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合唱团的秘密》
2019-10-20余亦丹
余亦丹
摘要:《校合唱团的秘密》是匈牙利导演克里斯托弗·迪克执导的儿童题材剧情短片,曾获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真人短片。本文将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主人公索菲在校合唱团的种种表现,从而解开这个“秘密”,以引发人们的思考和追问。
关键词:《校合唱团的秘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一、引言
合唱是一种有趣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是一个集体的项目,需要全体成员的一种“团结”和“默契”。短片中的合唱团成了一种隐喻,就像是社会上人群甚至种群的缩影,在面对集体利益的时候,你可以让自己变得渺小,保持沉默或者随波逐流地汇入合唱的波流,也可以打破和声追求“公平”。那么,在这个团里你是愿意沉默、合谋还是发出真实的声音呢?
二、故事梗概
《校合唱团的秘密》是匈牙利导演克里斯托弗·迪克执导的儿童题材剧情短片,于2016年2月28日上映,曾获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真人短片。由Zsófia Szamosi、多尔卡·海斯、多尔卡·加斯帕法维等出演。这是一部以“音乐”为内容的作品,影片时长25分钟,剧本工整环环相扣,朴素而深刻。该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发生在匈牙利布达佩斯的校园故事,剧情主线围绕着转学女生索菲与维拉格小学合唱团之间的际遇展开,揭露了其名声背后的丑陋秘密的故事。
小女孩索菲转学到维拉格小学,在母亲与校长谈话之际听到学校合唱团排练的声音,喜欢唱歌的索菲被这婉转动听的歌声所吸引。校长和她介绍道:“学校合唱团非常有名,经常会去参加比赛,得到许多奖项。而且每个人都能加入合唱团”。索菲如愿加入合唱团之后,老师宣布了一个消息,十天后要参加一个全国性的比赛,获奖团队可以去瑞典参加欧洲合唱大赛,同学们被这个消息激励起来,更加卖力的训练。可是下课后,索菲却被单独留了下来,老师让她以后在合唱团里“默唱”,因为她水平不佳,如果唱出声音就会影响整体的成绩,并让她保守这个秘密。索菲虽然不开心,但还是选择了服从。索菲站在队列中,努力保持着和别人一致的口型和投入的面部表情,不发出一点声音。直到有一天,她的同学丽萨发现了这个秘密。而更令人震惊的是,丽莎发现被要求“默唱”的不只是索菲一个。在得知了真相后,在比赛当天孩子们以“默唱”的形式对抗老师,老师一怒之下狼狈离开。就在此时,天籁之声响起,合唱团的孩子们大胆放声歌唱。
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亚伯拉罕·马斯洛是美国著名的精神学家,他在1943年《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五種基本需求层次学说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 、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些需求在不同时期表现的迫切程度不同 , 是从低级需求向高级需求递进的,只有低级层次的需求得到一定的满足后,高级的需求才能出现并呈金字塔型。
当一个人的某一需求得到最低的满足之后,就会迈向高一级别的需求,如此按梯级上升,成为激励人追求另一需求的内在动力。马斯洛认为,各种需求出现的顺序一般是按由下到上的次序出现,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但并不是全部人的需求层次都是按这个次序出现的,会因人而异,不断更换的。笔者试图用这一理论来对《校合唱团的秘密》中的主人物索菲来进行分析。在其获得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并在尊重需求缺失的状态下获得自我实现需求的成长路径。
四、马斯洛理论下的“秘密”分析
(一)安全需求的获得
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包括人身安全、生活稳定、财产及资源的所有性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对安全的渴望,包括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学生的安全需求在物质上表现为需要一种安稳有序的校园生活;在精神上表现为心理上对这所学校产生的安心、满意的状态。索菲是一名插班生,来到学校的第一天被合唱团传出的歌声所吸引,便从门缝中偷看合唱团的排练,心生向往。她从校长口中得知,每一名孩子都可以参加合唱团,这是他的重要原则之一。索菲想到自己能够加入合唱团,她满脸都是掩盖不住的欢喜。在一定程度上,索菲在这所新的学校已经获得了安全上的需求。
(二)归属与爱需求的获得
