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运用于习作教学之我见
2019-10-21陶兰月
陶兰月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综合展现学生知识积累程度和文字表达能力。小学生写作时经常出现不会选材、层次不明、内容空洞、语言贫乏等现象。笔者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习作教学中,通过对学生习作思维过程的逐层展示,帮助学生掌握习作规律,收到了授人以渔的效果。
一、用导图定主题,选择素材明方向
没有写作素材,习作便无法进行。动笔前,确定主题、组织学生选择素材是指导习作的第一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展现,学生在选择作文素材的时候就能够一目了然、方向明确。学生在拿到写作要求之后,首先要确定写什么,也就是思维导图中所提到的“中心点”。可确定一个主题(或中心词),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围绕中心词自由想象,并在一级分支上用关键词记录相关要点。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后题:“你的家乡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写一段话和同学交流。”利用思维导图的放射结构,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在这个季节里,家乡的什么景观最美?”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角度展开联想,学生围绕主题想开去,罗列出许昌的紫云山、白沙水库等自然景观,灞陵桥、春秋楼、曹魏古城等人文景观。教师抓住契机追问:“这些景观相比哪个你最熟悉、最喜欢,感觉它最能代表家乡的美呢?”学生通过比较、讨论和筛选,继续从脑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把体现习作主题、最能反映家乡美的材料添加在分支上,丰富素材的内容。
二、用导图定层次,谋篇布局理思路
一篇好文章,关键在于谋篇布局。思维导图线性的层级结构有利于梳理信息脉络,让学生心中明晰开头是什么,中间怎么展开,怎么过渡、照应,结尾又如何,从而使全文有条不紊、层次分明、文脉相通。
如写《可爱的小狗》,教师可紧扣“可爱”这一主题,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绘制思维导图。一级分支确定三个方面(概括狗的样子、介绍局部特点、生活习性);二级分支具体绘制“样子”(品種、可爱、讨人喜欢),“局部特点”(头、身子、四肢和尾巴),“生活习性”(喜欢啃骨头、黏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头脑不但能在思维导图的主干与分支之间发现逻辑关系,还能对文章的篇章结构进行检视与修正。
三、用导图定内容,丰富语言变生动
思维导图各分支具有无限扩展性,如果我们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促进发散思维,所有与分支相关的关键词都会尽可能地被提炼出来。学生这种思维过程考虑的层面更宽,内容也更加具体、完整。在明确了“写什么”“怎么写”之后,文章的基本框架形成。但是学生依据这个思维导图写出来的文章还不够具体、生动,缺少“血肉”,此时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丰富和完善思维导图,在习作框架后面不断增添层级和分支,为“骨架”增添“血肉”。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思考,添加富有个性、展现细节的关键词,会让语言更丰富生动,更有吸引力。
(责 编 再 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