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群文阅读
2019-10-21朱晓芳
朱晓芳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推动学生从多方向和多角度的迁移、拓展、整合阅读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水平,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就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从群文文本的选择、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考问题的创设和学习策略的渗透四个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希望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确定关联点,精选群文文本
群文阅读强调以点带面,围绕教材中的某一篇课文,向整个单元扩展,向课外拓展,构建出一个完整的阅读框架。因而,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关联点的选择。
一是阅读主题的确立。主题不仅仅是文章的中心思想,还可以是写作背景、写作手法、文章体裁等。比如,在讲朱自清的《背影》这一课时,可以以“亲情”为主题,引入王朔《致女儿书》、傅雷《傅雷家书》等有关“亲情”的课外读本。也可以以“白描”写作手法为主题,让学生自主推进相同写作手法的文本,从中深刻感悟平实语言中的风采。
二是阅读文本的选择。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计划建立一个“群文库”,不断扩充阅读资源,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结合主题以及当前教学的热点和阅读训练重点从中选择合适的阅读文章。需要强调的是,教师选择的群文文本在难度上应当适度,在内容上也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维水平相符合。
二、创新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模式,把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学习模式与群文阅读教学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自由地在语文天地中探索和学习。在讲郁达夫《故乡的秋》这一课时,可以引入梁衡的《夏》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以上三位作者在文学界都有着很高的名望,他们在描写景物方面既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又有自身独特的个性。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设置一个或多个探究问题,比如郁达夫、梁衡和老舍三位文学家想要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什么样的情感,以上三篇文章的写作技巧体现在哪里等,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要過多的干预,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畅所欲言的课堂环境。学生完成发言后,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归纳,并进行进一步的升华,让学生在了解文章思想感情、写作手法的基础上,领悟散文创作的关键。
三、创设有价值的问题
群文阅读问题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比较性原则。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文本的横向与纵向、形式与内容等各方面的区别与联系,横向联合每篇文本,进行信息整合、分析。二是冲突性问题。冲突性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质疑与思考,从而更深入、全面地理解文本内容。以鲁迅的《孔乙己》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故乡》《祝福》,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这三篇文章都是鲁迅创作的经典之作,虽然写作手法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但主题高度是一致的,教师可以围绕主题创设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对比三篇文章中不同的人物形象及命运悲剧,剖析人物悲剧背后体现的社会本质问题——封建礼教是如何吃人的?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入了解鲁迅先生文章的深度,还可以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文字的力量。
四、有意识地渗透策略
群文阅读的教学目标也不再单一化,而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因而,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必须在保证量的前提下,优化整合教学目标,充分发挥群文阅读功效,引导学生全面突破“小目标”,实现“大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综合阅读、概括阅读以及归纳阅读能力,并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阅读知识结构体系。
此外,还要把读与说、读与写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比如,对于一些情感充沛的文章,可以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从抑扬顿挫的语感中体会文章的真情。对于学生比较关注的热点话题,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按照文本写作主题或手法进行仿写。朱熹在《训学斋规》写过这样一句话:“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在我看来,这里的心应该包含两层境界:一是专心,二是用心。比如,在学习课文《我的母亲》时,可以以“母性的光辉”为主题,引入《偷粮》《麻雀》《血色母爱》等文章,揭示母爱是人类和动物共同的本能。另外对于此类文章,不仅要组织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还要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动手写一写。在写的过程中,学生对文章的感受会在无形中得到强化,从而激发学生在群文阅读之后的深刻思考。
教学实践证明,群文阅读对培养学生整合、延伸、鉴赏、评价等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大有裨益。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在教学中加强对群文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探索和实践,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水平。另外,必须强调群文阅读教学应以学生为本,而不是片面强调阅读,忽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导致学生把群文阅读当作额外的学习任务。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清水第三中学(74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