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构建有效德育课程体系
2019-10-21杨滨瑜
杨滨瑜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学校工作要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我校把“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以“培养能力、释放潜力、展现活力”为德育工作宗旨,坚持“先成人后成才”的德育工作理念,希望立足校情,对生本教育特色下德育课程开发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研究,探索出一条符合学校实际、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新途径。我们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校德育的全过程,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以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一、积极构建“以生为本”的德育课程体系
1.完善主题班会德育课程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将德育课程化、活动德育化,在不同年级实施分段德育,形成分年级德育课程体系。我们坚持每周一次主题班会,组织班主任设计、撰写班会课程专题教案,增强班会课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我们安排每月一个教育主题,努力探索主题班会课程与安全教育、人文教育、创新教育、感恩教育、法治教育、環保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融合渗透的有效方法。
2.创新学生心理健康课程
学校特别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心理健康课程》的编写和实施,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每周每班保证有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同时,学校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和沙盘游戏治疗室,负责心理健康咨询的老师还精选了典型治疗案例,汇编成小册子,服务于教学和研究工作。学校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认真研究学生心理,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调节和适应生活能力。
3.实施综合实践课程
我们每学期定期组织学生到郑州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学习,实行军事化管理。同学们遵循严格的作息制度,实施高标准的内务整理,彻底脱离父母的悉心照料。我们与基地的领导和教官协商开发了综合实践课程,内容有生物野餐、走进农家、茶艺、陶艺、军事定向、团队墙、凌空飞跃、信任背摔等。综合实践课程不仅强化了同学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也强化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锻炼了意志品质。
4.探索家长培训课程
学校不断创新家长会、家长学校工作,把家长会、家长学校上升到课程的层面进行研究开发。学校还举办班主任技能大赛,鼓励班主任设计家长培训课程,要求体现班级管理特点,体现年级阶段性工作要求和学校生本德育工作特色。我们通过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开发科学有效的校本家长学校课程,有效提升了我校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
5.大力开发和实施社会实践课程
我们通过不断整合并有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建立校外德育队伍,共同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学校在协同社区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全面分析社区资源的特点和教育功能,进行筛选和取舍,利用所在社区的图书馆、健身设施和场地,进行重新规划和建设,开辟校外活动场所,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6.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让同学们尽显激情与活力,放飞希望与梦想。在五四青年节聘请老红军为全体团员上团课;举办“祖国在我心中”“法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开展“我爱我班”主题活动月,评选“美丽的家”“礼仪之班” “感动107十大人物”;组织“和谐校园”歌手大赛,“我是107人”“我眼中的郑州” “法在我心中”“小手拉大手、清风进万家”等征文比赛,还举办篮球赛、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成立学生社团,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素质。
二、“以生为本”的德育课程体系成效显著
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学校持之以恒地把学生的养成教育放在首位,不断在德育的创新实践中升华内涵,彰显知行合一的教育魅力。学校的课堂教育、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都收到良好的效果,涌现出了一批“拾金不昧好少年”。其中七年级四班周仪同学在熊耳河畔捡到一个钱包,内有现金数百元、银行卡4张、身份证、医保卡、各种消费卡等。他在原地等待失主到天黑也未等到,于是第二天一大早把钱包交给班主任老师,并最终归还失主。以周仪同学为代表的这批好少年,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为我校“学习雷锋活动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学校组建了20多个富有特色的学生社团,这是新形势下凝聚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的有效组织形式,更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渠道和标志。学生社团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文化导向,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体活动,使社团成员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回顾学校在构建生本教育特色德育工作进程中的收获,我们的确感到欣慰。展望未来,学校要以“文化引领,提升内涵,自主发展,创建特色”为纲领,以建设书香校园为途径,以实现“校园优美,校风优良,队伍优化,教学优质”为目标,积极推进生本教育教学改革,拓宽特色德育之路,积蓄力量,开拓奋进,努力实现内涵式发展!
(责 编 晓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