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写结合的有效实践
2019-10-21蒋云霞
蒋云霞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清楚地认识到大量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意义。加入“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后,我对于如何借助“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阅读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下面我结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和对应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谈几点做法。
一、借助阅读体验,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之所以不爱写作,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缺乏写作素材。写作素材除了来源于生活,还来源于阅读,现在的学生生活相对单调,而阅读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这一单元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神奇的西部,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是配合教材的单元主题安排的,可以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中丰富、深化个人的认识和体会。
在《草原》这篇课文中,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习之后,我带领学生阅读丛书中的《草原即景(节选)》,画出文中运用比喻的句子,细细品味,体会这种写法的妙处;阅读《大西北散章》《一样雪山别样美》,讨论哪些描写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把文中优美的语句背诵下来,看谁积累的多。通过这样的拓展阅读活动,学生能够背诵许多描写不同景致的精彩段落。
我又让学生运用情景交融的写法,写我们当地的一处景物。以前学生描写景物时,我一直强调要展开想象,用上优美的修辞,可是他们的脑海中还没有积累多少优美词句,只能是干巴巴的叙述。这次,学生的细节描写就生动了许多。实践证明,积累越多,语言越丰富,写作就越自然流畅。
二、借助组文阅读,训练写作方法
教材范文大多出自名家名篇,其中的写作方法是值得学生借鉴与学习的。比如《白杨》这一课,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是教学难点,但仅凭这一篇课文来感悟事物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学生是不会有深刻体验的。丛书中有以“西部精神”为主题的一组文章,包括《白杨礼赞》《藏地牦牛》《草原石人》《葵花之最》四篇,都是借物喻人的写法。我带领学生学习完《白杨》一课后,又专门拿出一节阅读课,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明确每篇文章是借什么物喻什么人,所喻的精神通过怎样的故事传达出来,这样就为学生的写作做好了铺垫。
又如上文中提到的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除了让学生背诵积累语言,我还引导学生利用组文阅读来感悟写作方法:《大西北散章》运用小标题方式,描写不同的景物;《一样雪山别样美》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描写雪山不同方面的美;《探访乌孙古道》则按游览的顺序,描写了沿途所见所感。通过组文阅读,学生学习了不同的写作方法,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谋篇布局。
丛书中还设置了以“民俗风情”为主题的一组文章,旨在让学生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阅读这组课文后,我让学生仿照选文,写一写自己家乡的民俗风情。学生有的按照《赛马三月街》的写法,写自己是怎样过中秋、元宵、清明等节日的,在事情的叙述中讲述民俗;有的按照《羊皮扇鼓》的写法,用细致入微的描写表现扭秧歌、打花棍、跑旱船等民俗活动;有的按照《遂宁糖人》的写法,写家乡春节的传说、风俗等;还有的按照《纤手搓来玉色匀的酥馓》中连续动作的描写方法,写自己端午节怎样包粽子。在阅读与写作中,学生深刻地领悟到,同一主题的文章可以有不同的写法。
三、结合组文阅读,酝酿写作情感
真正优秀的习作,是学生情感积累的产物。写作如果只是依靠技巧,即便堆满华丽的词藻,也只是一堆苍白的文字符号。群文读写结合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深化其情感体验。
所以,针对学生的写作訓练,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去拓展同类的文章,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比如教材中第一单元的习作内容是给远方的小朋友写一封信,彼此建立联系,开展“手拉手”活动,而单元的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描写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与教材第一单元配套的丛书里,选编的文章包括“西部风光”“西部地理”“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西部精神”五个部分,学生通过阅读,会对我国西部有更全面的了解。这时,我提出让学生和西部的小朋友通过书信开展“手拉手”活动,学生自然能将情感融入写作中。
阅读与写作,犹如语文的双翼,相辅相成。我们应树立阅读指向写作、写作巩固阅读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借助大量阅读感悟文本、积累素材,从而不断提高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