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市新姿
2019-10-20李炳银
李炳银
1986年夏天,我和一批国内著名文学评论家到过甘肃临夏,那是奔着刘家峡水库风景和炳灵寺的古老精湛石刻去的。2019年1月,再来临夏,却完全没有预知预料地被临夏城内八坊十三巷的景致给迷住了!
临夏,古称河州。位于黄土高原的西南边缘和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交接地带,东临洮河,北濒黄河,有“东连陇蜀、西控吐蕃”的战略优势;也是处于畜牧经济和农耕经济两个文化类型、藏文化和汉文化交叉交融的中间地带,兼有边地内陆的融合特点。因为这个勾连枢纽,交叉纠缠情形,这里曾经是丝绸之路南线上非常重要的站点,可由临洮来经此地入青海,去张掖、达于阗等。远在唐朝,西域各国使者、使臣、商人,伊斯兰传教士等,就多经此地入中国。当时的旅人中就不断有人喜欢河州这个地方,并长期在此居住了下来。伴随不断而来的入住者,在南关、前河沿、大小西关这一片地方,逐步地出现了由来自不同地方的伊斯兰教徒活动的教坊,建起了大小不一,形制各样的八座清真寺,教民“围寺而居”的“者麻尔提”(教坊),后来,人们将这里称为八坊街,连同围绕各个教坊而出现的十三条巷子一起,这里就叫成八坊十三巷了。类似这样的地方,福州有三坊七巷,成都有宽窄巷。但这八坊十三巷与前两处的形成表现,文化蕴涵和特性十分不同,这里因为独特地域和民族交融而形成的个性非常明显。
八坊十三巷起始于唐,在明、清之时,达于盛期。海路开启,陆路式微后,渐渐地沉降了。可在当年,这里使节穿行不断,旅人众多,商贾云集,是茶、盐、牛羊、皮毛、丝绸布匹、日用百货、民族工艺等物品,是中亚、西域各地各类货物的重要交易集散地,非常的繁荣热闹。《甘宁青史略》一书中就记载:“八坊为回民商务聚散之地,富甲省垣,居民三万余人,全系回族。”遗憾的是,随着环境和时间的改变,这个民族文化风情浓郁,但因为当初缺少规划,逐步自然形成的密集久远老旧街区,渐渐地落后于新建的城市新区了。到了2016年时,这个面积0.41平方公里,居住着2000户10000名左右居民的地方,几乎就是一个破败“城中村”的面貌了。道路坑洼不平,尘土弥漫,沟渠荒芜,污水四溢。居住这里的居民中,有47%的低保户。很多户、很多人收入很少,处于贫困线以下。这里多年是临夏市区的一个难点、痛点。去不得,动不得,非常的令人伤脑费神!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强调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思想指导下。积极进行城市改造建设和努力实现贫困人口尽早脱贫的国家命题下,临夏市政府决心将这些目标融合捆绑,对八坊十三巷地区的破旧情景进行彻底改造。他们制定了“文化为先,利民为本”的改造建设理念,在“立足群众、创新思路、科学设计、靠前指挥、务实推进”和“利民、便民、近民”方针作风下,决定“不拆一间房,不搬迁一户群众,不让群众出一分钱”实现改造目标。
如何才能很好地落实“文化为先,利民为本”的承诺呢?这是一个艰难的课题。可是,困难吓不倒英雄汉,只要用心,就会有办法。临夏的主政者,硬是创出了一条崭新的路。他们针对八坊十三巷的独特历史民族文化特点,在科学规划建设了现代的城市通水、输电、和道路基础工程之后,本着就地开发当地历史传统文化景观、民族生活风情、并积极吸收推动临夏本地马家窑文化彩陶、闻名各地的砖雕、木雕、泥塑、葫芦雕刻等绝活高艺对象项目,恢复改造建设了一片集民居、历史、人文、民俗、饮食、旅游等为一体的古街巷——八坊十三巷。如今,古市新姿,魅力毕现。现在,这里如同一个露天开放的个性分明,特色新颖,风情浓郁、工艺精湛的文化广场,巷巷有新鲜、巷巷不一样,有盖碗茶广场、有回族婚俗文化巷、有河州朔源巷等等,走进街巷,巷边的建筑、景观小品,门面装饰、色彩造型、室内的家居陈列、独特美味、人们温和的笑脸等等,丰富得令人目不暇接,新奇感叹不断。这里保存的原生态社会生活的质朴自然,鲜活生动,平和温暖的气息,非常的使人放松和惬意,有一种走亲戚、串朋友的愉快感觉。徜徉期间,会有独特丰富美妙的感官风味享受啊!
临夏的八坊十三巷,如今已经是临夏、是甘肃的一个正在名声日隆的地标景观对象,成为重要的4A级旅游景点。我们一行,在晚间和白天多次在这里游走,晚间那种温柔灯光下的朦胧绚烂和白天里的明朗繁荣情景,感受记忆都非常的美妙。无论是巷中不少镶嵌在墙壁墙头门楼上的精美砖雕、房檐栏杆上的木雕作品、巷边多处的形态各异的民族人物、文化景观小品造型,还是风情特异大小不一,非常具有西域民族文化风俗生活的各种服饰及手工艺商品等等,很是夺人眼球,对人产生很大的诱惑吸引。这里并没有商业的狂欢,也没有豪强的表现,这里给你的是独特安静,平素日常文化生活的真实展示,会使人在零距离接近生活中感受到平和惬意感觉。
我们在名为“回味?家”的一户民居餐馆吃了一顿饭,非常纯粹地道,虽无海鲜稀物,可像土豆、玉米、羊肉等这些日常食材,却让店家做出了鲜美的味道。在一个名叫马炳山的居民家里,马炳山坐在他家炕沿上告诉我。前二十多年,他和哥哥一直在上海开拉面馆,每年收益都在20万元以上。现在,看见自己的家园变得如此美好,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这样多,就毅然告别了上海,回家在自己家内经营餐饮。这样一来,过去那种思家、惦记亲人、来回奔波的不安繁乱情形都不存在了,而且收益也很不错,所以,特别高兴!
八坊十三巷,在短短的两年左右的时间里,由一个破败的“城中村”转身成为一个风景独具的文化旅游景区,让很多居民摆脱贫困,日常生活愉快,经济收益增加、命运事业开展等都发生深刻巨大的改变,这不失一个真实的奇迹。这种在城市旧城改造过程中以文化为先、利民为本、智慧科学、创新务实的开拓行动,十分令人钦佩。这种在旧中求新,给老旧对象以新的生命魅力表现的作为,非常值得赞赏!国内不少地方,在城市乡村改造过程中,轻率地将原来颇有历史个性的对象,毁损拆除,然后又在原址上胡乱地仿建乱建某些粗糙简陋的、破烂低俗“古迹”,既损害了群众利益,又浪费了大量资金,结果却时常被人斥责!而像八坊十三巷这样顺势而为,存长补短,灵动开发的行动经验,真需要好好地总结效仿。
从八坊十三巷归来后,对那里情景的记忆总会在心头再现。正赶上己亥年春节假日期间,各地欢乐祥和,色彩丰富,充满繁盛景象。我多次想象,在此期间,八坊十三巷那里,也会是美輪美奂,游人如织啊!那里一定会是天上的人间,人间的天堂一般的景致吧!身虽不在,但心向往之!
( 曾载于《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