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业”成“刚需”?年轻人对生活的注解日渐多元
2019-10-21杨蓝
文/杨蓝
近日,“副业刚需”在社交平台火了,该词条意指副业已经成为一些人的生活硬性需求,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有B 计划。年轻人为什么要开展副业,“副业刚需”是当下潮流,还是贩卖焦虑的另一种形式,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舆情要点
9 月7 日,微信公众号“新周刊”发布一篇题为《业余时间多干一门副业,我离发财不远了》的文章指出,随着生活成本增加,很多年轻人开始做副业。区别于前两年流行的“斜杠青年”的不满意单一职业的工作模式,拥有多重、平行职业,搞副业的人自称“两栖青年”,他们更强调主副业的主次感、平衡感。
文章显示,大部分“两栖青年”开辟副业的原因都是想提高收入,而这里的提高收入不只是为解决温饱,而是为提高生活质量。与此同时,互联网兴起,打破了传统企业的层级化形态,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这部分开辟副业的人摆脱了企业的“束缚”,服务关系从“多对一”到“多对多”的转变,不再是企业聘用才可开展工作,而是不受商机指挥、自由灵活地接受工作,这些也为“两栖青年”开展副业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文章发出后,被大量转发,引起关注和评论。有人表示赞成,“如果能在不影响主业的前提下,开辟一门副业,提高收入的同时,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是,也有人反对,认为过多地投入副业,侵占了主业的时间,到头来有可能主业和副业都没有做好,得不偿失。
媒体观点选摘
微信公众号“新京报”:副业该不该成“刚需”应因人而异
主动型搞副业者,或许只为增添生活乐趣,所得收入、所从事的工作,也只是为了装点和丰富生活。他们把副业生活当作是对主业生活的一种调剂。而被动型搞副业者,从业原因或许是出于职业焦虑和经济压力,其中包括主业薪水低且压力大、主业升迁无望、对主业并不喜欢等诸多因素。对他们而言,搞副业,是为减轻生活压力,也是为自己寻找另一种可能。副业该不该成“刚需”,其实没有标准答案,答案应是“因人而异”。事实上,副业的确没必要成为每个人或者大多数人的“刚需”。对很多人而言,把副业仅作为备选项,是最合适的状态。对于多数人来说,副业的收入其实都低于主业。从经济收入上来说,副业依然难以与主业抗衡。所以,对大多数人而言,副业终究还是副业,指望靠空闲写稿成为作家,靠做微商富甲一方,概率依然像中彩票一样小。
红网:有“副业刚需”的年轻人,也在追求美好生活
“副业刚需”,某种程度上也是社会进步。过去说“一个人做几份工作”,很容易让人想起“体力透支”等苦大仇深的词。今天的“副业刚需”,更多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打破时空限制,把自身的额外特长进行兑现。比如下班开网约车,工作外“变脸”做直播。收入增加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对自身能力的挖掘,增添一份充实感和安全感。
“副业刚需”的广泛存在,也给社会提了个醒。并非年轻人欲望有多强烈,而是他们确实想增加收入以改善生活,而且他们做好了学习吃苦经营的准备。有“副业刚需”的年轻人,虽称不上有多励志,至少有“过上美好生活的积极心态”。
澎湃新闻:副业虽好,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丢
不能为了副业而荒废主业,甚至利用主业的时间来做副业的事情。否则,有可能因小失大,得不偿失。一旦副业转正,人做事的心境也就完全不一样了。在主业、副业的选择与精力分配上,年轻人们还是要仔细斟酌,三思后行。
关注年轻人的“副业刚需”,归根究底还是要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年轻人轻装上阵,让他们的“副业刚需”更多的是为了自我实现与提升,而不只是生活重压之下的“为稻粱谋”,年轻人才有更多的精力仰望星空,社会也才能朝气蓬勃。
舆情观察
副业,对于很多人来说不过是个选择题,而不是必答题。而近来在社交媒体火起来的“副业刚需”却将其限定为生活的硬性需求,引起舆论质疑——“开展副业已经是大势所趋,就我掉队了”。
事实上,随着社交平台的快速发展,网民自己发明的词条频上热搜早已不是新闻。大部分情况下,这既是对现实诉求的表达,也是对当下生活的一种幽默解读。从各方的观点来看,普遍认为“副业刚需”是一些人对当下互联网为就业市场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以及年轻人面对社会经济发展、生活变迁多元选择的一种调侃,背后既有不足为外人道的苦,也有坚持奋斗并取得成就的乐。而其对于生活的不可或缺性,并不如网上说得那样夸张,大可不必为此感到焦虑。
当然,尽管“副业刚需”的现实情况有待商榷,但并不是说有关这一现象的讨论不重要。有媒体提出,“两栖青年”的涌现,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最初的目的就是提高收入,而最终目的却不再是身兼数职、单纯地为了解决温饱而工作,大多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在这一层面上,致力发展副业既体现了当下年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愿意为之奋斗的激情和勇气。与此同时,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开展副业还有可能只是想给自己的兴趣一次发光发热的机会,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因此,舆论普遍认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发展副业,一定程度上,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创造力和可能性,应予以支持。
此外,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成为“两栖青年”,最重要的是不能“忘本”,在主业和副业之间要找到平衡。倘若在两者之间奔波,没有取得任何进步,反而成为舆论所调侃的“摸鱼青年”,那便得不偿失。与此同时,开展副业也要注意,不能违反本部门本单位有关不能同时从事第二职业的禁令,不要与本职工作形成直接利益甚至权力寻租关系,要清清白白、干干净净赚钱。诚如媒体评论指出,副业,并不是以反噬主业为代价的,干好副业的前提是“做好主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