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
2019-10-20李勤霞
李勤霞
摘要: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所创建的世界体系理论在学术界有重大影响,在《现代世界体系》中,沃勒斯坦从经济、政治和文明三个层面,对现代世界体系,即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本文拟就其现代世界体系的概念缘起,理论基础以及基本观点予以简要评述。
关键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世界体系论;依附论
20世纪70年代,沃勒斯坦提出扩展经典马克思主义思想,他将美国的历史社会学与法国的年鉴学派以及西方的新马克思主义思潮相结合,开始从事现代世界体系研究。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致力于一体化研究,运用了长时段、大视野和世界体系视角等分析方法,同时借助了依附论学派的中心—边缘结构理论,因此有着广泛的理论来源。他认为社会变迁的研究不能以个别民族、国家作为研究单位,而要以“世界体系”作为研究单位。
1 世界体系论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在沃勒斯坦看来,人类不是孤立发展的,而是相互联系并发展演变的,从而形成一定的“世界性体系”。在如何定义世界体系的问题上,沃勒斯坦提出,世界体系“是一个社会体系,它具有范围、结构、成员集团、合理规则和凝聚力。人们可以依据世界体系运行的内在逻辑来判定处于不同时期的世界体系的结构的强弱。”沃勒斯坦关于现代世界体系的概念依赖于这样一个命题,即由相关个体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驱动构成了一个不平等的世界体系。
依附论对于沃勒斯坦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沃勒斯坦在序言中提到,他在初始研究现代世界体系时是从现代化理论的角度出发的。然而,依附论的独特视角使得沃勒斯坦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研究思路,对现代化进行理性批判的同时,对依附论进行了必要的继承改造,从逐一考察不同国家的最初设想转向了考察不同国家并存的世界,从而形成了世界体系论。世界体系依附论与依附论的理论来源都是马克思主义,依附论又是世界体系论的重要理论基础,因此世界体系论与依附论有很多共同之处,但世界体系论的政治性更强。
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世界体系论运用世界性的总体视角,广泛使用中心—边缘概念来描述世界体系的构成状况,并作为一个分析框架来解析世界体系中所存在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首先,世界体系论认为中心与边缘的地位并不是固定的。其次,世界体系论对中心—边缘的差别做出了历史解释,认为中心—边缘结构的形成根源于较早的历史发展,而依附论仅仅考虑到历史的共时性。显而易见,世界体系论是倾向于对既定的社会现象进行历史分析的。所以,世界体系论是在对依附论的继承和改造中形成的。
2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过程
沃勒斯坦将“社会系统”作为分析的单位,把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比较作为分析基础。在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是一个系统,其要素是相对自治的,而政治制度和劳动分工之间的联系则是单独的子系统,这些要素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整个系统。社会变革,特别是封建主义的衰落,一般可以归因为它无法整合潜在的敌对子系统,而资本主义只要能够整合构成它的不同要素,就会持续存在。
2.1 中心区——半边缘区——边缘区的形成
沃勒斯坦提出的现代世界体系出现于16世纪,强调世界体系首先是一个世界经济体系,建立在两个主要结构上,即世界范围的分工和某些地区的国家官僚机器。16世纪以前,世界性体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世界性帝国,如罗马帝国、中华帝国等,即单一的政治中心,很少甚至不存在经济中心。16世纪开始,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以西北欧为中心,形成“世界性经济体系”,即“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
资本主义从一开始就不是在单个国家内孤立地出现的,而是作为世界性的体系出现的,它由中心区、边缘区和半边缘区组成整体结构,有自成一体的经济网络,没有统一的政治中心,劳动分工决定了三种区域的经济角色,进而产生不同的阶级结构和利益关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一直处于无休止的变动之中,某些边缘地区可能上升为半边缘区,某些半边缘区可能上升为中心区,同时也会有逆向变化。在中心区和边缘区之间还存在着半边缘区域,半边缘区位于中心区与边缘区的中间地带,它支持有利于中心区的机构,并分享来自边缘的盈余。这种半边缘区域的存在是广泛的,但对世界体系系统的运作而言并不重要。
通过对世界体系论的研究来考察资本主义历史,沃勒斯坦提出它们给现代世界带来了重大影响,包括经济重心的转移、国际政治秩序的调整等,由此重点揭示了世界经济与资本主义的相伴相生关系,为我们重新审视世界体系拓宽了眼界。
2.2 西欧资本主义世界經济体的形成
现代世界体系中存在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但是这些经济体在世界历史的政治或经济统治中处于征服或交易的边缘地位。从理论上讲,欧洲的领土扩张是解决“封建主义危机”的关键要素。
东西方虽然都是封建制度,但是由于价值观、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的差异,导致两个地区之间形成了有差别的不平等交换制度。西方在分工方面具有多样性和专业化的能力,因为它具有积极追求由农业生产力推动的扩张的能力,并随时准备承担扩张成本的增加和伴随工业化的人口增长,由此西欧成为了世界资本主义的中心。东方则遭遇了相反的境遇,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城镇较弱,没有人口增长,农业和工业中缺乏专业化为工业革命提供基础。沃勒斯坦将这些差异归咎于强大的官僚机构的存在。
