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树立职业能力观,推动技工教育内涵发展

2019-10-21王定勇

职业·下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技工课程体系体系

王定勇

摘要:2019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发展方向和相关指标,必将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结合职业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浅析技工教育改革创新,分享在转变职业教育培养理念、创新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心得。

关键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

改革创新一体化

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启动第一批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此项工作在各个试点学校广泛开展,取得了许多改革成果,推动了技工教育教学思想和培养模式的转变,为建立全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模式创新做了很好的思想探索和行动尝试。2012年笔者学院被确定为第二批试点单位,主要负责数控铣和工具钳工两个专业的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笔者作为系部负责人全程参与了数控铣一体化改革的试点工作,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工作中,对技工教育改革创新和内涵建设有一些体会,结合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和2019年1月由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谈一谈对技工教育转变培养理念和课程创新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一、技工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为才有位

在我国,技工教育属于职业培训范畴,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为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是国家以国务院文件的形式对职业教育重要性最新最明确的界定,对提振职业教育信心,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改善职业教育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技工教育要抓住国家对职业教育进行改革发展的大好机遇,以培养具有扎实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在规模扩大和提高质量上做到统一于质量,率先实现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为培养出大批高质量技能型人才做好顶层设计。

截至2018年年初,全国共有技工院校2490余所,在校生高达338万人,覆盖了士农工商等各个领域,办学层次主要涵盖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预备技师等四个层次,具有十分完整的教育培养体系,其广泛采用的“知行合一、学做结合”的理念是最符合职业教育本质要求的。然而“技工院校”“技师学院”这两个词组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各出现了一次,技工院校作为有别于中高职院校的一支特殊职业教育力量被边缘化是显而易见的,在持续发展上将面临诸多尴尬局面。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进一步发掘技工院校的办学优势,进一步发挥技工院校在实用型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长处,进一步保持技工教育在世界技能大赛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培养更多能支撑我国工业发展和适应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更多能登上世界冠军领奖台的工匠型代表人物,持续扩大技工院校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用业绩向国家和社会献礼。

二、技工教育要遵循职业教育本质规律,率先建立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技工教育要率先建立职业能力培养体系。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推陈出新的创新工作,是需要全社会关注和共同完成,而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一件大事,必须遵循职业教育的本质规律,在实践中逐步转变育人理念、创新教学培养课程体系结构、探究适合职业能力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

建立职业能力培养体系,首先要把思想从学科体系(知识本质观)上转变到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活动本质观)上来。所谓的职业能力培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通用能力(又称一般职业能力)和胜任专业岗位要求的专业能力(又称特殊职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就业所需要的专业岗位能力、扎实的一般通用能力和活跃的专业创新能力。这些能力都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要求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同时掌握并形成相应的能力,学完一课就获得一种或多种相应的能力,彻底解决在学科体系下把理论和实践人为分开,学了多门课程而无法形成职业能力的顽疾。在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下,无论是设计课程体系还是从事教学培养实践,均应遵循通过学生参与活动而直接形成职业能力这个根本要求。正如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职业学校之课程,应以一事之始终为一课。例如种豆,则种豆的一切手续为一课。每课有学理,有实习,然后完一课即成一事。成一事再学一事,是谓升课。自易至难,从简入繁,所定诸课,皆以次学毕,是谓毕课。定课程者必使每课为一生利单位,学生毕一课,即生一利;毕百课则生百利,然后方无愧于职业之课程”。

建立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重点在于课程体系和结构创新,课程体系要符合人才培养规格的需要,课程内容和结构形式要适合职业能力的直接形成。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是活动本质观的形式化,要求在完成特定的职业活动中形成职业能力。下面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例来说明在学科体系和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下课程体系的异同。

三、技工院校教师要适应职业能力培养要求,主动向“双师型”一体化教师发展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和主导。教师的职业能力(知识、技能和态度)结构和水平层次决定着培养质量的优劣,没有一流的教师难有优秀的学生。在活动本质观下,教学内容是职业活动和完成职业活动所需的职业能力(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而不是知识本质观下单一的掌握知识。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开展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三维综合性目标。这样的目标只有在活动本质观下才能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遵循活动本质观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完成职业活动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来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这对教师提出了跨界性要求,即要求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的教师必须是一个集教育性、知识性、技能性和工艺性于一体的复合型一体化教师,既要具备上课传授知识的教学功能,又要满足传授技能技艺的职业化要求。因此,成为优秀的“双师型”一体化教师就成了技工院校教师的学习目标和成长方向。全社会都要摒弃理论课教师和劳心者高人一等的迂腐思想和错误观点,提倡行知理念,倡导理实结合全面全能。教师本人要充分认识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本质要求,积极主动地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创造机会,参与专业实践和集中训练,做到理论扎实技艺精湛,为把自己打造成为一名应用专家型教师而长期努力。

四、一体化改革是技工院校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典型模式

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创新整合教学各环节,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所需的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并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和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自主学习,或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任务来获得知识和技能,从而形成职业能力。一体化教学的内涵和模式特点與职业能力形成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完全吻合,是典型的基于生产过程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调整师生在课堂上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积极性,充分发挥技工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强的天然优势,为通过教学直接形成职业能力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保证。

然而,一体化也不是万能和唯一的。首先,由于技工院校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基础较差的现状,全面推行一体化教学难度较大,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其次,部分课程不适宜开展一体化教学;最后,一体化教学对资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体化的师资、一体化的场地、一体化的教材和一体化的课程),很多学校望而却步无法实施。因此,各校在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下,应当坚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百花齐放”的原则,不拘泥于某一种方法或模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或组合运用,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培训质量,创造出更多适应性更广、针对性更强、教学效率更高的课堂教学模式来。

猜你喜欢

技工课程体系体系
从技工到英雄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ZPSTUDIO TOOLS与意大利技工共同制作的手工艺品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拓展技工教育发展空间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研究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