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栽培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运用
2019-10-20蒋香英
蒋香英
[摘要]玉米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提高其产量是必要的,作为技术人员,在有效地分析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过程中,应该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总结更加有效的技术措施,从而才能保证玉米质量与产量。文章通过对玉米种植技术的研究,总结了具体的种植措施,旨在提高玉米产量,从而确保种植户提高经济收益,以实现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栽培技术;玉米种植;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190724
1 玉米栽培技术
1.1 玉米栽培前期准备工作
1.1.1 土壤选择
由于玉米根系较为发达并且茎秆较高,土壤必须要满足根茎的需求,才能使玉米高产。因此,在选择土壤时,要选择较为疏松的土壤,这样可以使根茎有足够的呼吸空间,同时还要选择土层较厚的土壤,这样可以保证根茎扎根,避免玉米倒伏现象的发生。如果在贫瘠的土壤中进行玉米栽培,那么一定要先对土壤进行养护,这样才能为玉米提供充足的养分,保证玉米的产量[1]。
1.1.2 整地
在土壤選择工作结束后,要进行整地,先将土壤进行深耕,然后将结块的土壤进行碾碎,一般来说,耕地的深度在20 cm左右,同时要将土壤翻晒,这样可以为玉米健康生长奠定扎实的基础。
1.1.3 选种
在选种环节,要遵循因地适宜的原则,种植户要对当地环境以及土壤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可以直接在农业市场中购买新的种子,也可以使用往年剩下的玉米种子,但是一定要注意,种子必须饱满,并且种子皮不能出现破损,保证种子的发芽率。另外,种子要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以及抗倒伏的种子,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玉米生长中病虫害情况的发生。在选种后还要开始浸种工作,可以选择浓度为50%的硫磷乳油500 mL兑水20 L,将200 kg的种子浸泡其中,这样可以大幅度提升种子抗病虫害的能力[2]。
1.2 播种过程中注意事项
播种同样要根据不同地区气候条件进行,通常来说早熟的玉米播种时间在每年的2月左右,中熟的玉米播种时间在每年的5月左右,而秋玉米的播种时间在每年的8月左右。在实际播种时,可以选择覆膜育苗的方式,这样可以使玉米早播种早栽种,在梅雨季节前就完成扬花,在高温伏旱前就达到灌浆成熟期,以有效避免气候条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同时也是抗灾避灾的重要方式之一。当玉米幼苗生长到2.5~3叶的时候,要选择阴天或者晴天进行移栽,想要保证玉米的返青,一定要避开寒潮天气。另外,玉米播种过程中要注意对密植进行控制,要充分了解玉米品种的特性,根据特性的具体情况进行密植,通常来说,紧凑型和半紧凑型的玉米品种密植控制在667 m2植3 200~3 600株,而平展型品种的密植要控制在667 m2植2 800~3 000株,确保播种的质量[3]。
1.3 玉米栽培过程中的施肥
玉米是喜阳植物,当光照条件充足后,可以促进玉米的生长,同时玉米植株的根系发达,对营养成分需求较多,在玉米生长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合理的施肥,从而满足玉米生长对营养的需求。总的来说,氮素是玉米生长中需求量最多的一种肥料,而对磷和钾的需求相对较少,一般来说,每生产100 kg籽粒,需氮2.2~4.2 kg﹑磷0.5~1.5 kg﹑钾1.5~4 kg,氮、磷、钾之间的比例约3∶1∶2。在实际施肥中,不能将肥料直接施在玉米植株的根部,而是要与根部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根部出现烧坏的情况。通常情况下对玉米施肥主要在玉米的幼苗期,玉米的幼苗生长期有3片叶子,当生长到5片叶子时就要进行施肥工作,这样可以保证幼苗生长的速度。另外,要在玉米的穗期进行施肥,主要目的是促进雌穗的分化,在玉米花粒期施肥主要是保证玉米有充足的营养[4]。
1.4 玉米栽培中的灌溉
玉米虽然属于耐旱性较强的农作物,但是充沛的水量可以促进玉米的生长。与施肥相同,玉米的灌溉要根据生长周期的不同进行。在玉米的出苗期对水量没有过多的需求,如果土壤中有充足的水量,那么在此期间不需要灌溉。玉米的生殖生长期至抽穗开花期,这个阶段对于水量有着较大的需求,并且这个时期的玉米吸水量也相对较高,如果缺水,那么就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因此,土壤中的含水量应该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玉米产量形成的主要阶段就是授粉到乳熟末期,如果出现干旱情况,同样会对产量造成影响,对于这个时期,土壤中的水分应该保持在持水量的70%左右,避免植株出现早衰的情况,使土壤中的养分可以输送到籽粒,保证玉米籽粒的饱满。在玉米灌浆期结束后,进入完熟期,这个阶段对水量的需求在4%~7%。通过对玉米种植调查情况来看,处于苗期的玉米在干旱情况下生长有一定的益处,而拔节后需要加大水量的补给,如果拔节后不能给予充足的水量,明显会降低玉米的产量。而抽穗到开花这个阶段,是玉米对缺水最为敏感的时期,针对这种情况,要在以玉米开花为中心的前10 d和后20 d大约1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灌溉,保证玉米有充足的水分。在实际灌溉中,灌溉的次数主要根据当地降雨等情况,一般来说是浇1~3次,铁茬播种田一般来说要在播种后浇蒙头水,而苗期则不需要浇水,套播田则不同,要在苗期根据当地情况浇水一次,时间则是越早越好[5-6]。