这种需求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性亲密。感情需求比生理得更为细致, 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对学生而言,一是友爱的需求,即每个学生都需要与伙伴、同学之间保持融洽关系且保持友谊忠诚;二是归属的需求,即希望归属于某个团体,成为其中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索菲已经从陌生的环境里获得了安全上的需求,进而内心需要得到社交上的满足。她来到班级上,同学们对她的态度并不是很热情,学生代表在回答班级实到人数时还把她忽略了。与此同时,另一位主角人物出现了,她便是丽萨。丽萨是合唱团的主力,天生拥有一副好嗓子的她既是老师的爱将,也是班级上的明星。索菲目睹丽萨在上课的时候被座位后面的男生用铅笔拨动头发,接着她用书本反击,于是她被丽萨的率真所吸引(如图二)。在偶然的机会下丽萨主动和索菲讲话,经过一翻了解,两人逐渐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这也就印证了马斯洛所认为的当一个人的某一级需求达到最低限度的满足后,就会追求更高一级的需求。在学校这个环境里,索菲在丽萨的身上获得了归属与爱的需求。
(三)尊重需求的缺失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被社会所认可,得到他人的尊重,拥有稳定的社会地位。尊重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对学生而言,内部尊重就是自尊或者信心;外部尊重是指自己在班级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威信,能收到社会(包括老师、同学、家长以及社会)的尊重、信任和肯定。索菲第一次满怀期待的参加合唱团排练,却被合唱老师要求“默唱”,即使内心不满,但还是选择了服从。索菲回家后自己开口唱了一遍曲子,接着又对着镜子“默唱”一遍。这个动作表示了索菲开始对自身能力的怀疑,即不自信。于是索菲在这种得不到老师的尊重和内心自卑的情况下在合唱团里保持着“默唱”(如图四)。没过多久,丽萨发现了这个秘密,班上大部分同学也和索菲一样都是被要求“默唱”,这等于班上大部分同学都是在教师这方面处于尊重缺失的状态。但是为了老师所说的“公平”,所谓的瑞典之行,大家纷纷沉默起来,继续留在合唱团。回想起教师每个星期合唱排练完发给学生的巧克力,在奖励背后更多的是“秘密”的掩盖。然而拿到巧克力的同学们也没有展露出所谓的开心。
(四)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精神上的满足,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解决能力和自觉性比以前有所增强,它对发掘人的潜力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以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虽然大家都被老师的“好意”所留下,但丽萨依然无法释怀,她所理解的“公平”并不是老师口中所说的“公平”。于是她和索菲想出了一个办法,并得到同学们的支持,践行了这个想法。以“无声”的形式来把这个“秘密”公之于众,来反抗教师的不公,捍卫自己心中“公平”的音乐之梦。虽然同学们没有获得教师的尊重和肯定,但是他们都收获了同伴之间的鼓励和认可,并为同一个目标集体前进,实现了自我需求的满足。此时的合唱团员也唱出了内心对音乐的热爱与渴望。
五、马斯洛理论下的哲理内涵分析
《校合唱团的秘密》实质是一场合唱的“打假”行动。正所谓小孩子只看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在孩子们眼中的公平是纯粹的,即每个人在音乐面前都是平等的,都可以感受音乐、真诚发声。而校长和合唱团的老师眼中的公平是带有“功利性”的,他们更多的是对奖杯的执念,这份荣耀的背后是以牺牲孩子们对音乐的热情为代价。教师教导孩子们的“无声”与孩子们天籁的“有声”形成鲜明的对比,暴露出人性的本质。因此,别做歌唱的哑巴,也别盲目地融入合唱。无论面对何种不公的现实处境,每个人都应该正视自己的需要,直面困难,为正义发声,做一个纯粹、有信仰的人。
参考文献:
[1]赵娣.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解读《天边外》中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J].海外英语,2013(5):218-219.
[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https://baike.baidu.com[EB/OL].item//11036498?Fromtitle.
[3]白一雪,秦跃平,蔡彬彬.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谈校园安全事故防治[J].安全,2015,36(3):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