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院办报刊的采编策划
2019-10-21傅晓姣
傅晓姣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人民群众对各种知识和资讯的了解学习意愿也在与日俱增。(医)院办刊物,作为“报刊”这一宣传类别或形式中的小分支,近些年来在传递党的声音、宣传相关政策、科普医学知识、沟通各环节各渠道信息等诸多方面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宣传岗位工作多年,在工作之余一直在不断思考和总结“怎样办好院办刊物”这一问题。
一、院办刊物的办刊宗旨
院办刊物归属于“报刊”这一宣传类别下,因此既有报刊的特性,又具有自身的特点。院办报刊和一般报刊在表现手法上是相同的,都是以对文字、图片、数据等材料进行加工并重新排列组合,再将成品展現给特定读者群体的工作。但院办刊物也有自身的特殊性:一是读者群体相对固定,主要是在医院工作的医护人员群体以及来看病就诊的病人及其家属。二是涉及的范围相对集中且单一,刊物内容也大多与医疗事业关系紧密。三是院办报刊对报道的即时性要求相对一般报刊而言较低,因此新闻调查式的深度报道和后续报道的优势较前者会更强。这些特性决定了办好院办刊物应当秉持如下宗旨:
首先,要及时准确传递好党的声音和各项医疗政策及相关措施,发挥好自身的宣传喉舌作用,努力做好组织与人民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其次,要做好医护群体和患者群体之间的沟通与平衡。
第三,要在大量的报道背后进行医院的团队和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科研学术气氛,让每一个一线医护人员和前来就诊的患者感受到良好的环境。
二、如何办好医院刊物
以笔者单位报刊为例:2011年我院开诊后不久就设立了院报这一宣传平台。至今,山西白求恩医院院报为“半月刊”每期四开八版,共出版了120期。并根据具体需要设置过“特刊”,通过这些版块来宣传和介绍日常院内党政事务、各科室医疗和科研现状、及时宣讲各类理论和政策、科普医学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医院其他各类关联信息的报道等。在各版之下,我们先后设立过时政速报、理论宣讲、医学前沿、医患互动、医学科普等常规版块,同时也曾根据实际需求设立过文学、史学等文化版块,努力做到各类信息的及时、准确传播。具体来说:
首先是各类专题学习活动和上级党组织下发的各项政策和规定的内容介绍与宣讲。如2013年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2014年开展的“三严三实”主题教育活动,还有2016年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以及今年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等一系列集体学习与研讨。我们都在第一时间将相关的文本材料准确传达,同时将院内各部门的学习情况和效果反馈在报刊上,同时利用宣传岗的优势将我院的学习情况同兄弟单位进行经常性的交流,不断提高组织效率和学习水平。
其次是加强我院各环节人员的业务素质。具体来说主要是医护群体的思政学习自觉性和行政人员医学知识的普及两大方面。众所周知,医护群体在思政学习方面有先天的短板,这一是由于工作特性的限制。以我院为例,通常医护人员每周上班达到6天,平均周工作时长在60~65小时之间。具体到工作环节中,医生要保持一定的基本门诊量、手术台数、参与若干的组会与研讨学习、各类专业内外院系之间的交流等活动,护理群体在日常工作外需要每3天就保证值1次夜班,每天的工作时间在三班倒的基础上普遍超过10小时。因为自身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工作压力重等客观现实困难存在,对于开展医院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确是不小的阻力。二是由于成长经历的限制。近年来我国各地医院普遍加强了对医护人员学历水平的要求,还是以我院为例:在我院现有的2687名职工当中,专业技术人员达到2309人,他们当中大学本科、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持有人数分别为1282、671和113人。这就意味着医护群体在进入实际操作科室及岗位前,在校学习及入院实践的时长相较过去大为延长。而在这段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掌握就要花费他们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作为非思政相关专业出身且普遍不会因职业而对思政活动产生兴趣的高知人群,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可想而知。行政群体方面则主要是医学知识和体系的欠缺。近年来各事业单位都在加强新入职人员的学历考核,从业务能力的提升来说这是非常正确的做法。但具体到医院的行政岗位,新近了大量非医学专业的高学历人才。他们在行政能力方面表现出众,但在医疗知识和技术方面因为缺乏相关知识,行政和医护群体容易出现沟通不畅甚至影响患者就医评价的状况。这些都需要我们在院刊上以科普的方式来加强行政人员的知识储备。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和补强,医护和行政两大部分的员工能够更加高效地形成合力完成各项工作与任务,这也在无形中提高了我院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也提升了我院的社会影响力。
第三是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工作。当前,在治疗相当一部分疾病时,花费的时间和金钱对于一般患者而言都是巨大的,过程也普遍较为煎熬。因此,患者群体往往会因自身病情程度和经济原因、社会原因或是自身及家属无形的心理压力等出现医护人员和患者的交流与沟通失当,而这也是过往许多医患纠纷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院办报刊,我们应当向患者及时传递最新最准确的医疗政策和信息的变化,向患者科普各类医学知识,同时给医患双方做好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情绪的疏解工作,尽可能使双方能够较为理性、科学地互动与互相谅解,从而更好地完成诊疗过程,收获良好的治疗结果和社会反响。
第四是主动拥抱“互联网+新时代”。目前,我国网民人数已突破7亿,利用移动客户端上网的人群总数也超过了5亿,随着网络条件的日趋便捷和上网人群总体年轻化这些新特点,通过互联网平台能够更好地疏解医院一线的就诊压力,及时为危重病人做更好的诊疗,向更广泛群体宣传医院的各项新成果新技术,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的就医渠道和模式。基于此,我们先后开办了医院的公众号和企业平台,及时将看病挂号、专家诊疗、医药和义诊活动的信息等发布在网上,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患者和医院之间较为良性的互动,提升了效率,提高了效益,也收获了良好的口碑。
三、总结: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进,过去只强调医护群体和医疗单位“救死扶伤、白衣天使”的医疗模式变得越来越专业和多样化,医院也必须要考虑自身必要的盈利。但医疗事业始终是关乎人民群众生计安危的头等大事,因此必须要在经济效益和公众口碑方面寻找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院办报刊作为日常医疗活动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应当在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疏解医护和患者群体的情绪、普及知识法律等方面发挥积极主动的建设作用。也唯有发挥好喉舌、桥梁和纽带作用,才是院办刊物保有持久生命力的根本,这就更需要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坚持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并从实践中为院办刊物的发展不断积累新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