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区深大基坑开挖对既有高架线路影响分析
2019-10-21成巧
成 巧
(南京南大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0)
现阶段,对于此类因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分析,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本文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采用修正摩尔-库伦模型,对软土地区深大基坑开挖对既有高架线路影响进行了分析预测。
1 工程概况
拟建项目位于江苏省东南部某市,该项目距离邻近高架线路结构外轮廓线约31 m,距离高架线路基础承台边约37 m。该项目设四层地下室,地下室基坑开挖面积约9 000 m2,基坑周长约380 m。基坑大面积挖深为16.80 m。
其中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各土层分布情况简述如下:
(1) 层填土,人工填土,灰色、灰黄色,厚度为0.80~2.20 m,平均为1.28 m,填土层表层为新近1~2年回填,填土层下部为自然形成,填龄大于10年。
(2) 2层浜土,分布于暗浜区,含多量有机质及腐殖物,厚度为0.60~2.50 m。
(3) 层黏土,褐黄、灰黄色,上部呈可塑状态,下部呈软塑状态,厚度为0.30~2.20 m。
(4) 层淤泥质粉质黏土,灰色,呈流塑状态,厚度为3.70~7.70 m。
(5) 层粉质黏土,厚度为3.00~5.40 m,呈硬塑~可塑。
(6) 层粉土夹粉质黏土,厚度为7.70~12.20 m,稍密。
(7) 层粉质黏土,灰色,厚度为10.80~12.70 m,软塑~可塑。
(8) 1层粉质黏土,厚度为13.00~15.90 m,软塑~可塑状态。
(9) 2-1层粉质黏土夹粉土,厚度为7.00~9.90 m,可塑。
(10) 2-2层粉质黏土,厚度为7.60~12.70 m,可塑。
(11) 2-3层粉质黏土夹粉砂,厚度为2.70~6.30 m,可塑。
对基坑影响较大的地下水为潜水和微承压水。潜水稳定水位埋深一般在0.20~1.30 m之间,⑤层微承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2.85~2.97 m。
基坑支护设计采用Φ1 100@1 300灌注桩加三道钢筋混凝土支撑,灌注桩桩底埋深35.9 m。基坑外侧采用单排Φ850@600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止水,桩长25 m;内侧采用管井降水。
2 计算模型建立
2.1 基本规定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采用MIDAS GTS三维有限元分析,并作如下假定:
(1) 将土层简化为水平层状分布的弹塑性材料,本构模型采用修正摩尔-库伦模型。
(2) 模型的左右边界分别施加水平位移约束,底部施加水平和竖向位移约束,顶面自由。
(3) 地层模型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由7层土简化合并为填土、淤泥质粉质黏土、粉质黏土、粉土夹粉质黏土、粉质黏土、1层粉质黏土和砂层组成。
(4) 根据工程经验和理论分析,所取土体范围长×宽×深为340 m×330 m×100 m。
2.2 计算参数(表1)
表1 土体参数表
2.3 网格划分
总体有限元网格和高架线路网格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整体模型共有64 735个单元,48 354个节点。
图1 模型网格总体划分图
图2 高架线路桩基网格划分图
3 计算结果及分析
为提高计算的效率,高架线路采用基础承台作为位移计算对象。如此考虑的计算结果也是偏于安全的。
3.1 高架线路水平位移计算结果
高架线路水平位移云图如图3所示。
图3 高架线路水平位移云图
基坑开挖至坑底时,轨道交通基础的最大位移为4.8 mm。产生最大位移的承台位于基坑中部,位移为4.8~3.8 mm,其余承台位移为0.9~3.5 mm。
3.2 高架线路竖向位移计算结果
高架线路竖向位移云图如图4所示。
图4 高架线路竖向位移云图
基坑开挖至坑底时,轨道交通基础的最大位移为3.4 mm。产生最大位移的承台位于基坑边天桥基础处,位移为3.4~1.0 mm,其余承台位移小于1 mm。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显示,采用现有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基坑开挖过程引起既有高架线路变形较小,基本不影响高架线路的正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