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传统村落的文化景观保护及发展初探
2019-10-20崔逸轩
摘要:本文是基于湘西土家族村落发展所面临的景观风貌困境,以张家界水車坪村为例,探讨湘西土家族村落的文化景观保护及发展策略,以期为同类少数民族村落的文化景观保护及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文化景观;土家族;活态保护
1 土家族水车坪村概况
土家族经过历史朝代更迭的洗礼,主要的分布地带为武陵山区,又因地域(湘鄂渝黔)差异的介入而略有不同。土家族以村落聚居为生,湘西土家族自称毕兹卡,与其他土家族派系在元素符号、武器用具、习俗衍变等方面存在着地域文化差异。土家族是无文字记录历史的古老民族之一,其民族特色一方面通过舞蹈、歌曲以及代代相传的生活习俗进行传承,另一方面体现在其聚落选址上。其选址不仅在地势地形上要求自然环境优越,更要山险林茂、有天然屏障保护足以隔绝外部干扰。
水车坪村(如图1所示)就是典型的湘西土家族传统村落,该村落位于三官寺土家族乡,毗邻张家界大峡谷风景区,其自然生态、文化传承、历史遗迹都独具特色(如图2所示)。大峡谷景区旅游业的火爆发展,也带动了周边村落的发展。但水车坪村因为“空心村”的情况,老龄化严重,难以跟上周边景区的发展脚步。
该村落共有20余处民居建筑(如图3所示),域内留存有古城墙残垣及古吊脚楼,部分民居与村内老人正以“非遗活态传承”的形式相互依存着,延续着土家族的历史文化。
2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的重要性
党在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及“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内容。文化自信需要文化建设,文化建设不仅需要重视文化传承,更应结合时代发展趋势,关注文化重构与文化创新。这一内容,对我国文化保护意识薄弱的现状敲响了警钟,提出了以文化复兴助力民族复兴的理念,对国家发展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而研究传统村落的文化景观保护及发展,正是文化建设在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中,广泛存在而又十分具体的内容。
相较于国际社会,我国对于文化景观的关注尚处于起步阶段。初期部分村落因文化景观破坏甚至遗失,形成了地域景观发展的文化景观断层现象。特别是具有典型特色地域文化的村落景观,往往面临着千村一面的发展困境。因此研究土家族传统村落的文化景观保护及发展就显得非常必要。
在笔者看来,传统文化与传统村落是一种“互利共生”关系,这正是说明民族传统文化缺少“共生载体”(村落的活态传承)是无法长久存续的。尤其是没有文字记录历史的土家族更是如此,土家文化的“情景再现”有利于“文化的溯本求源”、“文化发展”及“文化繁衍”。水车坪村村民繁衍生息的土家族村落极富生活气息,是具有悠久民俗文化历史意义的“活化石”。对水车坪村这类具有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尤为重要,村庄急需提升生态自我约束力,防止生态环境再次受到人为建设扩张的侵害。但目前村民受限于思想认识层次不高,对于文化景观保护的意识薄弱,难以理解“文化发展”及“文化繁衍”对村落长期良性发展的重要性。因而消极对待文化景观的保护工作,甚至站在保护工作的对立面。这也是绝大多数传统村落在发展过程中最常见的阻碍。
开展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工作,不仅可以使土家族文化以“活态保护”的场景呈现,还给设计师及研究者以土家族“文化感染”的再升级,例如对土家族元素的提取运用与现代设计的共融。其中“民俗体验”则是少数民族村落最为特色的活动之一,民俗文化园吸引力剧增,传统村落则是体验文化的最好旅居地,打开民族“文化传播”的深度与广度,扩宽“文化建设”的覆盖面,使物质遗产(古吊脚楼、古城墙遗迹、文物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服装、摆手舞、饮食文化等)得以传承繁衍,对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及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 传统村落发展遇到的问题
城镇快速工业化加快了传统村落的凋敝,不仅带走了村落的“活力”,也急速推进了村落空心化的进程。人口转移、城镇边界扩张、乡村城市化等趋势延缓了传统村落的自然发展进程,忽视了村民的实际需求,传统村落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因此,笔者根据对水车坪村的调研,发展该传统村落的发展急需解决以下五大问题。
3.1 交通问题
大多数土家族村落在选址上为远离城市之地,部分村落在早期甚至处于自给自足的原始状态,交通不达多为常态。但随着张家界大峡谷景区的开发,山林茂密之境的神秘面纱被世人层层“揭下”,通往大峡谷景区的道路成为了水车坪村村民唯一进出村落“采办”的重要通道。虽然村庄的主要对外交通得益于大峡谷景区的开发建设,搭上景区发展建设的“顺风车”,使村民的生活得到了一定的便利。但是村庄内部交通尚处于原始状态,进村道路狭窄,民居之间的道路多为土路与机耕路,土地开发程度低,内部交通的不便捷,也导致村落的发展较为缓慢。村落内部的古城墙残垣及吊脚楼也因为交通条件的不便而保护的较为完整,无较大开发。
3.2 水电问题
笔者在走访水车坪村后发现,目前村内民居用水主要来自地下水与山泉,并未衔接市政供水管道,生活用水的卫生及持续性均令人堪忧;同时村庄也未形成完整的供电系统,部分村民家中依然采用蜡烛等明火照明方式,安全隐患问题不可小觑。
3.3 公共设施问题
