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阵风锋环境场和雷达特征分析
2019-10-21孟妙志王仲文
孟妙志,卢 晔,王仲文
(宝鸡市气象局,陕西宝鸡 721006)
阵风锋是中小尺度天气,是雷暴的下沉气流到达地面往四周扩展的水平气流前缘带,是雷暴周围低层环境暖湿气流与来自中层准饱和空气之间的交接面[1],它常和气压跳跃、风向转变、风速突增、温度降低等天气现象相联系。陕西在2005年西安多普勒雷达布设后,已有学者对观测到的阵风锋个例进行过分析,刘勇等[1]、张健宏[2]分析了陕西的阵风锋个例观测特征,毕旭等[3-4]对陕北的2次阵风锋进行了分析,已有的研究对阵风锋观测特征认识较为一致 ,但对阵风锋预报研究较少。为了较为准确地预报阵风锋天气,选取2012—2018年宝鸡多普勒雷达资料中的7例阵风锋个例,利用高空、地面天气图,宝鸡多普勒雷达资料,统计分析阵风锋发生背景场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提炼基于多普勒雷达的短临预报预警经验指标。
1 引发阵风锋的强雷暴天气环流背景和地面要素特征
宝鸡地区7例阵风锋天气发生在6—8月,6月出现2例,7月出现3例,8月出现2例,均由强雷暴产生。产生阵风锋的强雷暴出现的形势均为高空西风气流型,是陕西关中产生强雷暴天气的典型天气类型之一。地面图上关中受暖低压控制,中空有西北路或东北路冷空气入侵,触发强对流天气发生。强雷暴发生的主要影响系统是500 hPa冷槽,中层500~700 hPa干舌(“干”侵入),850 hPa暖中心、湿区,地面图上平凉—陇县的干线或辐合线,关中强对流天气区附近t850-500≥25 ℃。中层“干冷”侵入是强雷暴产生的必要条件之一[5-6],是关中产生阵风锋的必要条件。
地面环境要素很重要,一些地方对流风暴频繁出现,但出现阵风锋比较少。个例分析统计发现,平坦的川道、午后地面气温≥35 ℃、相对湿度为20%~35%,利于阵风锋的形成、传播。
2 阵风锋雷达回波特征
2.1 阵风锋生命史
阵风锋是多单体风暴产生,风暴的生命史、强度决定了阵风锋的生命史、强度。为了定量认识阵风锋,统计了宝鸡多普勒雷达7例阵风锋个例的强度、长度,及其与主体风暴的距离及主体风暴的强度、径向速度等,根据阵风锋长度、强度等,将其演变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初生、发展、加强、减弱。表1列出其中较强的三例阵风锋特征值。
表1 2012—2018宝鸡3例阵风锋各阶段在多普勒雷达上特征值及对应的风暴特征值
注:表中均为1.5°仰角数据
由表1可见,2018-06-11出现的阵风锋,其生命史为1 h 10 min,雷达回波最大强度15 dBz、阵风锋长度达40 km;风暴强度达到60 dBz时阵风锋出现,风暴中心强度≤35 dBz时,阵风锋开始减弱。2012-07-13出现的阵风锋,其生命史为2 h 30 min,雷达回波最大强度为30 dBz、阵风锋长度达120 km;风暴强度为50 dBz时阵风锋出现。2013-07-31出现的阵风锋,其生命史约2 h,雷达回波最大强度为10 dBz、阵风锋长度达110 km;风暴强度55 dBz时阵风锋出现。
对7例阵风锋进行统计,发现阵风锋生命史为1~3 h,宽度为3~5 km,长度为10~120 km,雷达回波强度为5~30 dBz,与主体风暴距离为20~30 km,当雷暴减弱时,远离雷暴的阵风锋明显减弱。
