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内涵到价值内核
2019-10-20张笑
摘要:影视艺术需要民族性,但影视艺术仅仅只有民族性是不够的,我们要欣赏其他民族的优秀民族艺术。每个民族有自己的艺术形态,每个国家有自己的文化,只有当一个国家找到了自己的文化底蕴,文化发展才能找到新的出路,以新的视角,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来体现出来。本文将对世界各国电影发展进行分析,根据创作手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影视艺术;民族化;好莱坞;电影运动
“艺术大于种族”从这个观念出发,我承认任何人都有自主选择文化的权力,强势民族文化固然会有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文化侵略,但是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同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被美好事物所吸引并且选择更舒适更自由的感官体验[1]。我们有影视艺术的概念,有民族的概念,有生命力的概念,却对三者的融合不甚了解。而任何一个国家的电影能自成体系,则是来自于本民族的根性文化,世界性并非是一种讨好,而是一种相互包容和欣赏。纵观这两年几部现象级国产电影:《战狼2》《红海行动》《我不是药神》等,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我们开始用我们中国社会的传统观点来阐述“普世价值”。而影视艺术作为一个载体,从未停歇地给我们带来着超越感官的精神高潮。
谈到影视艺术就不得不提到美国好莱坞,好莱坞在植根本民族文化同时也吸收了全世界其他文明的文化元素,并且它用这些吸收来的文化元素创造自己的文化产品。为什么我们谈及好莱坞电影没有着重强调其民族性,因为好莱坞无须去强调自己的民族性及独特性,它生产的电影席卷整个世界,它涉及的题材正是现代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究竟什么才是“好电影”?其他地区国家电影发展之路又在哪里
民族文化的不同使伊朗电影独具特色,民族间意识形态的不同则是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更富有张力。伊朗通过电影展现了伊朗人的生活和伊朗社会,而那些获奖作品很多都很好地再现了伊朗普通大众的生活、思想。对于大多数不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和社会的观众来说,是新奇的、神秘的。通过电影,观众对于伊朗有了新的认知,从门外看世界到得以真真切切体验一番,也使得伊朗电影具有别具一格的民族特色为其加分。
而作为严肃艺术创作的第三世界国家——印度,他们所关注的重点和中国不同,但也有同样涉及了民族、民权、民生问题。发展至今印度也逐渐拥有了较为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印度电影有很多被中国观众诟病的地方:大篇歌舞,表演夸张,故事老套,布景华丽等等。但是,印度电影人对自己电影的自信,它不仅表现在对自己电影语言形式的自信,同时对电影所表达的意识形态,文化理念的自信。他们赞美真爱,同情穷人。作为一个始终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电影国家,虽然由于投资环境与文化矛盾的影响,印度电影的制作水平忽高忽低,在风险规避上也无法做到与好莱坞一样可以借助于全球发行,与好莱坞依然存在不小差距,但是《摔跤吧!爸爸》《三傻大闹宝莱坞》这几部大热的印度电影的价值观营销比起好莱坞电影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涉及的亲情,友情,爱情,民族与宗教隔阂,文化冲突没有让大家有不适感。
二、但同样是社会题材电影,韩国电影与印度电影很不一样
韩国电影中讽刺政治的系列社会性电影,比如说《素媛》《韩公主》《熔炉》等,这都是反映近几年关于性侵的案件。还有《恐怖直播》《辩护人》等关于政治腐败的电影都是极具震撼感,并没有刻板地去揭露、去反抗,基本依靠角色自身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故事的发展一步步地表达。
如此沉重的话题怎能不深入人心,去揭示人性中最黑暗的一面,去直面不能直视的内心,去涉及我们平日中不能提起之伤痛。那些的故事,又怎能不难免涉及世界的黑暗?触动人们敏感的神经?好的故事,虽源于生活,却势必要高于生活。
对于中国来说,我国的電影工业刚刚起步,《流浪地球》是个很好的反馈。在剧情设计上,如果有任何的偏见,某一种类型的任务便只能由某些人某些种族来完成,便不免出现个人英雄。正是因为没有对任何种族的偏见,人的所作所为才不会被身份限制,才成功地给我们带来了英雄的群像,带来了这样的能让科幻迷们热泪盈眶的中国科幻。这样的节奏中,观众和人物都不知道新的危机是什么,谁能解决这一问题,这使得没有任何一人能成为绝对的主角[2]。这不是漫威的个人英雄塑像,而是像人民英雄纪念碑一样前赴后继的群雄史诗。《流浪地球》在保有文化特色的同时,守住了科幻作品的价值内核,成了真正被认可的科幻片。
三、结语
对电影这种具有独特文化价值的文化产品来说,文化差异就是天然的鸿沟,借助本土市场和文化差异的保护,本土电影在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不断发展探索,最终必然涉及跨文化沟通的价值题材。我们走出去,使中国电影在世界影坛独树一帜,在继承中国传统的基础上融合新元素,使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舞台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李玲.微电影 大魅力——浅谈微电影的艺术创作[J].新闻知识,2015(11):86-87.
[2]聂佳.声音完成电影场景转换的不同手法及表现刍议[J].黄河之声,2016(03):124-126.
作者简介:张笑,青岛大学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