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明与农业文明对艺术的不同影响
2019-10-20初鑫铭
摘要:海洋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差异是巨大的,并深刻地影响到了各自的艺术,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论述两种不同文明对艺术的不同影响。
关键词:海洋文明;农业文明;艺术影响
海洋文明是指随着地中海大西洋沿岸国家的航海事业的发展,而逐渐衍生发展出来的有关海洋的神话、风俗和科学的文明,发源地是古希腊。征服海洋的过程会培养和激发人的创新和进取精神,因而这一地区的艺术具有重视创新的特点。
一、海洋文明对艺术的影响:创新性
20世纪之前,西方艺术的创新体现在技法的变革与题材的不断扩大。
文艺复兴的艺术摒弃了中世纪的象征手法,试图以透视、比例、明暗等手段真实地再现对象。16世纪下半叶盛行于意大利的样式主义则反对文艺复兴艺术的冷静、平衡、稳定,渴望能够用戏剧性的、富有感染力的风格描绘宗教故事。
17世纪的巴洛克艺术,是一种华丽、灿烂、极富装饰性的风格,相对于文艺复兴时期庄重简洁的古典主义,巴洛克豪华、热烈、激动。这种效果来自大幅度的动作,人物的表情也极为丰富,打破了文艺复兴的端庄肃穆。在构图上也运用斜向的安排,扩大了画面的空间。
18世纪盛行的洛可可艺术可以说是波洛克风格的变异,反对路易十四时代的宏大、崇高,转而追求轻松、愉快,总体特点是作品带着华丽的富贵气,强调娇柔妩媚、纤巧细腻。
18世纪后半期兴起了古典主义的艺术思潮和流派,新兴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反对洛可可的轻浮与放荡,强调庄严肃穆的强力格调。运用古希腊罗马的艺术形式,来创造出合乎理性法度的古典式作品。
浪漫主义继古典主义之后兴起,认为古典主义的理性化秩序使人丧失了个性,丧失了诗意的想象力和激情。基本特征是反理性,反对古典主义的古典神话题材,转而选取富有激情的情节。
随后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忠实于客观对象,真实地再现眼界所及的事物,表现当代的平凡生活。题材上,打破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贵族气息,认为艺术应当表现平凡、普通的东西。
印象主义把表现瞬间的印象当作最重要的目标,在题材上,印象派更多地表现当代的日常生活,也几乎不描绘情节,也很少对现实生活进行批评和揭示,主张纯客观地描绘日常生活琐事和看到的景色,如莫奈笔下的干草垛、睡莲,真正实现了文艺复兴提出的“再现自然”的目标,题材扩大到自然的各个角落。
农业文明,是指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等的文化集合,其代表是古埃及和中国。
农业文明的显著特点是传承性,耕种物种的传承,相关的科学技术的知识传承,导致艺术品评标准上具有稳定的传承性。
二、农业文明对艺术的影响:传承性
在将近三千年的时间里,古埃及社会中最令人惊异的是一切都近于一成不变,艺术风格也相当稳定。
埃及风格由一套很严格的法则构成,每个艺术家都必须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学习。坐着的雕像必须双手放在膝盖上;男人的皮肤必须涂得比女人的颜色深;每一位埃及神的外形都有严格的规定:太阳神贺拉思必须表现为一只鹰,或者要有一个鹰头;死神阿努比斯必须表现为一只犲,或者一个豺头。于是,在三年多年里,埃及艺术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中国的绘画艺术并不像埃及那样有一套严格的法则,却也自有一套自己的规则。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画有六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这是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提出了一个较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到用笔刻画对象的外形、结构和色彩,以及构图和摹写作品等。
后代画家始终把六法作为衡量绘画成败高下的标准。宋代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说:六法精论,万古不移。从南朝到现代,成为中国古代美术理论最具稳定性、最有涵括力的原则之一。
三、结论
海洋文明与农业文明都是与其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一种文明形态,从本质上讲没有优劣之分。文明的发展多次是在融合的情况下进行的,例如希腊化时期的犍陀罗艺术影响了中国的佛教艺术;18世纪中国的瓷器家具等影响了西方的洛可可艺术对曲线的热爱;到近现代,西方艺术透视等技法的引进,帮助中国画打破四王的清规戒律,探索了新出路。而西方艺术自身,由于强调创新与个性,最终进入了丹托所说的“艺术终结之后”。因此,每一种文明都有其自身的優势和劣势,本质上是平等的。
作者简介:初鑫铭(1988.03-),女,汉族,籍贯山东,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西方现当代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