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9-10-21卫蕾
卫蕾
摘 要:在听障班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包办学生提出问题,导致提出的问题不一定就是学生认知过程中产生的。本文主要从学生自身和教师两方面分析原因,同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听障学生 数学问题意识 原因分析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9)10-0146-01
提出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前提。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以前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而忽略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教师往往是不断地抛出一个个问题,再让学生解决一个个问题,当教师手中的问题解决完了,这节课也就“顺利”完成了。但是教师的主观思维是否能代替学生这一客体的思维,教师主观拟定的问题是否就是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疑问。[1]这引起了很多老师的深刻反思。目前普通学校数学课堂教学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已经很重视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这种意识的培养。但是在对听障学生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还是比较匮乏。我结合自己的工作,谈一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一、原因分析
1.学生自身因素
声音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听力障碍学生由于自身生理缺陷导致其相较于同龄普通人,所获得的信息较少,其各方面能力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由于其本身的信息储存有限,那么在接受新事物的时候就存在一些困难,更别说从自身出发对数学知识提出自己的问题。同时由于语言表达的障碍,大部分听障生有问题也不能及时准确地向老师表述,日积月累也就形成了习惯,从而很少有提出问题的行为。
2.教师因素
特教老师在课堂上和学生的交流本身就没有普校师生流畅,在一般的课堂上老师的首要任务是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结合教案来把这节课表述清楚,使得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技能。在整堂课中也许有学生探究的环节,但为了使得一节课能顺利进行,特教教师对课堂会有一个强有力的掌控,于是学生也就失去了发散思维的机会,很少能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二、应对策略
1.丰富知识结构,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数学虽然是一门抽象的基础科学,但其深奥、严谨的外表下其实是一个个朴素的生活模型。尤其是小学数学,更是贴近生活。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记住新课标的要求“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提出问题,并不一定来自于无知,相反只有知道的越多,才会问出更多更有价值的问题。听障学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导致接受事物的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积累的知识也有限。作为听障班的数学教师,就应该培养他们较强的观察能力,用生活中的种种素材,丰富他们的认知结构,使得学生能储存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在学生的脑海里会慢慢积累,逐渐酝酿,这时学生才会有提出问题的可能。
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喝水的杯子、粉笔盒、文具盒、体育课上的篮球、乒乓球等等,让学生通过看、摸、玩等活动初步感知它们的样子及特征。或许就有孩子会提出“怎样将它们分类呢?”等问题。
2.课前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
在课前教师应创设和本堂课有关的情境。可以通过一幅富有情境的画面,也可以通过能让学生亲身参与的小游戏等等,使得数学不再是枯燥的理论,而是一个活生生地故事或活动。在这个五彩斑斓而生动的活动和画面里,教師可以指导学生提出有关数学问题,并鼓励学生模仿老师的问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转变观念,放慢脚步,不得急于求成,渐渐地学生会有意识的提出数学问题。
3.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述问题,提高问题的表达效果。
听障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能与老师、同学进行简单交流,但往往习惯于以单个词语或颠三倒四的短句来表达。使得同学和老师很难及时理解他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样就造成他即使在内心能萌发出数学问题,但不能让同学和老师明白,这样老师就不能及时引导该学生解决此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准确、完整的语言给学生示范,并配合相应书面语言,让学生知道怎么表达才能使他人明白自己的意思。同时,利用低年级学生具有较强模仿力的特点,在训练中让学生用手语和口语并用的方式进行完整表述。[2]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供简单的语言表述模式,例如“小明有()支铅笔,小花有()支铅笔,他们一共有( )支铅笔?”然后让学生模仿教师的叙述模式,把句子补充完整。接下来可以变式训练,让学生自己根据情境提问题,即使学生说不出完整的话,只能蹦出几个词语,或手语表达的语序不对,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和纠正,培养孩子提问的积极性。在表述过程中学生就能体会到自己提出问题的喜悦心情,并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总之,培养听障学生发现问题并能正确表达问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要从低年级就开始注重培养。在数学教学和生活中要长期坚持、渗透。只要坚持,静待花开,最终会取得满意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章维.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2007.11.05.
[2]胡春娟.试论如何培养和发展听障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黑河教育,2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