大部分同类型的村庄都存在公共设施缺乏的问题,水车坪村也不例外。由于村落地理位置距离张家界市区及慈利县均耗时1.5小时,山路情况多变对救援造成一定的影响,医疗设施的缺乏给村民带来极大的不便,对突发的紧急情况存在不利的影响。由于村内留守的老幼较多,缺乏医疗站和卫生所,使村民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生命安全问题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再者,虽然国家已经在全国实行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的制度,但部分山区缺少教育场地、设施及人员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水车坪村村内留守儿童年龄段不同,山路蜿蜒,统一安排校车应当能暂时解决山区儿童的教育问题,但也并非长久之计。笔者在水车坪村调研时发现,手机信号并不稳定,与同行人员短暂失去联系数次。无公共卫生间,只能借用村民搭建的简易茅房。无公共休息场所,村民们只能在荒废的耕地上庆祝节日,十分不便。
3.4 民居提质问题
土家族民居建筑古朴,材料多选用木材、砖瓦及石材等天然建筑材料,在现代生活中多属易燃材料。土家族民居的建筑形制属干栏式建筑,大多村落围合成院落形制。因其选址又多在山林茂密之处,民居院落式堆叠,火灾隐患不容忽视。目前古老的吊脚楼民居难以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以及精神需求的提升,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古吊脚楼及古建筑的保留情况。
而我国美丽乡村建设这一举措的实施,党中央国务院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提出了“加强农村消防工作”,以及“厕所革命”这两大措施,证明了国家对于村民的生活及安全问题有一定的关注,且逐渐在为村民人居环境的提质做铺垫,为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基础。
4 土家族传统村落的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策略
传统村落的发展进度停滞缓慢,是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为此,笔者认为应成立专项组织机构,由国家组织专家推出法律法规条例试行,地方政府则根据区域特征提出针对性的增补条例。同时利用高校科研团队及地方文化专家的力量,建立我国文化景观保护的体系机制,兼具普及文化景观保护知识的教育课程,为国家文化建设普及“开垦扎根”。根据前文的梳理及分析,笔者针对湘西土家族村落的文化景观提出以下3点保护性发展策略:
4.1 编制中国文化景观名录,推动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工作;
建立中国本土文化景观遗产名录,由国家引导、政府支持、地方乡贤及公益组织进行统一管理,集中对民族文化“本源”的保护及文化的再创造。土家族文化的流传是无文字记载的,依靠土家族人民代代相承,通过科学的记录与研究,在土家族民居建造修复上与传统工匠衔接,保持本土文化特质。在“本源”保护的基础上,挖掘土家元素,融入创作,开辟文化传播之路,为民族文化的流传和文化的“活态保护”作铺垫。
4.2 适度开发特色产业,多业态植入扶持“文化繁衍”的自力更生;
传统村落的开发不能一概而论,千村一面的发展模式容易导致村落步入文化发展的“死胡同”。过度开发易破坏村落原始的生态环境,尤其是针对张家界大峡谷风景区的这种自然生态风景区。因此村落开发建议原址开发、不踩生态红线,尽量扶植绿色产业植入、升级,三产共融,吸引水车坪村外出劳务人员回乡就业,吸引“新村民”入驻,从多业态多角度为土家族村落做全面规划,突出水车坪村的土家族文化,提升土家族文化村落的品牌价值,为村落文化景观保护导入资金和助力,为“文化繁衍”提供“温床”。
4.3 创造美好人居环境,引导村民對文化“活态保护”身体力行。
人居环境的提质是确保村落多向发展的条件之一,土家族的文化景观传承与土家人相辅相成,无土家人生活劳作的土家村落是不完整的。文化景观的“活态保护”不仅需要多层面去协调维护,也需“活态保护”这一概念关联村落发展,使村民耳濡目染,身体力行的为村落文化景观的“活态保护”做出行动。
土家族村落作为土家族历史文化印记的自然地理特征载体,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文化景观 “活态保护”则是土家族传统村落保护及发展的核心策略。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该策略能为土家族传统村落巩固土家文化精神,继而通过“文化繁衍”使土家文化与多元文化碰撞共同“繁衍后代”,为土家族传统村落的文化景观保护及发展开辟新篇章,同时也为其他同质同类的传统村落的文化景观保护及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经验支撑。
参考文献:
[1] 林琳,田嘉铄,钟志平,李诗元,任炳勋.文化景观基因视角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以黔东北土家族村落为例[J].热带地理,2018(03).
[2] 何峰. 湘南汉族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演变机制与适应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2.
作者简介:崔逸轩(1993—),女,天津人,2016级硕士,研究方向:风景与园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