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绿色兴农化肥如何减量

2019-10-21曾永红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30期
关键词:需肥兴农氮磷

曾永红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粮之源、健康之本、更是社会和谐稳定之基。党和政府及为重视,视保障粮食安全绿色供给为十三五执政议题。把紧盯食品安全从田间到餐桌每道生产防线不动摇。实现这个目标,仍然任重而道远,纷繁而复杂。既以自然与环境、材料与资源、科学与技术诸多相关。而“化肥”对绿色和品质是举足轻重的重要环节,当下“化肥”确实多了,如何减量,牵动党和政府及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实践认为:还得回到,因产、因土、因规科学配方和大兴绿肥生产,良性生态种植模式上来,才能使“化肥”多了迎刃而减。

一、用肥现状

1、吉水县同全国各地一样,粮食实现了十几连增可喜之局,这来之不易的成果虽如韩部长所说,非靠化肥喂出来的,得以于靠政策、科技、投入“三靠”措施共同作用的结果。也不排除稳产高产的两个因素与化肥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2、化肥确实多了,多在那里?近年频入散户、大户、农业公司对高中低不同用肥水平调查显示:用量多了,85%以上用户尿素亩用量高达20~45kg之多,45%高含量复合肥亩用量25~40kg左右,60%含量氯化钾肥平均不足5.0kg。部分用户再增施磷肥50kg;浪费多了,氮磷钾三大原素之比为:1∶0.753∶0.637~0.25,表现氮、磷浪费多,与正常需要比例1∶0.4∶0.8~0.9严重失调;45%高含量商品复合肥三大元素配比失调,如:三元等量15%为1∶1∶1配比与水稻生理需求1∶0.4~0.45∶0.8~0.9,氮磷严重过盛,钾元素偏低,这种“油多坏菜”格局是导致大面积土壤坂结循环不良,面源污染加剧,生态失去平衡之关键,长期以来“水里无渔,泥里无鳅”,作物稀奇病虫害曾出不穷,病虫害加剧危害,农药用量特别是进口农药呈逐年上升之势。受其影响,粮食品质不仅得不到有效提升,甚至危禁含量出现超标。

二、实现化肥减量不减产的技术支撑

1、实现化肥减量水稻不减产,主要支撑技术,遵循以产定肥、因土配方、因需补缺、精准配肥为准则,探索表明:遵循作物需肥要求、土地贡献率,以产定肥规则,将纯氮总量控制在10~11kg范围,三元素比例协调至1∶0.4∶0.8范围;根据水稻生理需肥规律实施的自主配肥数据显示,通过测土配方以产定肥所配制的氮磷钾总养分35%,氮15、磷7、钾,三大原素纯养分为:1∶0.47∶0.87配方标准较为科学精准。与氮磷钾三原素15%和常规用肥总量相比,平均每亩下降20~25kg,以全县历年播收面积120万亩计算,可节省用肥总量1.2~1.5万吨,节约肥料成本三千多万元,如将全面推进绿色配肥,面源污染可望大为改善。该技术是2015年7月10日审议通过公布施行的绿色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所制定的绿色生产“两遵循,一协调”平衡生产规定控限量使用化学肥原则,及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标准相配备。

2、化肥减量,用药成本显著下降,按照上述绿色配方用肥,早稻一般破口抽穗期综防一次,中晚稻一般苗期和破口抽穗期两次用药,同比可减少用药1~2次,以每亩次防治工本费37元计算,早晚稻每亩分别可节约防治成本37~74元,全年累计节省防治费用上亿元,生态修复更是不言而喻。

3、化肥减量,产量不减反增,实施因规用肥几年的实践表明,因氮磷钾配比结构与作物需肥规律实现了供需平衡,作物生理实现了平衡,病虫草害减轻危害,结实率显著提高,产量不减反增几十上百kg,加工大米整精米率可提高5~7%。

4、化肥减量,农药使用次量减少50%,源于化肥农药带来的污染明显减轻,生态修复明显好转。

三、实现化肥减量提质增效的政策支撑

1、化肥减量与绿色兴农政策相向而行,以国家质检总局颁布实施的绿产品认证管理,规范绿色产品认证活动,保证认证活动一致性、有效性和持久性要求提出的生产、加工等环节需遵循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秉持质量重于泰山,安全高于一切的食品安全准则相一致。

2、化肥减量,有利发挥好丰富而固有绿色资源优势,整合本省天势地理人和,资源和区位优势,充分利用纵横交错的便利交通,充沛的水利资源,肥沃的土地宝藏和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及全国优质大米产销基等富绕美好的综合资源优势,加快绿色崛起。

3、化肥減量,有国家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技持,人民的期盼,环境在鞭策,生态在呼唤,大家再无理由不加快绿色崛起。

四、怎样实施化肥减量,实现品质提升,绿色兴农

1、政府主导制定绿色配肥和绿色发展规划,制定项目支持、资金帮扶等倾钭政策,整合绿色兴农资金用于奖补绿色配肥所需资料费、宣传费、技术培训指导、技术试验示范经费,并将配肥设备纳入农机奖补,鼓励购置智能配肥设备,用于发展绿色配肥事业。

2、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制定和加大绿色食品的产销全程常态监管机制,实行严抓严管,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3、农业技术部门着力从技术上和土壤检测和精准配方试验示范推广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根据土壤养分丰欠和作物需肥数量,开出精准配方单。

4、配肥企业按照一县一照一照-点匹配,切实保障绿色配肥、绿色供肥、质量监管落到实处。

5、开设绿色粮食收贮通道,凭绿色供肥提供实名制面积发放绿卡予以绿色通道优价收贮。

6、配方设制,以亩产百斤谷纯氮2.25kg为参考,按氮、磷、钾1∶0.4∶0.8配比,结合土壤供贡献率和目标产量计算配方标准。

7、恢复绿肥生产,化肥当家几十年,土壤逐渐变坂田,如要绿色又高产,冬种绿肥不能变。实践再次见证,只有通过“稻-稻-绿肥、稻-冬油、双稻-鸭、双稻-马铃薯或红薯、稻-荞麦、稻-蜿豆”等亲土种植,才能真正把化肥减量落到实处。

8、实施化肥控限绿色配肥,用户可无需再大量购买尿素、磷肥、钾肥“三肥”,只需使用通过测土对症、因需补缺智能配制的“绿色水稻”专用配方肥即以一肥代“三肥”,化肥确实多了所导致的危害将从源头得到有效遏制,从而实现化肥减量,品质提升,绿色兴农的生态效果。

(作者单位:331600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尚贤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

猜你喜欢

需肥兴农氮磷
玻利维亚拟建新的氮磷钾肥料工厂
马铃薯的生长条件与在辽西北半干旱地区的需肥特点及施肥关键技术
年度十佳虾苗出炉!恭喜海兴农、海茂、正大、源正龙、粤海、恒兴、新荣腾、搏翱等苗企上榜
安徽界首:“兴农沙龙”开到了田间地头
广西农业工作暨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
以教育精准扶贫——独山兴农中学侧记
浅谈红干椒的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
不同氮磷水平下AM真菌对棉花的侵染率及氮磷含量的影响
不同浓度指数施肥方法下马来沉香与土沉香苗期需肥规律
三种填料对模拟河水中氮磷吸附性能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