2 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1 农业防控技术
在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中,农业防控技术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防控手段也相对较多,首先,在玉米选种方面进行防控,也就是说选种时要选择适合产地种植环境的玉米品种以及品质好的玉米品种;其次,在播种环节,要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播种,尽量错开害虫迁徙的高发季节播种;再次,要合理控制植株的密度,这样可以避免病虫害发生后大面积的传染情况发生;最后,加强对玉米田间种植管理工作的重视,在施肥灌溉时要对玉米的生长情况进行检查,在病虫害发生初期时,要及时将传染严重的植株进行铲除,对轻度感染的病植株进行修剪,将减掉的枝叶进行焚烧[7]。
2.2 生物防控技术
对于玉米生物防控技术来说,主要是利用食物链来完成防控工作,通过良好的生物制约功能,投放一些玉米害虫的天敌,从而达到病虫害防治的作用,避免化学药品对环境的污染,其环保价值相对较高。玉米生物防控技术主要有两个方法,首先是以虫治虫的方法,通过赤眼蜂的利用,对玉米螟进行防治。对于卵寄生性的害虫来说,赤眼蜂就是天敌,尤其在玉米螟产卵的高峰期,投放大量的赤眼蜂,在玉米大喇叭口接种赤眼蜂的卵块,可以有效消灭玉米螟,保护玉米植株健康生长。其次是以菌治虫的方法,通过BT苏云金杆菌对玉米螟进行防治。BT苏云金杆菌有着适用范围广的优势,在玉米螟爆发的高峰期将BT苏云金杆菌进行喷洒,可以有效防治玉米螟,而在实际喷洒中一定要注意选择大容量的喷雾,如果喷洒后下雨,那么要进行补喷工作[8]。
2.3 物理防控技术
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中,物理防控技术具有操作简单、防控效果好和无公害的优势,主要是通过灯光诱杀、性诱剂诱杀和色板诱杀3种。首先,灯光诱杀的防控方式是在田间安装频振式杀虫灯和黑光灯对玉米螟等害虫进行诱杀,其原理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其次,性诱剂诱杀是将性诱剂植入释放器中,使性诱剂扩散到田间,在性诱剂防控方式中主要使用玉米螟性诱剂,诱杀玉米螟;再次是色板诱杀,玉米的虫害中有一部分虫害对色彩鲜艳的地方比较敏感,通过色板的方式,将害虫进行诱杀,主要使用的色板是黄色黏虫板[9]。
2.4 化学防控技术
化学防控技术也是绿色防控技术中的一种,但是在使用化学防控技术时,要对化学药剂进行合理的利用,在防控病虫害的同时,减少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所选择的化学农药必须具有低毒、低残留、高效等特点,也可以选择以生物制剂为主的药剂。另外,在使用农药时,要根据土地的面积进行农药的喷洒,注意在玉米收获的前几天不要进行农药喷洒,避免出现食用玉米中毒等情况的发生[10]。
在使用化学防控技术时,一定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病虫害选择不同的化学方式:首先是玉米螟的防治。当玉米生长到心叶期时,可以选择1.5%浓度的辛硫磷颗粒剂,1~2 kg/667m2,配合5倍的细土进行混合,然后均匀地撒入玉米的喇叭口中,当玉米生长到雄穗打苞期时,可以选择2.5%浓度的溴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对花丝进行蘸滴,从而对玉米螟进行防治。其次是对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治。将浓度为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到患病的植株上,每周喷洒一次,连续2~3周。
3 结 论
通过实践探索,本文总结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通过进一步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有效借鉴与参考,从而为玉米产量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郑和松.关于高产栽培技术在玉米种植的运用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9(11):12.
[2]庄同金.基于玉米带状种植高产栽培技术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9(9):28.
[3]邹军顺,李新果,马文峰.中国玉米种植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4(1):13-15.
[4]董佳苹,钟昱,孟凡璠,等.引导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的对策研究——基于东北地区比价收益分析[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6(3):6-8.
[5]田仁友.高产栽培技术在玉米种植的运用[J].农技服务,2016(4):82.
[6]赵致,张荣达,吴盛黎,等.紧凑型玉米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1(5):537-543.
[7]邢跃先,檀国庆,張妤,等.吉林省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玉米科学,2006(3):126-128.
[8]张守林,王要闯,戚廷香,等.黄淮海地区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14):130-133.
[9]南纪琴,肖俊夫,刘战东.黄淮海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21):106-110.
[10]吴地.水果玉米玉甜388高产栽培技术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