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力系统故障线路的定位研究

2019-10-20兰成平

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 2019年12期
关键词:定位电力系统

兰成平

【摘 要】在电力系统中,线路作为关键的构成内容,承担着电力传输的使命。但是,对于电力系统的电路而言,一旦出现线路故障,就会影响到日常的生活与生活。针对准确的故障定位技术,不但可以满足巡线负担的减轻,同时也能够加快线路恢复供电。从而,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降低实际的运营成本耗费。

【关键词】电力系统;故障线路;定位

1 线路故障定位技术的作用

1)能够节约时间。线路故障定位技术的合理应用在一定意义上能够使得运行维护人员能够快速确定故障点,使维修人员减少巡线时间。2)降低经济损失。在电力系统线路当中如果产生故障,难免会带来相应的经济损失,故障定位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让运行维护人员在对故障点确定之后及时地排除和维修,降低经济损失。3)能够对线路薄弱点实施合理的分析。电力线路有时会产生瞬时故障都是产生在线路的薄弱部位,而故障定位技术的应用使得运行维护人员能够及时对薄弱部位进行分析,从而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实施保护,避免其产生永久故障,使得线路维护成本降低,将电力线路的安全以及稳定性不断提升。

2故障产生的原因

2.1自然损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恶劣天气,而这一部分天气会对电力系统产生直接的破坏,特别是遇到雷击或者是大雪天气,自然破坏力带来的影响是不可预测的。所以,需要增大对电力系统的研究,这样才可以帮助电力系统提升其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

2.2接地放电

在一些影响因素的作用下,很容易让电缆出现短路问题,再加上主线电流的释放,导致电缆出现故障;②振动破裂,很多时候电缆所在区域地面需要被大范围扩建,而导致电缆出现频繁振动等问题,让电缆外皮遭到破坏,进而引发电缆运行故障;③超负荷运行,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供电紧张因素加剧,这也致使电缆始终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加剧了电缆老化问题,引发更加严重的电网运行故障;④接地电阻的影响,在接地电阻阻值确定上,可以为电缆故障解决提供参考,但具体的电阻参数测量与当地土壤情况息息相关,而且与接地电阻相接处的土壤并不会保持一个完全均匀的状态,让整个电阻参数测量存在一些误差,对电缆故障定位工作产生了影响。

2.3技术应用不够广泛

当前,故障自动定位以及隔离技术在配电网中应用还不够广泛,缺乏必要的普及度,难以充分发挥相关技术的优势。虽然大多数供电企业是非常认可故障自动定位以及隔离技术,但是电力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受到人员问题和技术问题等因素影响,很多区域无法对故障定位以及隔离技术实现全面应用,导致实际维修效率依旧非常低下,花费大量维修时间,导致长时间停电,影响供用电的稳定与安全。在技术缺乏有效支持下,很难全面做好线路故障运维工作,对企业效益增长和正常运营非常不利。

3电力系统故障线路定位的方式

3.1接地故障常规查找方法

在电力系统配电线路的接地故障常规查找中,主要是利用拉路法和人工巡线目测法进行。首先,在利用拉路法的时候,需要将线路划分成为故障与非故障区域,然后通过人工巡检目测的方式来查找故障区域的接地点。在具体操作中:一旦配电线路存在单相接地之后,电力调度就会直接将接地线路停电,然后智慧外线队倒闸操作人员将线路开关或者是刀闸拉开,然后利用排除法的方式来进行分段选线;之后,电力调度给对应的变电所值班人员下达送电指令之后,通过故障线路所在母线的电压互感器绝缘,从而判断会否已经接地,这样就可以找到接地故障所在的区域;最后,组织相关的人员对电气元件进行检查,在找准故障之后进行适当的处理。但是在使用上述故障查找方法的时候,难免会出现缺陷。(1)拉路法查找故障的时间较长,这样会导致人员劳动强度进一步增大。(2)人工巡线目测法在出现电器元件或者是瓷件击穿的时候,无法用肉眼发现故障,其工作效率较低。(3)在恶劣天气或者是夜寻找接地故障更加的困难。(4)接地故障区域选择是否正确,也会受到人员的判断影响。

3.2 故障的在线监测系统

该种方法主要应用于电网中,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检测方式。该方法的应用主要分为三步,首先,对故障定位装置进行安装,通常安装在变电站的出线端,以便能够对电路运行的情况进行了解,对发生故障的位置进行精准的定位。第二,将故障定位设备安装于用户设备附近,通过该种操作,可以对线路发生故障的原因进行很好的判断,来确定故障是由何方产生。最后,将故障定位系统安装与分线路以及电缆运维中,当故障发生时,能够对所发生故障的线路进行精准判断,减少相关工作人员的维修难度,进而提高整个线路运行的效率。故障在线监测系统,该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对整个故障线路能够进行实时的监控,使得维修的难度大大降低,对故障的测定十分精准。其缺点在于该项系统的建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投入专人进行实时监督与检查。

3.3故障测距

从整体看,由于电路长度的不同,极容易出现数据差距,而且整个波形畸变因素也更加明显,这也使得整个双端测距原理的精准度很容易受到故障点的变化影响。即故障点和两测量端的中点相距越来越近时,得出的结果也会越精确。因此在故障点数据获取之后,可以根据故障点位置选取与其最接近的 3 个点,并确保这 3 点的波形畸变较小,在波速被确定之后开展测距工作。此外,测点的选择也要以两侧点接近中间的位置为主,为故障测距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3.4积极创新线路故障自动定位与隔离技术

作为一种目前较为先进的技术类型,故障自动定位以及隔离技术为保障配网线路正常运行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配电线路故障类型也会逐渐增多,为了充分发挥该技术的重要作用,需要积极借助多种现代化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线路故障自动定位以及隔离技术,逐渐提升技术应用范围和应用效率,更加精准地实现故障定位,并隔离故障,保障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充分提升電力系统供电质量。对故障自动定位技术以及隔离技术实现不断创新,能够缩减故障寻找时间,提高故障定位精准率,降低检修人员的工作强度,保障系统结构的可靠运行。基于此,需要在该技术实际应用中,及时结合电力企业运营状况和技术发展趋势,加强创新相关技术,最大程度地降低线路故障损失,提高故障解决效率与质量,维护电力系统正常运行。

3.5人工法

当线路发生单相故障时,若没有辅助定位的方法,通常采用的方法为人工法,即人工巡线,通过对故障指示器的动作位置人工判定故障所产生的位置,但现阶段,10KV 的配电线路规模越来越大,线路的分支也变得越来越多,又由于小电流接地故障所产生的电流很小,时间较短,使指示器不能很好的动作,不能对故障实行精准定位,所以该种方法逐渐在 10KV 配电线路故障检查中所淘汰。人工法:该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成本十分低,所涉及的原理简单易懂,其缺点在于定位不准确以及定位十分困难,同时所需的劳动力较多,耗费时间较长,对于当前快速发展的 10KV 配电线路不匹配。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有电路逐渐被淘汰,电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一旦出现单相接地故障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配电系统的安全运行,若故障不能及时的解决,将会使得整个电力系统瘫痪,对相关设备造成损耗,所以必须对故障进行快速的定位,综上所述,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不一,相关的单位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选择适合自身的快速定位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1] 徐汝俊.10kV 配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

[2] 张闻.10kV 配电线路接地故障快速定位方法的探讨[J].电工技术,2018,03:94-95+97.

(作者单位: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楚雄鹿城供电局)

猜你喜欢

定位电力系统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难与易
巧用“余数定位”,突破周期函数的计算问题
信息时代的电力系统信息化经验谈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常见问题及对策
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控制
理想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