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卫星不稳定性在结直肠癌病理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探究

2019-10-20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467000马晓艳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9期
关键词:微卫星附表孵育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467000)马晓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68例结直肠癌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MSI-H组(37例)与MSI-L/MSS组(31例),MSI-H组:男22例,女15例;年龄53~72岁,平均(66.8±4.2)岁;左半结肠16例,右半结肠11例,直肠10例;MSI-L/MSS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54~74岁,平均(67.2±4.1)岁;左半结肠14例,右半结肠10例,直肠7例。研究入选对象均为结直肠癌,且都已通过相关的医学伦理审核要求,并签有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有严重的心、肾、肝等脏器功能障碍或不接受研究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都采用Max Vision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用甲醛溶液固定切除组织,采取石蜡包埋后,将其置于玻璃片上,使用二甲苯脱蜡,用梯度乙醇水化,在900W微波下加热2s,修复抗原后,在H2O2(0.3%)中浸泡半小时采取内源性抗原阻断,再用PBS冲洗3次,采取10%的正常血清阻断背景非特异性染色,加一抗放置在湿盒内孵育过夜。按1:100比例稀释兔抗人PD-L1单克隆抗体(一抗),待鼠抗兔抗体孵育半小时后再用PBS洗3次。再使用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孵育半小时,之后用苏木素复染,将正常小鼠IgG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结直肠癌患者微卫星稳定性与临床病理特征(部位、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及预后的关系。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各项研究数据,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对比差异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微卫星稳定性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两组患者在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方面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MSI-H组患者右侧结肠发生率、黏液腺癌发生率明显高于MSI-L/MS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1。

2.2 两组患者的微卫星稳定性与预后的关系 MSI-H组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明显高于MSS/MSI-L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附表2。

附表1 两组患者微卫星稳定性与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对比(n,%)

附表2 两组患者微卫星稳定性与预后关系(n,%)

3 讨论

本研究以结直肠癌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患者的微卫星稳定性,结果显示MSI-H组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明显高于MSI-L/MSS组患者,表明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低度微卫星不稳定和微卫星稳定患者[1]。由于微卫星具有重复特性,在DNA复制过程中具有不稳定性,而在正常细胞中完整的DNA错配修复系统能快速修复这类错误,确保微卫星长度不受影响。相较于正常组织,肿瘤组织中重复单位插入或缺失可改变微卫星长度,从而表现MSI[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MSI-H结直肠癌患者相比于MSI-L/MSS患者而言,临床病理特征更独特,且病灶主要位于右半结肠,肿瘤类型多以黏液腺癌为主,无病生存率也明显更高,预后更好。

综上所述,MSI-H结直肠癌患者能影响其治疗预后,并且病理特征更明显,可为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微卫星附表孵育
绿鳍马面鲀全基因组微卫星分布特征
LINC00612靶向结合Bcl-2抑制Aβ1-42孵育的神经元凋亡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2021 年1 月1 日—2021 年2 月28 日)
附表3 湖南省2018年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批准文号名单(二)
三物黄芩汤组分(群)配伍在大鼠肝微粒体孵育模型中的相互作用
红尾蚺和原矛头蝮基因组微卫星分布特征比较分析
林麝全基因组微卫星分布规律研究
湖南省2017年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名单
大鼠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2种成分的测定及其代谢