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种子在心底发芽
2019-10-21令狐雅琪
令狐雅琪
有人这样定义幸福:有一份自己热爱的事业,有自己喜欢的人,确切知道自己在为什么而努力着。当我把这句话拆分成一个个问题来问自己时,第一个问题,通俗且老套,却有着让人陷入沉思的巨大魔力:“我热爱什么?”
或许每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回答,而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正是通过一站又一站的换乘,才逐渐明白自己内心深处的答案,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热爱”。
我用了高中三年的时光,才听清了心底的声音,那是一个看似很近,却远在天边的文学梦——它近到只要可以在书本的海洋里畅游,我便心满意足;却也远到需要我用一辈子的光阴去追逐,在一步步提升自我的过程中,离这份“热爱”近一点,再近一点……
我喜欢读书,从奇幻的《哑舍》到温暖治愈的《浮生物语》,从沈从文清新质朴的《边城》到老舍笔下有滋有味的《茶馆》……藏在各个角落的书籍成了珍贵而特别的存在,在平淡的日子里,它们是我生活中绚丽的色彩。
只是在各学科“瓜分天下”的高三时局中,阅读这个爱好变得奢侈,所以我把它偷偷地藏起来,藏在课间十分钟的细碎时光里,藏在每天必去的书店中,藏在书桌旁,藏在枕头下面。
那时的日子在一场场大考小考中度过,每个人都把成绩看得很重,似乎试卷上的红色分数可以衡量一切。在成绩面前,我的爱好显出几分“浪费时间”的意味来——它并不是直接提高分数的武器和方法,在外人看来,多多少少有些无用。可沉浸在文学的世界里,哪怕只有短短的课间十分钟,也能让我感到充实又安心。
然而,因为害怕给父母和老师留下不认真、不刻苦的印象,不想听到他们忧虑担心的叮咛,于是,我试图麻痹自己,慢慢远离那个由文字构建的奇异空间,抓紧每分每秒的时间学习,尽力满足父母和老师的期待。
直到有一天,语文老师开设了课前五分钟读书分享活动,教会了我重要的一课——学会保持渴望。
在枯燥紧促的备考生活中,课前读书分享活动像一汪清澈甘甜的泉水,滋润着每一位同学的心田,大家都兴趣浓厚地参与其中。活动安排在语文课开始前,每天一个人轮流分享,每次限时五分钟。大家推荐的书籍异彩纷呈,最奇妙的地方在于每个人都借助书中的故事,展露出自己的内心世界。文字确确实实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它能使人卸下防备,直抵心灵。就连平时不苟言笑的老师,在聆听与阐释每个故事之时,也会不自觉地展露出柔软的一面。
我永远记得活动结束那天,老师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希望在你们的心底埋下一颗文学的种子,这颗种子也许会发芽,也许不会。但只要埋在心底,种子的任务也就完成了。”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虽然我听得有些懵懂,但卻为之震撼。直至今日,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否真正领会到老师的意思,但从读书分享活动开始的那天,我便真切感受到自己内心深处强烈的炽热,认清了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坚定了对文学世界保持渴望的信念。我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完成既定的任务,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专注度;同时挤出时间留给自己在文学世界里徜徉,汲取能量,一步一步向自己的渴望靠近。
于我而言,文学像夜空中的北极星,茫茫海域上的灯塔。有了渴望,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填报高考志愿时,在各个院校志愿中,我的第一志愿专业都是汉语言文学。感谢当年的自己,勇敢坚定,才能有今天,让我收获到文人独有的一份浪漫与傲骨。
我心底的那颗种子发了芽,也在慢慢长大,或许有一天会长成一棵大树。关于文学的梦,我一直精心收藏着,只等着遇见更好的自己。此刻,作为文学院的一名研究生,我将用余生的时光追逐这份热爱,坚定地走在文学研究的道路上。
我已经做好准备了,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