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使用观察

2019-10-21邱亚平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7期

邱亚平

x【摘 要】目的:分析动脉压迫止血器在经股动脉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止血的实用性和效果。方法:随机将3年来在本科接受经股动脉穿刺介入实施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咳血患者43例分为A、B组,其中A组18例采用传统人工手法压迫止血,B组25例采用旋钮式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观察比较2组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及下肢血栓形成机率,分析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患者股动脉止血实效及并发症。结果:A组术后止血操作及制动时间分别为20min 和24h,有3例下肢静脉血栓发生;B组术后止血操作及制动时间分别为20min 和8~12 h,无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均无脊髓损伤。结论:支气管股动脉栓塞术后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较快、较稳定,并发症较少,患者舒适度较好,实用性和效果良好。

【关键词】动脉压迫止血器;咯血病人;股动脉穿刺术;介入手术

【中图分类号】R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7-0-01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1]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支气管动脉损害所造成的咯血治疗、胸部肿瘤供血阻断、胸壁窦道出血治疗。支气管动脉栓塞基于造影技术,检查血管的病变及供血状况,将颗粒样栓塞物(如明胶海绵、Ivalon、微球等与造影剂混合物)堵塞靶向血管,重复至栓塞成功,实现治疗目的。主要适用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原发性肺癌、肺脓肿、霉菌感染等致急性大咯血危及生命者或反复大量咯血经内科治疗无效者,无肺外转移肺癌患者,咯血经手术治疗复发者。这种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止血快、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的优点。

目前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2]的入路多采用股动脉穿刺为主,股动脉血管直径大,体表投影清楚,穿刺率成功高,易于压迫止血。但此处穿刺存在一定的并发症,特别是术后针对穿刺部位的处理,是成为术后护理的关键一环。这里通过43例咯血患者的治疗记录,观察应用传统人工手法压迫止血和应用YM—GU型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比较两种方法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卧床不适和并发症情况,分析压迫止血器对咳血病人介入诊断和治疗的股动脉穿刺点并发症及疗效的影响[3],探讨使用压迫止血器实用性和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我科室接受经股动脉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患者共计43例,其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年龄38-66岁,平均56岁;肺结核28例、支气管扩张13例、肺癌2例;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均正常。

1.2 方法

43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人工手法压迫止血18例,B组使用动脉压迫器25例。

1.2.1人工手法压迫方法:人工压迫止血是最传统也是目前常用的股动脉止血方法。术中常需大量抗凝药物,介人术后3~4h才能拔管,拔管后手动压迫穿刺点止血时间多在20min左右。再按压局部以折叠纱布块压迫,并以纱布块为中心压上厚纱布,纱布及平行腹股沟加压一卷弹力绷带,再以另一卷绷带环绕患者大腿及腰部并保持压迫点局部垂直面予以1kg沙袋加压包扎压迫穿刺点6h。术侧肢体制动24h后解除绷带,方可下床后动。

1.2.2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器使用型号为YM—GU,主要由固定胶带、椭圆形压板、基座、螺旋手柄和度盘组成。

操作顺序为首先将血管鞘适度外撤,确认股动脉穿刺点及鞘管进人股动脉的方向,覆盖1~2块无菌纱布,将压迫止血器椭圆形壓板压紧血管穿刺点,以十字固定胶带固定,顺时针方向旋转螺旋手柄6—8周后(螺旋手柄每旋转1周,压板的上下距离变化为4 mm),拔除血管鞘。通过透明基座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酌情加压,以能触到足背动脉搏动为宜。20min后制动肢体可在床上平移活动,2h后可缓慢活动,6h后逆时针旋转螺旋手柄松至3—4圈,到8小时手柄完全松解。24小时撤除十字固定胶带,移除压迫器,患者可允许简单下床活动。

2 观察

2.1 观察指标

2.2 观察记录

2.3 观察比较 43例介入治疗患者分成两组两种方法止血,虽然两组成功率无差异,但B组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比较比A组缩短,B组局部皮肤出血和皮下红肿发生率4%,明显低于A组16.67%;另外,B组无一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而A组有3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占16.67%。

可见,A组人工手法压迫方法止血除了经济使用的优点,但缺点也较突出,表现为费时费力。但在压迫止血器止血方法失败后最终仍需该方法解决和补救。

3 结论

支气管股动脉栓塞术后股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较快、较稳定,并发症较少,未见并发症发生,实用性和效果良好。

4.讨论

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股动脉采用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优于传统人工手法压迫法[4],可以减少局部淤血、血肿,节省人力,特别是采用分次松解止血器手柄后,几乎避免了静脉血栓的形成,是治疗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止血的有效方法,在保证咯血治疗成功、预防并发症起到了积极作用和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李麟荪,贺能树,邹英华.介入放射学-基础与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27.

施海彬.介入放射诊疗策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18-120.

何光兰,孟凡爱.明胶海绵栓塞支气管动脉治疗大咯血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2003.11:15~16.

王滨,曹贵文.介入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