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之树
2019-10-20汪涵
汪涵
每个人都有烦恼的时候,我也不例外。遇到烦恼时,每个人都会有消解的办法。每当我心里萌生出一种莫名的躁动时,我就会坐进我的车里,一路疾驰,让它带我找寻一片安静之所。那一次,我不自觉地把车开到了沿江大道,因为那里的路特别宽,笔直笔直的,往来的车辆很少,车里的音乐轻轻流淌,特别配合我彼时的心情。①
它非常美丽,就站在宽阔马路的尽头,一个城市的边缘。它的树冠非常整齐,很大,像一把巨大的伞,守卫在阳光之下。每片树叶都是动人的苍绿,像一个绿色的绮梦,让人心里不由得产生了绘之入画的冲动。②
但我还是没有停车.只是在继续前行的过程中回头望了它一眼,我发现,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它都是那样的美。
我继续往前开,但我的眼睛不再游离,有几次我减慢车速,回头静静凝望那棵树,终于,我安静了下来,回家了。③
那是一棵什么树呢?它究竟给我展示了什么样的魅力7④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与起因.揭示“我”与树相遇的特殊机缘.也暗示了树对于“我”的特别意义。
②写“我”遇到树的情形。先总写其“非常美丽”。然后具体写其生长环境、长势、形状等。“守卫”“动人的苍绿”“绿色的绮梦”等词语突出树的内涵.烘托文章主旨。
③“眼睛不再游离”“减慢车速,回头静静凝望”,从侧面突出了树本身所具有的能够让人安静下来的力量。语言生动形象.画面感很强。
④承上启下,既引发读者思考.又引出下文。
后来,我有好几次路过它。有一天,我路过时突发奇想,从车的后备厢里拿出一条黄丝带系在了树枝上。那棵美丽的树于是有了一条绶带,它夹在浓绿之中随风而舞,像是在向周遭炫耀着它的美丽。我在它身边时,并没有感到这一切的美,但当我把车往回开,和它产生了距离的时候,觉得那真是我过去从来不曾见过的美景。它美丽得如此固执,它那么坚定地守望着周围的一切,身边的万物都因此而改变,干燥的马路因此充满了生机,有一种类似音乐般的力量在随着那棵树慢慢释放。⑤
⑤进一步写树的美。“如此固执”“坚定地守望”呼应上文的“守卫”。唯其如此,树才能拥有改变万物的“类似音乐般的力量”。
自从那棵树有了那条美丽的黄丝带以后,我就更愿意去那里了。第二次、第三次,每当我逐渐靠近它的时候,就能看到那条在风中舞动的黄丝带在向我招手。只要有一丝丝的风,它就成了这个时节里最活跃的音符。
我和这棵树成了非常默契的朋友。它能感觉我心里的变化,我也能感觉它的喜悦。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我开车过去,当周围的树都变得很狼狈的时候,它仍然如此乐观,它就站在那里等我,保持着生长的姿态,它就是一阵跳舞的风。它的每片树叶都是那样玲珑剔透,它们像硬币一样在夜色里闪烁着银色的光芒,然后挤在一起哗哗作响。那是树的音乐。⑥
⑥有了那条美丽的黄丝带,“我”和树之间建立起了亲密的关系。“我”对树的情感在逐步加强,后面写“我的那棵树”就显得水到渠成。
它是一棵什么树?它应该是一棵什么树?
我从来没有认真想过,只是暗自为它高兴。
后来我结识了一个也挺爱树的朋友,他叫朴云子,他爱树是因为他需要树。不过从他在北京通州的寓所放眼望去,小区周边其实没有什么树,更别说和我有缘的那种繁茂的树了。但只要谈起桐木和杉木,他就会两眼放光,因为他是做古琴的,这两种树都是做古琴最好的材料。⑦
⑦进入文章的主题“琴之树”。
他的房子里,其实堆满了树木——那都是以前砍伐好了的,要么就是很早以前旧建筑中被拆卸下来的.因为做古琴的木头要存放加工一阵才能用.所以这些木头都会在他的房间里放很长的时间。他经常去南方找寻这些桐树和杉树,但能找到合适的树的机会不多,所以这些旧木头就成为他最好的原料,有些已经有几十上百年的沧桑了。
木头是已经死去的树,还能不能称之为树呢?
他有他的答案。他一个人在这个庞大的都市里做古琴,刻琴谱,弹古琴,除了少数几个朋友,也许只有树能懂得他。
他微笑着给我弹了一曲《瀟湘水云》,琴声挑动了这个寂静的夜晚,我的记忆荡漾开去,像年轮一样展开。我看见了金黄成熟的庄稼,也看见了杳无人烟的旷野,雁群把秋季的天空抬得高高的。在琴声里。我的树长起来了,从故乡苏州小河边的小树长成了湘江边的大树,它生长得孤独而寂静.它即使独自傲然指向天空也会歌唱。在没有人演奏的时候,它的树叶其实就是手指,它的树干其实就是琴台。
朴云子弹得很轻,琴声悠远如泉,就在这样的琴声里,我的树,活了,做琴的树,也活了。⑧
⑧琴声唤起了“我”的记忆。“我的树长起来了”“孤独而寂静”“独自傲然”“歌唱”等.写出了树的象征意味。自然的树和人生的树形象重叠.引人思索。
他告诉我,这是桐树做的古琴,因为桐木的质地,年代越久,声音越清越,历千年而不绝。
他讲了一个关于这种树的故事。传说东汉期间,蔡邕隐居吴地,有一次见有人烧火做饭,听到灶台下有噼噼啪啪木材爆裂的声音,蔡邕精通音律,一听就知道那是桐木。他一声惊呼就冲向灶台,等他把那段木头抱出来,一头已经烧焦了,后来做成的琴就叫作焦尾琴,称得上是千古名制,与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共称“四大名琴”。⑨
⑨插入焦尾琴的故事,既生动地揭示了主旨.又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含量。
做成了琴,那棵树终于不在了。
它的命运注定了它的活法,一个琴者只按它的心去塑造一棵树。它不一定是森林里长得最美丽的那棵树,它不一定是长在最美好的季节,也许有一万棵桐树可以发出那种爆裂的声响。
它只是被一个琴者碰到了,它是最幸运的一棵,就像我的那棵树,它不一定是沿江大道上最美丽的那棵树。但是它被我碰到了。⑩
⑩运用类比手法,深化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