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缅怀

2019-10-20李若行

中学生阅读·高中·读写 2019年9期
关键词:诗词歌赋诗书缅怀

李若行

几年前,木心先生辞世,《从前慢》顿时在朋友圈里刷屏。有意思的是,现代人纷纷为这首小诗配上了由“钥匙”和“锁”构成的一组老照片。一边是无法抗拒的手机和微信。一边却在缅怀过去的老物件。这种奇怪的现象。不免引发了我的思考:我们缅怀往日时光,缅怀笔墨纸砚、诗词歌赋,到底是在缅怀什么呢?

也许,我们真正缅怀的是毛笔在宣纸上随意游走时的酣畅淋漓,是闺阁女子援笔作画时的娴静雅致,是一生只爱一个人的世间真情。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化精神。从《楚辞》中的香草美人,到金庸小说中的英雄侠客,他们身上浸淫的品质与情感经过诗书的传承,最终形成了我们民族共同的文化基因。從格律严谨的古典诗。到奔放自由的现代诗,改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內在的文化与情感。“你锁了,人家就懂了”,看到这样的句子,人们心有灵犀,不禁会心一笑。但如今,网络语言泛滥。表情包满天飞,我们用一些毫无美感与内涵的东西。代替了传统的笔墨纸砚、诗词歌赋。然而,我们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似乎没有人能够说清。在碎片化娱乐化的社交语言中,我们抛弃了文化精神,远离了诗书情怀,也迷失了自己的心灵。

曾经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清初诗人吴兆骞受科场案连累,被流放宁占塔。一天,他忽然收到来自千里之外的书信,里面有好友顾贞观为搭救他而写下的《金缕曲》。“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好友的承诺何其坚贞又悲壮!辗转千里的书信。凝结的是古代文人珍贵的友情与高尚的品质。如今,发达的科技使信息变得异常便捷,看似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实际上,当我们拿起手机想找人聊天时,却总是又无言地放下,不知该打给谁,当我们点开老友的朋友圈时。却看到一行让人心酸又无奈的提示语“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在闪烁的手机屏幕前,人们心灵的沟壑没有被填平,反而在一天天地加深。

“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这是现代人对慢生活的向往,更是对传统文化精神的怀念。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不忘初心,寻回曾经丢失的美好!

点评

文章由木心先生去世,《从前慢》刷屏始,由木心先生的诗句结束,首尾照应,文化气息浓厚,显示出了作者在布局谋篇上的匠心。“我们缅怀往日时光,缅怀笔墨纸砚、诗词歌赋,到底是在缅怀什么呢?”读完文章可知。我们其实是在缅怀传统的文化精神。作者能够提出这个问题,并给予详细而合理的解答,显示出了对文化现象的观察能力和思考的深度。语言流畅自然,彰显文采。

猜你喜欢

诗词歌赋诗书缅怀
缅怀历史,开创未来
退休咏怀
迷失记忆
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
BADROMANCE
愚人节缅怀革命先烈
浅析汉语言文学在诗词赏析中的韵味
缅怀谢晋导演
初中语文诗词歌赋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