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声光互动公共艺术

2019-10-20周圆

艺术大观 2019年28期
关键词:公共艺术科学技术

摘要:随着科技的提高,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随着雕塑艺术的发展,各式各样的艺术品也脱离了原有的“束缚”,将科学技术注入艺术作品已经是一种趋势,虽然摸不到,但是视觉效果更加突出强烈,艺术反映社会的进步,因此,声光互动公共艺术作为21世纪最为新颖的艺术形式,已经快速地进入人们生活中。

关键词:科学技术;声光互动;公共艺术

一、声光互动公共艺术的产生

什么是声光互动公共艺术? 大量的使用声音光线及其他物理途径与观赏者产生某种互动,借助人们的行为和参与让作品更加完整,产生更深的人文内涵,追溯声光互动公共艺术的源头,我们会发现它由两个类型发展起来。

第一类,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光雕塑”,我们称它们为声光公共艺术,早在包豪斯时期,匈牙利艺术家拉兹洛·莫霍里—纳吉,最早地尝试了声光和机械调节式的互动公共艺术,被称为声光互动公共艺术的鼻祖,以“光”为媒介的光雕从20世纪60年代就引起了《西方现代艺术设计史》作者H·H阿纳森的注意,他對这种艺术形式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且认为声光公共艺术代表了美国的工业精神,来看看下面两个案例,第一个案例,作为波普艺术的创始人,劳申博格善于用各种形式进行创作,在他创作巅峰时期,最早开创了用霓虹灯管所创作的自行车,在白天具有现成品公共艺术美感,到了夜间则散发着绚烂的光芒,装点着城市越来越多的地下空间,时至今日,依然在许多城市的地下空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相比于劳申博格更具有探索式的艺术形式,另外一位美国艺术家安东纳克斯的实践探索在规模上更大,时间上更长,在深度上更接近了社会生活的本质,他善于在地铁站顶棚、天花板等处,以霓虹灯管为基本材料,充分运用平面构成原则,巧妙结合环境特征,精确控制色温等数值变化,从而制造出白天视觉效果和谐,夜晚艺术效果强烈的光效作品,成为艺术史上一个崭新的分支,从美术馆中逐渐走出的光艺术,进入大量现代都市的地下空间并改变了夜晚都市形态,从而成为公共艺术中重要的范畴之一。

第二类则是兴起于功能性的公共艺术,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互动性,我们称之为互动公共艺术,也称为交互公共艺术,泛指作品与观众存在互动关系,只有人参与进去,作品的自身意义才趋于完整的一类公共艺术。传统艺术雕塑大多禁止与人互动,我们经常会看到禁止攀爬等告示,关于这一问题,欧美艺术界早在20世纪70年代便加以重视,他们认为与其加以禁止,不如在作品的形式与功能上加以调整,接受作品与人的互动,由此,涌现出了数量众多的互动公共艺术形式,我们在传统上会将这些作品归类于公共艺术的功能之一,认为它们更多实现了游戏、娱乐、休闲的功能,但是从现在来看,它们是最早探索互动性形式之一,比如著名大师野口勇的作品《黑色滑道曼特拉》,既是雕塑也是儿童滑梯,人们可以在雕塑上嬉戏,真正实现了人和艺术的互动,打破了传统艺术高高在上的境界,使艺术更为深刻更为广泛地进入了公共空间。

二、声光互动公共艺术类型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随着科技的进步与观念的更新,声光与互动两大类公共艺术逐渐呈现合流之势,声光互动融入了公共艺术之中,打破了传统媒介与公共艺术的次元壁。将传统媒介的单一性质转变成双向结构的性质,使大众与作品之间存在双向沟通,让大众了解作品的内心,也可以让作品反馈大众的想法。这种双向沟通的形式放大了公共艺术的互动性,这也是传统媒介所不具备的功能。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也是公共艺术创作的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走出传统上利用物质塑造形体的表现方法,转而依赖声、光等媒介与观众互动,提升作品的感召力,获得了巨大成功。

根据与人互动途径,把声光互动公共艺术分为三种形式:作品与人位置互动;作品与人动作互动;作品与人其他途径互动。

三、声光互动公共艺术发展趋势

早期的声光互动公共艺术大多只局限于一种声音、 一种光线或其他物理接触来实现互动,但随着技术的进步,与艺术家和团队在不断实践中积累经验,新一代的声光互动公共艺术体现出典型的不同表现媒介之间联系日渐加深的趋势,互动效果的实现并不局限于技术,更多时候依靠创意与社会责任感。但是在社会科技进步加快,科技在生活工作中比重日渐提高的人背景下,声光互动公共艺术也在不断探索将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新途径、新路子。由于技术普及,材料价格日渐低廉,声光互动公共艺术的大型化趋势日渐明显,甚至体现出与景观结合的趋势。大型化的互动作品或设施可以与群体而不仅是单个观众互动,提高了互动效率。

通过声光年动公共艺术的诞生、发展与近年来的演变可以归纳出其在今后时期四点显著的建设趋势:

更多元的未来——互动媒介结合程度日益紧密;

更发达的未来——互动手段科技含量日益提高;

更壮观的未来——互动作品规模日渐大型化;

更耐人寻味的未来——互动的艺术效果还有待观察。

参考文献:

[1]王鹤.公共艺术赏析[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2]张耕云.数字媒介与艺术[J].美术研究,2001(01):73-76.

[3]王洪义.公共艺术概论[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周圆,华北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公共艺术科学技术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更名为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
科学技术部令第19号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今天让科学做什么?
民办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研究
校园公共艺术作品形态影响因素
中国古建筑色彩研究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历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新闻背景:我国五大国家科学技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