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人格教育,杜绝校园欺凌
2019-10-21刘夏白晓娜俎丽丹
刘夏 白晓娜 俎丽丹
蔡元培先生曾在《中国人的修养》中说:“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在校园欺凌事件中,欺凌者的“不以为然”“满不在乎”,被欺凌者的“胆小懦弱”“痛苦无助”,透射出两者人格的缺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一项调查表明,这些欺凌者和被欺凌者受家庭和社会的不良影响,没有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如果在教育的正式开端——小学阶段,注重人格教育,则不但能为儿童的成长打牢人生根基,而且能有效减少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
全员人格教育是指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明确将人格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加强对校园欺凌中欺凌者、被欺凌者和旁观者的教育。
一、欺凌者
欺凌者通常心理较同龄人成熟,行为多是出于本能的冲动。这类儿童经常处于惩罚型和暴力型的家庭环境。
针对欺凌者群体,学校可搭建各种平台,教给孩子正确处理情绪的方法,如转移注意力法、合理发泄法、呼吸调节法等,积极进行心理干预。在家庭教育方面,班主任可与家长进行沟通,引导他们与孩子积极交流互动,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二、被欺凌者
被欺凌者心理一般比同龄人略显幼稚,可能伴有焦虑、孤独、抑郁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教师和家长要积极关注被欺凌儿童,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和人格特征。第一,教给儿童避免被欺凌的知识或策略。比如坚持自己的“正义”立场,合理提出自己的要求,学会正当防卫等。第二,鼓励他们多参加体育活动,强健体魄。第三,提醒他们注意自身的行为方式,减少与人发生冲突的可能。比如不嘲笑、敌视易产生攻击行为的同学。第四,有意识锻炼他们的胆量,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成功。这样多管齐下,培养他们外向、积极乐观、自信的性格。
三、旁观者
旁观者是校园中既不欺负别人,也不被欺负的人群。这类儿童属于安全型,能和其他孩子和平共处,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者针对这个群体,在策略上达成共识。第一,让旁观者明白自身角色的重要性,让他们知道他们的行为会对欺凌者产生影响——若没有旁观者,欺凌者的行为可能不会进行下去。第二,采用創编短剧和角色扮演练习的方式,让他们去体验被欺凌者的感受,这样当欺凌行为再次发生时,他们可能会采取一些措施,劝说、制止欺凌者。
学校还应配备心理健康教师,教学生保持平和心态,并特别关注个别学生,进行辅导,使他们远离暴力;聘请专职保安人员,以应对紧急情况和等待外援;配合公安、工商、城建、交通等部门,对学校周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重视家校共育,教给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引导亲子共成长……
为巩固全员人格教育的效果,我们应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责 编 晓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