分析可见,阵风锋出现前雷暴发展到最强(中心回波强度为55~60 dBz),当雷暴开始减弱时, 阵风锋出现,弧状窄带回波首先出现在1.5°仰角。阵风锋生成以后,不断发展、加强,最为强盛时,长度最大;当原主体风暴开始显著减弱(≤35 dBz)、出流减小,阵风锋也减弱。
阵风锋在1.5°仰角反射率因子图上比在0.5°仰角图提前两个体扫出现,而早1~2个体扫减弱。阵风锋最强阶段,在0.5°、1.5°、2.4°仰角都可见,阵风锋高度达到1~3.3 km。阵风锋在1.5°仰角出现最早,关注1.5°仰角可以为大风预警提供依据。
2.2 阵风锋移动方向、移速
宝鸡地区的阵风锋有两种移向。一种(5例)是对流风暴自陇县沿西北路向东南方向移动,阵风锋在对流风暴主体右前方,其移动方向与对流风暴移动方向一致,为西北—东南向,移速约10 m/s。阵风锋回波长度增加很快,宽度稳定在4 km左右,回波强度最大为15 dBz。另外2例是对流风暴自崇信、千阳偏北向东南方向移动,阵风锋出现在对流风暴移动方向的右侧,阵风锋移动方向呈西南向,与对流风暴移动方向有约90°夹角,接近于垂直,为东北—西南向,移速约5 m/s,阵风锋回波强度最大为30 dBz。
阵风锋在移动过程中移动速度先增大后减小。以雷雨为主的雷暴产生的阵风锋径向速度平均为5 m/s;以强风暴为主的雷暴产生的阵风锋径向速度平均为10 m/s。
2.3 阵风锋天气
阵风锋过境时多个气象要素出现明显变化,风速增大、风向突变、气压升高、气温下降、湿度增大等。表2为宝鸡三次阵风锋影响前后代表站的气象要素演变,可见其中风速变化最显著,均增大8 m/s以上,风向有偏东偏西之间转变,最大风向改变110°。阵风锋前为≤6.2 m/s的偏西风或偏东风,阵风锋影响时出现≥10.1 m/s的大风(偏西风或偏东风)。阵风锋过境,气温下降3~13 ℃,其中6月阵风锋过境降温最明显为12.8 ℃;湿度增大10%~40%。
表2 2012—2018宝鸡3例阵风锋过境代表自动站气象要素特征
统计可见,阵风锋影响区普遍出现8~15 m/s的吹风天气,影响区域大(5~8县区),吹风持续时间长(阵风锋维持时段),其中2012年7月13日吹风持续最长为3 h[7]。
阵风锋在移动过程中还能够触发新的对流产生。有2例阵风锋在移动中与其前方局地弱对流结合,形成强对流带。阵风锋遇山地地形,在迎风坡形成对流带,有2例阵风锋在向南移近秦岭时,加强形成对流带。
3 典型阵风锋雷达回波个例分析
2018年6月11日下午到夜间,宝鸡市9区(县)出现雷阵雨天气,并伴有短时大风、短时强降水、冰雹等强对流性天气。其中17—19时,出现强对流天气时伴有阵风锋,阵风锋影响5县区(陇县、陈仓、渭滨、凤翔、千阳)并出现5~7级大风,最大风速为14.2 m/s。
3.1 环流背景及大气层结稳定度
2018年6月11日08:00—20:00,500 hPa天气图上,陕西处在新疆高脊前西北气流中,有-8 ℃温度槽在陕西上空,冷平流明显;700 hPa自河西地区有干舌伸到平凉,平凉、西安之间有风向切变;850 hPa有暖脊移入河套,平凉、西安之间仍有风向切变,陕西上空具有上干冷、下暖的大气层结,是有利于强对流天气出现的环流背景。西安SI为-2.7 ℃、K指数为38 ℃、CAPE值为879 J/kg、西安t(850-500)≥30 ℃,表明关中层结非常不稳定。14:00地面图上,平凉有一干线,沿干线有对流云形成,未来发展东移影响宝鸡。当日14时宝鸡近地面大气高温干燥,气温≥36 ℃、相对湿度为29%~34%,地面环境利于阵风锋产生。
3.2 回波演变过程
