

2019-10-21王玲玲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8期
关键词:教學效率课堂

王玲玲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中学语文课教学过程中的效率问题,试图为身处第一线的语文教师寻找一条教学的捷径,分别从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授课的技巧两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课堂;教學;效率;方式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份,教学目标必须潜在和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不能让活人围绕死的教案转,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一个逐渐成熟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容易走向程式化,同时也容易走向空洞化。即内容虽然充实但每节课的模式一致,没有什么新的变化,不能引起学生的激情,缺乏技巧而导致语文课堂效率的低下。这里我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内容要讲到点子上

语文教学要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或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就难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效率必然低下。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知识之于课堂,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课堂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在人文课程里,对文本有十几种理解。有的方法巧妙,有的较为繁琐;有的切中主旨、视角独特,而有的却是牵强附会、浅尝辄止,真可谓众说纷纭,而教师在此是“听其不语”,结果一节课下来,学生或是各执一词,不及其余,或是莫衷一是,无所适从。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即紧抓住课义的重点,牵动一隅而提挈全篇,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时间要用在刀口上

“效率”的含义,就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45分钟的利用率。例如,我在教《智取生辰纲》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在预习中阅读课文,弄明白几个细节描写的作用,结合所有小说教学的特点思考问题。课堂上以“杨志智否”为题,启发学生设想一下杨志的人物形象,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在全文中是怎样营造环境并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的作用,再让学生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有环境的描写”“杨志为什么难逃押送生辰纲失败的厄运”两个问题,最后以“文章中有哪些细节描写?杨志是怎样的形象?为什么要从头到尾写天气的变化?有什么暗示?”引导学生归纳课文。这样教,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要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章等知识。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能力训练。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教学,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格物致知”是什么含义?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何不重视真正的“格”,有何弊端?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有何现实意义?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精神的关键是什么?通过以上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样通过一次次深入提问,能让学生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深度把握课文论述内容的现实意义,这就使学生的求同思维和归纳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四、功夫要下在备课上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大多是无效劳动而已。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抓教学重点问题,前文已经论及,但需要一提的是,有些课文,如鲁迅的《故乡》,它不仅有重点还有难点,而这些又是一个有机的辩证的统一体,备课时忽视不得。《故乡》的表面是写闰土和杨二嫂的变化,而事实上是通过故乡这个小环境来展示不同阶层人的悲惨命运;难点是分析造成人物发展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文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及内容深邃、含义深湛、富有深刻哲理意义的最后几段议论等,这些丰富而重要的内容,只有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才能准确把握,深刻理解。

参考文献:

[1]《语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下册.

[2]《汉语词典》.

[3]引自《中国教育报》2004年3月12日.

猜你喜欢

教學效率课堂
“慢”过程 “高”效率
欢乐的课堂
外研版Book1 Module 3 My First Ride on a Train P2 Reading and Vocabulary By Zhang lijun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Unit4.let’s eat教学反思
27《鱼游到纸上》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参变分离之后
写字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