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肠恶性神经鞘瘤1例并文献复习*

2019-10-21阚方功

关键词:鞘瘤肠壁低密度

刘 波 阚方功

1.淄川区淄河卫生院 放射科,山东 淄博 255171;2.淄博市第一医院肿瘤科,山东 淄博 255200

直肠恶性肿瘤中直肠腺癌占绝大多数[1],其他如恶性神经鞘瘤、间质瘤、神经内分泌肿瘤、黑色素瘤、淋巴瘤、转移瘤等较少见乃至罕见。笔者回顾性分析1例经病理学证实的直肠恶性神经鞘瘤的临床及CT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提高对其诊治水平。

1 临床资料

患者 女,57岁,因“下腹坠痛不适6月,加重伴排便困难、大便带血10天”于2018年1月12日就诊。患者既往无其他病史,于2017年7月始出现下腹部坠痛不适,呈阵发性,未予诊治;2018年1月初自觉腹痛加重,伴排便困难及偶尔大便带血而入院。自发病以来,无发热、腹泻、纳差、消瘦等其他异常。实验室检查显示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无异常,大便常规显示大便带少量鲜血,潜血(++)。肿瘤学指标包括CEA、AFP、CA125及CA199均在正常范围。钡剂灌肠造影显示直肠中上段不规则充盈缺损,相应肠腔不规则狭窄,诊断“直肠癌”(图1)。CT显示直肠中上段右侧肠壁不均匀增厚,呈向腔内为主生长的类圆形肿块,最大直径约47 mm。平扫病灶边界欠清晰,外周为等密度,中央见片状稍低密度,两者分界不清(图2)。动态增强病灶外周部分不均匀明显持续强化,内部轻度强化并见小斑点未强化囊变、坏死区;直肠浆膜面毛糙并见短棘状毛刺。相应肠腔明显狭窄,周边结构未见明显异常(图3)。CT诊断“直肠神经鞘瘤可疑”。于2018年1月17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手术。手术探查证实病灶主体位于直肠中上段右侧壁,累及右侧壁及前、后壁,浆膜层受累,未见盆腔积液及肿大淋巴结。行肠管部分切除、端端吻合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学显示病灶大体质软,大小约69 mm×45 mm×32 mm,位于直肠黏膜下层至浆膜层, 表面肠黏膜局部坏死,无包膜,切面灰红色,可见灶状坏死。镜下肿瘤组织位于黏膜下,与肠黏膜上皮分界较清楚,浆膜层受侵但未见穿透。肿瘤细胞异型性较明显, 呈大小不一的卵圆形、短梭形,胞质丰富嗜酸, 核大、可见核仁及核分裂像,外周区域细胞丰富,排列成束状、 编织状,内部细胞较稀疏, 间质内可见纤细的纤维分隔及薄壁小血管。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Vimentin及S-100弥漫(+),NSE弱(+),CD34、CD117、SMA、C K、EMA均(-)。最终病理学确诊为恶性神经鞘瘤。患者康复顺利,临床症状消失,术后18 d后顺利出院,随访至术后10个月CT复查未见异常。

图1 钡剂灌肠见直肠上中段条块样充盈缺损,肠腔不规则狭窄(箭);

图2 CT平扫 直肠右侧壁类圆形肿块,外周为等密度,内部见片状稍低密度(箭);

图3 CT增强静脉期病灶不均匀明显持续强化,内部见小斑片未强化囊变、坏死区(箭)

2 讨 论

神经鞘瘤可以发生于任何部位,以头颈部、四肢及脊柱旁、腹膜后居多,而位于盆腔脏器者罕见,多为个案报道且多为良性[2]。恶性神经鞘瘤可为原发恶性或由良性恶变而来,具有多发性及较高侵袭性特点,并可发生淋巴结及血行转移[3]。位于直肠的恶性神经鞘瘤极为罕见,最终需经病理学确诊。显微镜下肿瘤组织由细胞较密集的Antoni A区和细胞稀疏的Antoni B区构成,细胞稀疏区肿瘤细胞排列呈网状,内部多见囊变区,细胞密集区肿瘤细胞相互紧密排列呈栅栏状或漩涡状。免疫组化S-100及Vim多弥漫强阳性而CD34、CD117、DOG1 和SMA一般阴性,不同于间质瘤[4]。

钡剂灌肠有利于直肠病灶的定位,尤其对表现典型的直肠癌具有较大价值,但对于发病早期的病变或表现不典型者的诊断较难。本例先行钡剂灌肠检查,病灶得以准确定位,但误诊为“直肠癌”。CT有利于显示病灶的一些病理学改变,本例肿瘤平扫呈等、稍高密度区与较低密度相间分布,结合术后病理证实等、稍高密度区及较低密度区分别与细胞较密集的Antoni A区和细胞稀疏的Antoni B区相对应。由于肿瘤细胞间质血管较丰富,故增强呈较明显强化,而细胞稀疏区仅轻度强化,囊变坏死区无强化,不同强化区域相间分布,具有神经鞘瘤的一些特征[4]。

鉴别诊断:①直肠癌:起源于直肠粘膜,为直肠最常见恶性肿瘤。临床症状为排便习惯、大便性状改变及消耗症状,大便带血及肠梗阻较常见。CT表现为肠壁增厚、突入肠腔的结节/肿块及肠腔狭窄,平扫为等、稍低密度,增强多较明显不均匀强化。因为恶性程度较高,容易发生周边侵犯及淋巴结、远处转移,肿瘤指标CEA往往明显增高。②神经内分泌癌:起源于肠壁神经内分泌细胞,是高度恶性的少见异质性肿瘤,临床症状以大便性状、排便习惯改变及消耗症状为主[5]。CT早期多表现为黏膜或黏膜下息肉状小结节,进展可见肿块及管壁的浸润性增厚,平扫呈等及较低密度,增强多明显持续强化,容易局部侵犯并转移,以肝脏转移多见。③间质瘤:是独立起源于胃肠道壁的非定向分化的间叶性肿瘤,多以腔外生长为主[6]。肿瘤可导致排尿困难、尿频、便秘、腹痛等症状,部分肛诊时可触及直肠壁外生性肿物[3]。CT平扫多表现为起源于肠壁并向腔外膨胀性生长的等、稍低密度实性结节或肿块,增强较均匀持续强化,恶性者可见肝脏和腹腔转移[6]。

恶性神经鞘瘤的预后较差,且对化疗、放疗均不敏感,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3]。由于术后复发率高,因此应争取根治性切除。本例由于肿瘤局限于直肠肠壁,手术得以完整切除,术后随访10个月未见复发。对于无法根治切除或术后复发者,微创消融治疗技术也有望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

猜你喜欢

鞘瘤肠壁低密度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吉非替尼通过促进H3K27甲基化水平抑制恶性周围神经鞘瘤细胞的增殖
16 排CT 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作用探讨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松南气田低密度低伤害随钻堵漏钻井液技术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丛状神经鞘瘤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