宝鸡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因子图显示,16:14陇县出现多单体风暴,沿西北—东南向移入千阳。17:11风暴右前方出现阵风锋。阵风锋由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先后影响千阳、陈仓、凤翔、渭滨,18:21阵风锋减弱,阵风锋历时1 h 10 min。经比对,阵风锋在0.5°、1.5°、2.4°仰角的反射率因子图中均可见,其中1.5°仰角反射率因子图中出现最早、历时最长,较0.5°仰角早4个体扫出现,但较0.5°仰角早2个体扫减弱;从1.5°仰角的图中可明显看出阵风锋经历初始、发展、加强、减弱阶段;2.4°仰角图上阵风锋只在加强阶段(4个体扫)可以看出。即阵风锋在最强盛时段,0.5°、1.5°、2.4°仰角均可探测到,此时阵风锋达2.5 km高度,其余时段在2 km高度左右。
3.3 阵风锋演变特征
11日17:11,阵风锋出现在雷暴右前方(图1a)。初始阶段阵风锋长度为10 km、中心强度5 dBz、距离主体风暴约10 km,为不明显的弧状回波带,风暴中心强度55~60 dBz。阵风锋发展阶段(17:22—17:46,图1b)经历5个体扫,阵风锋长度增加到20 km,强度增强到10 dBz,距离主体风暴距离明显增大,为20 km,为明显的弧状回波带(0.5°仰角开始出现)。阵风锋的出现切断了雷暴低层的暖湿气流,风暴开始减弱,强度减弱为45~55 dBz,中心径向速度维持在10 m/s。
17:52—17:58阵风锋加强(如图1c),经历2个体扫,阵风锋达到最强,长度增加为35 km、中心强度增强到15 dBz、距离主体风暴25 km,为完整弧状回波带,对应风暴中心强度由45 dBz减弱为40 dBz,中心径向速度快速增大出现模糊,最大速度达18~23 m/s。即风暴出流速度快速增大到最大时,阵风锋发展达到最为强盛时段。18:03—18:21阵风锋开始减弱(图1d),经历4个体扫,长度维持,但弧度变小,锋线出现间断,强度减弱为5 dBz,离主体风暴距离增大为30 km。原雷暴中心强度减弱为30 dBz,中心径向速度减小为10 m/s,即原强雷暴显著减弱、出流开始减小时,阵风锋也明显减弱。
这次阵风锋移动方向为典型的西北—东南移向,阵风锋处于主体风暴右前方,移速约10 m/s。阵风锋回波长度增加很快,强度最大为15 dBz、其径向速度为3~5 m/s。阵风锋影响区普遍出现8~10 m/s的吹风天气,影响区域五县区,吹风持续时长2 h。
图1 2018-06-11T17:11—2018-06-11T 18:15宝鸡雷达1.5°仰角反射率因子和径向速度(a 、e为初始阶段,b 、f为发展阶段,c、g为加强阶段,d、h为减弱阶段)
4 结论和讨论
(1)西北气流携带的中空干冷平流有利于强雷暴天气的发生,地面露点锋是强对流的触发机制, 500 hPa冷槽,中层700 hPa干舌、近地面大气高温且干燥是阵风锋发生的有利环境。
(2)雷达分析表明,阵风锋的生命史和雷暴由强减弱有密切关系,阵风锋初生于雷暴最强(≥55 dBz)时;当雷暴显著减弱(≤35 dBz)、低层出流减小,阵风锋开始减弱。
(3)阵风锋移动速度与雷暴出流速度有直接关系,雷暴出流快速增加达最大(≥17m/s)时,阵风锋发展最为强盛,尺度达最大。
(4)关中西部阵风锋移动方向,与雷暴移动方向大体一致。一般是西北—东南向;少数与雷暴移动方向有约90°夹角,为东北—西南移向。阵风锋影响区易出现≥8 m/s吹风天气,须及时发布大风预警。
(5)阵风锋在雷达回波1.5°仰角出现最早,较0.5°仰角早2个体扫减弱。关注识别1.5°仰角阵风锋窄带回波前兆可为发布大风预警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