沃勒斯坦对西欧社会转型的分析主要围绕在阶级结构与劳动力比率之间的关系上。在人口密度和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的西欧,农民的权利相应增加,这种情况下,西欧阶级力量的新平衡有利于自耕农和集约农业的崛起,尽管并非在所有地区,而且并非总是在同一程度上。而在人口密度和城市化相对较低的地方,如东欧和美洲,农业是在广泛自治或彻底的奴隶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西欧需要更大的土地基础来支持经济的扩张。
沃勒斯坦认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产生是众多危机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这些危机,领土国家、地区国家和城邦资本家三大群体的利益趋同于海外扩张。而14世纪和15世纪封建社会危机时期的阶级矛盾促进了经济与领土扩张,使中世纪欧洲统治阶层能够收回其经济损失,而不会进行代价高昂且可能无果而终的斗争。因此,作为一种经济模式,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在这样一种事实之上,即经济因素在比以往任何政治实体所能完全控制的更大的领域内发挥作用,虽然它的收益分配是倾斜的,但是它使世界体系经济的的不断扩张成为可能。
3 世界体系论的基本观点
世界体系最基本的一个特征就是有一个单一的世界经济作为其存在的基础,沃勒斯坦否认世界体系论是一种理论,而是一种分析方法。世界体系论探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世界政治体系和世界文明。沃勒斯坦提到,“关于近代世界体系,有三个相互不同的问题可能被提及。第一个是起源的解释,即16世纪的欧洲世界如何得以存在而以前的体系为什么不能。第二个问题是这个体系一旦巩固以后是如何运行的。第三个问题是,这个体系的基本趋向以及如何解释它作为一个社会体系的最终衰退。”
现代世界体系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第一,沃勒斯坦所指称的世界体系是从15世纪至今全世界的经济政治体系,这个体系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断扩大。第二,资本积累过程是世界体系历史发展的原动力。现代世界体系的主要特点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原始资本积累。第三,在现代世界体系中,存在着中心与边缘关系。中心地区与边缘地区的生产技术和产品的交换关系是一种不平等交换关系。这种不平等的交换关系为中心地区资本积累提供了保障。第四,除中心与边缘关系外,现代世界体系中还存在着不断变化的霸权与竞争关系。第五,在现代世界体系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上升与下降的经济周期。这种经济生产的周期性发展又左右着中心与边缘关系的变化以及霸权与竞争关系的变化。
世界体系的政治层面也是世界体系论的重要内容。沃勒斯坦认同世界政治存在霸权周期,他认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自产生以来,主要经历了三个霸权周期,产生了三个霸权国家,即17世纪的荷兰,19世纪中叶的英国霸权和20世纪的美国霸权,霸权的政治职能就是霸权国家通过国家这个政权机器为其在世界市场获得最大利润提供条件,霸权不是永远存在的状态,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必将出现一次周期性震荡。
世界体系论考察的文明指的是指特殊的世界观、习惯、结构和文化等形成的历史整体。他对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始终将其置于一个历史体系之中。对于那些处于边缘区域的国家,由于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处于边缘区域,因而对于中心区域所创造的文明处于一种微妙的两难境地:拒绝接受则无法享受近代工业革命带来的好处;但是如果接受则意味着自身文明传统的丧失。沃勒斯坦是不主张完全照搬西方文明的。
通過对现代世界体系的构建与研究,沃勒斯坦对资本主义进行了一定的批判与否定,并指出在资本主义根本矛盾的作用下,现代世界体系已经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陷入困境。沃勒斯坦在现代世界体系中提出的是关于社会结构的问题,而不是对特定事件的原因给出合理的解释,他的假设是,如果不参照后者,前者就不可能成立。沃勒斯坦希望自己对社会变革理论作出贡献,而不是提供资本主义起源的新历史,沃勒斯坦说:“我对书写它的历史不感兴趣”。相反,他希望提供他所称的现代世界体系的“概念化”,从而确定探索现代世界体系历史的许多方面所需要的“研究工具”。
4 结语
沃勒斯坦的论证为研究国家结构、政治和经济的互动以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结构中所有者与生产者的地位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富有成效的基础,但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质性研究并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充实这些相互关系。但是,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中,没有对中心或边缘社会的日常生活进行具体的考察,实际上忽略了社会关系的特征,特别是社会分工,沃勒斯坦给我们的是资本主义外观形式的理论,该系统的核心仍然是看不见的。但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为发展中国家探寻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安然.论沃勒斯坦的现代化思想[J].史学月刊,2006(02).
[2] 赖国栋.布罗代尔的“经济世界”与沃勒斯坦的“世界经济”[J].古代文明,2010(07).
[3] 刘健.“世界体系理论”与古代两河流域早期文明研究[J].史学理论研究,2006(02).
[4] 刘海霞.评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4).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